“不求甚解”这则成语的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现在则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又名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的家乡浔阳一带水旱灾害连年不断。陶渊明靠着微薄的田产,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
尽管如此,陶渊明不羡慕荣华富贵,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他一面耕田,一面读书写诗,不仅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十分自在。大概二十八岁那年,陶渊明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注音】bù qiú shèn jiě
【出处】晋·陶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解释】不追求过分的解释。后来引申为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相近词】浅尝辄止
【反义词】穷原竟委、寻根究底、格物致知、追根究底、深钻细研、刨根问底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陶渊明喜爱恬静闲散的田园生活,他一边耕田,一边读书作诗,不仅不觉得苦,反倒认为乐得自在。在读书时会反复的去理解文章的含义,每当有些许收获时会兴奋到忘了吃饭。陶渊明生性爱喝酒,亲戚朋友常常邀请他,而陶渊明每次去他们那儿总会把酒全喝光。
陶渊明为自己写的文章中写到他时常因为读书得到一些体会时而高兴得忘记吃饭,他注重的是领会文章的要旨,追求自然之趣。陶渊明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要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因为这样会失去美感,使文章变得呆板,所以阅读时一定要反复推敲,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在阅读中开拓自己的眼界。小朋友们,赶紧拿起你身边的读物,开始深入阅读吧!
忍辱负重的成语故事 三国的时候,吴国有一位名将叫陆逊。他出身江南士族,豁达大度,善于谋略,孙权把他的兄长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公元220年10月,曹丕让他的...
以邻为壑的故事 大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土壤来堵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 禹带...
鹿死谁手的故事 东晋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五个强盛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这种情况在历史上被称为“五胡十六国”。十六国的国主各有一番经历,都不是轻轻松松...
洛阳纸贵的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
一顾倾人的成语故事 汉朝时期,中山李氏兄妹三人到京城长安发展,李延年进入皇宫乐府,他向汉武帝推荐他妹妹是绝世佳人,一见倾城,再顾倾国。汉武帝十分高兴就召见李延年...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
庸人自扰的故事 唐睿(ruì)宗时,有个叫陆象先的人。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办事干练,素有威名。有一年,陆象先出任益州剑南道按察使。到任后,对百姓十分宽厚仁慈。...
大智若愚的成语故事 英国的温莎公爵曾经主持了一个招待印度当地居民首领的宴会。在宴会结束的时候,侍者为每个客人端来了洗手盆。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印度客人看到那精巧的...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
一鸣惊人的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kūn)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
党同伐异的故事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他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了一道诏书,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王、郡守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诏书下达后不久,各地送来了一百...
一目十行的故事 南朝梁武帝非常爱好文学,他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开始识字读书,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儿子这么好学,梁武帝当然很高兴。有一次,...
不知深浅的成语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平顶山时,遇到一小神仙假扮的樵夫,说前边的莲花洞里有两个魔法十分高强的妖魔等着吃唐僧肉。搞得孙悟空都只好不知深浅地...
带牛字的成语故事牛在日积月累的成语中,有许多是关于牛的成语,意昧深长,并多有其教育意义。归马放牛此典出自《尚书·武成》。书中讲,周武王统帅大军消灭了商朝,建立了...
盲人摸象的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
滔滔不竭的成语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宰相叫张九龄,以善于言谈而出名。他见唐玄宗疏于朝政,就多次进言劝谏。张九龄主张任人唯贤,广揽人才,并设置了选拔人才的专门机构...
罚不当罪的成语故事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前车之鉴的故事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
冯异是东汉初期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立下不少战功,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做了皇帝,他派冯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