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的龙井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其中有关“龙井”和“十八棵御茶”的传说可以反映龙井茶的历史由来。
传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各地神仙应邀赴会,神童仙女,吹奏弹唱,奉茶献果,往返不绝。正当地他捧着茶盘送茶时,忽听善财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滚乱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盘一歪,一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尘世间去了。地仙惊得魂出窍,脸煞白,三步并着两步地往宫里走。这时,吕洞宾一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忙接过地仙的茶盘,把仅有的七杯茶分给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着,并掏出一粒神丹对地灿说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这儿我暂时替你照应着”。地仙非常感激,道谢后就走了。
“天上一日,人间数载。”地仙一个筋斗下到凡间,落到了杭州,变成一个和尚,到西边山上寻茶杯。这天,他看见有座山象只狮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间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门口坐着一位80多岁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这儿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听先辈说,有天晚上,突然从天上‘忽隆隆’地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赶紧东张张,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吗?
原来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有根蜘蛛丝晶莹闪亮,从屋檐边直挂到石臼里。地仙明白了,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说:“老施主,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马鞭草织一条九丈九尺长的绳子捆住才好拎走。地仙刚离去,大娘心想,这石臼儿脏呢,怎么沾手呀!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长着十八棵茶树的地里,又找块抹布来指揩干净。没想惊动了蜘蛛精,蜘蛛精还道有人来抢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声巨响,将石日打入了地底深层。地仙带绳回转一看,石日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后来,被打入地下的天宫“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龙来吸仙茗,龙去了,留下一井水。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苍海桑田,历史变迁,原来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龙井寺,后又改名为现在留存的龙井村胡公庙。庙前的十八棵茶树经过仙露的滋润,长得越来越茂盛,品质超群。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龙井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苏东坡“白云山下两旗新”的诗句中,是否可以认为,在北宋时,杭州上天竺白云峰下出产的茶叶具有龙井茶的雏形,“两旗”可否表明是茶叶冲泡时的外观特征。元朝虞集《游龙井》诗中写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这反映了当时龙井茶区的采制时期和茶叶的色泽、形状特点。明朝于若瀛的《龙井茶》诗云:“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州岂惧涸金沙。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冽浮瓯面。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更是详细记述了龙井茶的产地、自然环境、品质特点和泉水,知名度虽不如“天池”和“阳羡”,但确十分珍贵,价值甚高。表明龙井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到了清代,龙井茶的名气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曾巡游了杭州的上天竺、下天竺、龙井、云栖等地,敕封了龙井“十八棵御茶”,并留下了不少有关龙井茶的诗词,使得龙井茶的名声越来越好。龙井茶的出名,推动了龙井茶的发展,西湖周围的乡村开始发展茶园。大约在19世纪末,杭州西湖附近的寺院如虎跑寺、龙井寺等以及部分村民开起了茶叶店,开始自产自销龙井茶。后来,杭州城里的一些商人看到经营龙井茶有利可图,便相继来到龙井茶产地,投资办茶场,开茶行,如龙井狮峰的茂记茶场(公司)、里鸡笼山的达山茶场(公司)、九溪五云山的胡景泰公司等。这些公司的规模都较小,仅有茶园几十亩到几百亩,当时最大的茂记公司,在九溪、梅家坞附近虽设有3个分场,但也只有300余亩茶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龙井茶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到龙井茶区视察,鼓励茶区人民多产龙井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日益增加,炒制工艺和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龙井43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和龙井茶炒制机械的研制应用,对提高龙井茶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众多名茶中,龙井茶已成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享誉海内外的名品,被选为国宾礼茶。前几年,杭州市西湖区茶园面积约9000亩,年产龙井茶500余t。杭州西湖乡1978年茶园面积4597亩;1997年茶园面积3300亩,年产龙井茶185t;近几年,由于区域开发、工程建设、景点扩建等原因,龙井茶园已减少到目前的2700亩左右。
对龙井茶的称谓,也经历了发展、变化以至今后将达到规范的这样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其称呼也各异。1949年前,因龙井茶的产地不同,炒制方法略有差异,产品各具特色,分别用“狮、龙、云、虎、梅”5个字号来称呼,如“狮字龙井”、“云字龙井”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狮、龙、梅”3个品类,产于西湖乡龙井村的称为“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其自然品质最好;产于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的称为“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做工精湛;西湖乡其余地方生产的称为“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1965年国家采用统一收购标准样,统称西湖龙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
的大环境中,随着名优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龙井茶品种的大力推广应用和炒制技术的培训、传播扩散,尤其是龙井茶机械和机制工艺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龙井茶历史产区以外的地方,如杭州市的余杭
、萧山、富阳以及浙江的新昌、嵊州等地也相继按龙井茶的采制方法生产出扁形茶,从而就有了“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之称。
最近,根据欧盟国家有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规定,对其产品实行原产地保护后,全球其他任何新产品都不能涉及该新产品品牌,品名相同的其他产品须强制退出市场。我国从保护国家特色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出发,将龙井茶列为首批原产地保护的两个民族精品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是用“龙井茶”还是用“西湖龙井茶”的名称来申报原产地保护,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较大的争论。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有关部委专门在杭会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进行协调,并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讨论。专家认为,应以“龙井茶”的名称申报,原产地的范围应由有关政府部门确定。据悉,关于龙井茶原产地保护的国家标准不久将发布实施。
曹州牡丹园面积之大,品种之多,堪称天下之最。花园里的牡丹花色,除黑、白、红、黄、粉、兰、紫之外,还有一种珍品,那就是
津浦铁路从明光南下过金张小站后,一路向西南方拐去,过了谢岭后才开始渐渐取直通向滁州。铁路怎么会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子、绕了七
很久以前,在苗家山寨里突然蔓延一种怪病,病一发作头痛痛得要炸,骨痛痛得要断,肉痛痛得要裂,人们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
偷盗是个见不得人的职业,文人墨客们也不愿浪费笔墨给这些贼人著书立传,所以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小偷就不太多。只有那个鼓上蚤时迁
话说有一年的夏天丰润境内连下暴雨,还乡河上游山洪暴发河水暴涨,还乡河两岸的村庄被洪水尽数淹没,各村的居民有的逃出了洪水的
庞统是刘备政权中与诸葛亮齐名的谋略家。司马德操号称水镜先生,他曾说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之才与
从前,有一个姓索的财主,这家伙是个守财奴,乡亲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索公鸡,说他是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 这年,村里逢
古时候,传说天仙、凡人和龙都住在一个地方,不分什么高低贵贱,大家一起上山捕捉野兽,采摘果子,又一起玩乐,互相通婚。那
从前,有个姓王的老汉,他和老伴生有一儿一女,男孩生得虎背熊腰,起名王虎,女孩长的俊秀文雅,名叫玉翠。玉翠不但貌美,而且聪
春秋时期,项羽派黥布和蒲将军救援巨鹿的时侯没有获得胜利,陈余再次请求救兵,项羽带着后军将士渡过漳河后把船弄沉,砸毁营
阿网家有条出色的水牛犊,这条水牛角的颜色非同一般,闪着青幽幽的光泽,大家都叫它青角。 青角长大了,到该穿鼻子的时候
清朝乾隆年间,正定府有一个富翁叫李子高,家财万贯,富甲一方,人称李员外。他有三个儿子,都已娶了妻子;一个女儿也已出嫁。可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
古时侯,淮河在这里拐了个弯,留下了许多故事。而今,水还是向东流去,故事却传向四面八方。有些历史上有据可考,有些虽无考证,
在安溪西坪瓯村,有一个美丽的仙湖,湖畔山崖上生长着一种奇异的兰花,有一位摘茶采花的小女孩为了采到一枝奇异的兰花,她掉
海轮的气笛从远方鸣起,城市的最后一班地铁靠站。 我赶上了末班地铁,带着诗句般的思念,载着我的追忆与感伤去流浪。穿梭
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才思敏捷,文学素养
一次,鲁班率领工匠们为一个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建造一座华贵的厅堂。在鲁班的口讲指画下,工匠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工程进
春天,公山羊热普热吉桑结和公绵羊托果云丹西柔到盐湖去,到那里去喝盐水、吃青草。整整一个冬天,大雪不停地下,北风不停地吹,
很早以前,旧县(今女山湖)是一个很大的城池,叫柳州城。后因地壳变迁,地面下陷,柳州城一大半沉入湖底,只剩下南半城,后叫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