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罗汉,其实只有一只耳朵比较大,那就是左边的那只耳朵。那只耳朵一直垂到肩膀上,是名副其实的大耳垂肩,福相。而右边那只耳朵尺寸与常人无异。
两边耳朵不一样大,有时让人看了有点别扭,但也没有办法。要知道,左边这只大耳朵,也是大耳罗汉修炼了500年才修炼出来的呢。
这只大耳朵不仅外面看上去大,里面就更大了,而且越往里面越大,所以就不应该叫耳朵眼,而该叫耳朵洞了。
大耳罗汉的好朋友平时都喜欢到他的耳朵洞里去。夏天里面凉快,冬天里面暖和。外面刮风下雨,待在耳朵洞里面根本不必担忧,那里面几乎就成了一个休闲中心。
不过,大耳罗汉准备出去云游了,他把耳朵里的客人通通赶走后,带上他那个铲子样大的挖耳勺就出发了。
这一日,大耳罗汉来到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只听得远远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走近一看,是十几个小孩,一个个盘膝坐在一块平坦的石坪上,由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带着,正捧着书摇头晃脑地读得挺有滋有味呢!“啊,在这山谷幽静、风景如画的地方读书,真是太妙了”大耳罗汉看着不由十分羡慕,赞叹不已。
可话音未落,只见天上一片乌云卷来,随即狂风大作,转眼间暴雨倾盆而下,而在这石坪周围,却找不到一处可避雨的地方,这些孩子们只好一个个抱着头蜷缩在一起。那位女老师则张开双臂,俯身为孩子们遮挡,可是,这又能遮挡得了多少呢?
大耳罗汉见状,便上前喊道:“快,你们快点躲到我耳朵里去!”
女老师和孩子们听了感到惊异:“什么?你的耳朵里能容得下我们这么多人吗?”“当然容得下,”大耳罗汉说:“不信,谁可以先进去看看嘛!”
有一个愣头愣脑的胖男孩自告奋勇地说:“好吧,我先进去看看!”
胖男孩往大耳罗汉的耳朵洞里钻,乍进去时,觉得洞口有些小,可等到钻到里面后,他就欣喜若狂地大喊了起来:“老师,里面当真大着呢,你们赶快进来吧!”
这一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进了耳朵洞,最后,连女老师也进去了。
此刻,雨还在下,而且下得更大了,但已经无所谓了,大耳罗汉打着伞,听着从自己耳朵里传出来的琅琅读书声,心满意足地感叹道:“好,好,这些孩子真用功!”
直至听到女老师宣布下课了,大耳罗汉才问:“你们怎么在这石坪上上课?为何没有教室呢?”大耳罗汉问这话时,不需张开嘴,那声音就嗡嗡地从喉咙里,直接传到耳朵洞里去了。至于女老师及孩子们的回答,那就更方便了,只要在耳朵洞里轻声地说,大耳罗汉就可以一字不漏地听明白。“我们原先有一间教室的,就在这块石坪上,可是房子太老了,不久前被大风刮倒了。”“你们为什么不重新再建一间教室呢?”“我们是打算建的,孩子们的家长都在帮着筹集材料,可是还没来得及运来。所以,这些日子里,就只能在这光光的石坪上上课了。”“我有个主意,”大耳罗汉说,“从明天开始,我就去帮你们搬这些材料,然后帮你们建教室,而你们呢,就在我的耳朵洞里上课,直到教室建起来,好不好?”“好,太好了!”哇,这一声叫得实在太响了,差一点将大耳罗汉的耳膜震破了。
从第二天开始,大耳罗汉就到散落在山顶、山脚、山腰和山沟沟里的一个个学生家里去,去将他们的家长筹集起来的建教室的砖石瓦灰搬到大石坪来。
接着就开始砌墙,盖瓦,粉刷,装门窗,像模像样地干了起来。
而在这期间,女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则在大耳罗汉的耳朵洞里,一天也没有耽误地照常上课。
很快,一间崭新的教室建好了,女老师和孩子们都从耳朵洞里出来,搬到新教室里去上课了。而大耳罗汉,也就与他们告别了。不久,大耳罗汉又回到了他的朋友中间,当长眉罗汉、长须罗汉、伏虎罗汉、布袋罗汉他们又跟往常一样钻到他的耳朵洞里时,便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呀,你的耳朵洞里,洞壁上怎么乱七八糟地写满了字?”“唉,准是那些娃娃们干的好事!”大耳罗汉叹口气,便央求道,“那就麻烦你们了,帮我将它们擦拭干净吧!”于是,那些罗汉就在耳朵洞里七手八脚地忙乎起来了,一面揩拭[kāi [shì] ,一面还津津有味地念着洞壁上那些写得歪歪扭扭的字:“这地方真好,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好地方!”“什么,什么?”大耳罗汉当然听见了,“他们写的是什么?”“他们写的是:‘这个地方真好,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好地方。“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耳朵洞。‘大耳罗汉爷爷真好,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大耳罗汉爷爷。’”“停住,停住!”大耳罗汉一听,急忙叫了起来,“你们赶快停住,这分明是一首诗嘛,一首极好的诗,我要留着它,留着它!”
从那以后,大耳罗汉又开始苦苦修炼起来,他相信,总有一天,他能修炼到能让自己走进自己的耳朵洞里,去亲眼看一看孩子们写在那里面的诗。
元旦,相传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颛帝以蒙夏正月为元,实为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期,南朝...
一则民间故事说:从前有个皇帝,自以为机灵无比,便向全国发了一道文告:有谁能说一件荒唐事,使我说他是撒谎的,那我就把江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但运气好-年娶了三个儿媳妇,大媳和二媳都是有銭人的千金,五体不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细皮肉嫩除了
孟姜女千里寻夫,寻到万里长城,听说丈夫万喜良死在长城脚下,哭得天昏地黑,哭声震倒长城,露出一堆一堆白骨。原来造长城死
卡门普斯神族是继玉米神族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神族,族中以柯穆bull;卡门普斯为首,智神与怒神是他的左膀右臂。与崇尚天地自然
人称她鬼奶奶,貌似贬义,实是褒义。她身材苗条,精明能干,智慧过人,左邻右舍谁家有了难事,都喜欢找她想办法、出主意。她的鬼
在张八岭镇和嘉山集乡之间,有一座山,现在山名叫关山。相传很久以前,这山叫双门山,说是东门岭和西门岭本是同一座山,出地约几
古代有个藏王国。王妃带着一个挑夫回娘家省亲,途中歇息,王妃靠一棵大柳树休息,鼾鼾入睡。王妃穿裙子,挑夫见王妃撒尿地方有滴
南靖县金山有一座青山,上尖下奓,形如金字,山尖有巨石为鹅冠,故名鹅髻仙峰。奇峰突起千仞,石壁嶙峋,秀丽非常,是南靖县八景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穿杨。每天早晨,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
南北朝时,江南府西海县海边有一个酒馆名叫海鲜八大碗,掌柜的名叫刘天,做鱼的手艺堪称一流,他尤其喜欢做鲅鱼。 大家都知道
他挎着篮子,拿着镰刀,站在山顶上,面前有一棵桑树。这棵树很别致,长在山腰的石缝里,树梢伸到了山顶,枝繁叶茂的,看样子从来
王昭君是蜚声史简的历史人物。近两千年来,诗坛大家、史学巨擘乃至老一辈革命家都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其中有杜甫、江淹、
离河岸不远,有一个人,名叫恩捷。他是个纯朴的人,从来没有远离过家。他天天在田里干活,或去森林打猎。他常常听人家说起,
从前,有一个姓索的财主,这家伙是个守财奴,乡亲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索公鸡,说他是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 这年,村里逢
吉斯娜娃吉原是一个女神,长得很漂亮。她同父亲一起住在天上,但她向往地球上的生活。她看到地面上川流不息的人们,时常叹息,说
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
从前有个国王,家里供养着一个僧人。这个僧人很有点神通,能够预知许多事情。有一天,他跟国王说:国王,请允许我报告你一件
汉武帝当了皇帝以后,十分留恋人生的富贵和权势,整天想吃仙丹,好长生不老;他到处寻仙求神,修建庙宇以求延年益寿。这样,
在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扶余地,是块宝,金银财宝随处找;只要人不懒,金豆银豆满地跑。说起金豆和银豆,便引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