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
重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问:“这是哪儿来的肉?”
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
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
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
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
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大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
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坐在一棵烧焦了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那棵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要给去世的亲友或伟人祭祀扫墓。有的还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古时候,有两个邻近的村子,叫基摩贾夫村和摩摩贾夫村,这两个村子的居民都为他们每年举行的盛大节日而自豪。基摩贾夫村和摩摩贾
穿岩十九峰是新昌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自唐宋以来就享有盛誉,尤其是宋朝左丞相王 ,对穿岩十九峰依次作了栩栩如生的描
春秋时期,项羽派黥布和蒲将军救援巨鹿的时侯没有获得胜利,陈余再次请求救兵,项羽带着后军将士渡过漳河后把船弄沉,砸毁营
在曹州牡丹乡,凡是谈论起曹州牡丹起源的,都要提到赵瑞波的名字。相传,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余年),赵楼青年名医赵瑞波去陕西行
康熙大帝英明一世,及至垂暮之年,却被几个儿子争嫡夺储之事,弄得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见康熙老爷子为百年之后的传位之事,终日
有
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波兹南市政大厦的美好的故事。你们大家大概都知道波兹南的市政大厦,至少那些住在波兹南的人都知道。而那些住
南宋时,孤山以南的西湖水面,每到黄昏以后,便有《水灯》浮现,灯光颜色红得发紫,从施食亭(今已不存)南往西泠桥方向移动,然
乾隆皇帝二次南巡,看够了苏杭的名山秀水,吃遍了江南美味佳肴。当回京走到胜芳镇时,忽然想要换换口味,就与刘罗锅便服上街。胜
传说从前贵州省平塘县姑鹿(地名,今新塘乡)这个地方有一家苗族,父母早已双亡,只留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哥哥叫巴卡,十九
焦骨牡丹与枯枝牡丹是否同物异名?与一般牡丹相比,有何品种特征?这是养花朋友常询问的一个问题。历来文人墨客对牡丹的评价极高
在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扶余地,是块宝,金银财宝随处找;只要人不懒,金豆银豆满地跑。说起金豆和银豆,便引出了一个
杭州西湖妙庭观附近有一座望仙桥。 宋代绍兴年间有位道士董元行在附近上层中挖到过一块奇妙的铜牌,上面残留着隐隐约约的文字
在很久以前,通道到处是深山老林,在这深林中住着老两口,无儿无女,生活十分贫寒,身边只有一头老牛相伴,人和牛同住在一间破草
在过去没有电灯和蜡烛照明的年代里,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便是煤油灯和豆油灯照明了。当劳累了一天的男人和淘气
自古和亲的人不少,独王昭君的事迹,代代相传,妇孺皆知,这是什么原因呢? 汉高祖时,娄敬提出和亲的建议,但吕后只有一
一百多年前,关东的白土山可是个热闹的地方,因为脚下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白土,细腻得掺进白面里做馒头都吃不出牙碜来
很久以前,有一个勇敢、聪明的侗家后生,叫阿宁。有一回他出远门办事,走呀走呀,觉得一个人很孤独,心想有个伴就好了。不料这个
这是哈尼族关于寻求光明的传说,故事描述了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族祖先居住的地方长着一棵巨大无比的大树。大树枝叶茂密
相传明代弘治年间,身居南昌的宁王锋芒毕露,乘机扩充势力,一时权势显赫,令人咂舌。孝宗皇帝为安抚宁王,特赐一只仙鹤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