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的成语故事说的是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三人成虎的故事延伸
【注音】sān rén chéng hǔ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谣言
【近义词】众口铄金 三告投杼 以讹传讹 曾参杀人
【反义词】眼见为实
【年代】古代
【例句】文化大革命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三人成虎寓意
一个人对别人说的事情不可全信,哪怕许多人的说辞都是一样的,我们还是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以免被坏人蒙蔽。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问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狐假虎威的故事延伸
【注音】hú jiǎ hǔ wēi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解释】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的人。含贬义。狐:狐狸。假:借助。虎威:老虎的威势。
【用法】主语谓语(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年代】古代
【例句】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寓意
奸诈狡猾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这种人虽然能逞雄一时,但也是不堪一击的。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应开动脑筋,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样盲目信从狐狸,否则,自然会脱离实际、闹出笑话哦!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 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为虎作伥的故事延伸
【注音】wèi hǔ zuò chāng
【出处】宋·苏轼《渔樵闲话》:“猎者曰:此伥鬼也;昔为虎食之人;既已鬼矣;遂为虎之役。”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为虎添翼、助纣为虐
【反义词】为民除害、除暴安良
【年代】古代
【例句】黄世仁的狗腿子穆仁智~,最终受到了人民政府的清算。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为虎作伥寓意
故事里的伥鬼做坏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武力支持,要想为民除害,首先要把老虎弄走,因为他以前做坏事别人不敢反抗是因为害怕老虎,现在老虎不在了,他再欺服别人,别人就敢反抗了。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准则,不要帮助坏人做坏事。
12
坐井观天的故事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
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
尔虞我诈的故事 春秋中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 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不必要向其借路。申舟估计到这样一...
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 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赵匡胤,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宋太祖一起打过天下,深切的知道江山得来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到...
杀鸡取卵的故事 阿三家养了一只很健壮的母鸡。它到处捉虫子吃,把自己喂得饱饱的。每天中午,这只母鸡都会准时下一个大个儿的蛋。 阿三家母鸡下的蛋又大又好,远近闻名许...
一薰一莸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献公有好几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娶自贾国,没有生子女;另一个妻子,本是他父亲的妾,名叫齐姜,太子申生便是她生的,还生了个女儿,嫁给秦...
景公求雨的成语故事 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占卜干旱的原因,(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想...
谁知道十个关于龙的成语故事共有298个: 一、125个在第一位: 龙驰虎骤、龙雏凤种、龙德在田、龙雕凤咀、龙断可登 龙断之登、龙蹲虎踞、龙多乃旱、龙...
东山再起的故事 东山再起的历史故事在江宁周边地区流传已久。 江宁的东山原为土山,据说是当年小秦王赶山塞海神鞭鞭方山时掉下的一撮土,取名土山。 东晋谢安,才学过人...
朝三暮四的故事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
【读音】 gun mǎn yng 【解释】贯:穿钱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恶极多,已到末日。 【出处】《尚书泰誓》:商罪贯盈...
固若金汤的成语故事 秦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派部下武臣进攻赵地。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赵地以后,一路披荆斩棘,所到之处,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军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地...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
颐指气使的故事 唐朝汴[biàn]州节度使带温因镇压黄巢起义而名闻天下。公元900年,宦[huàn]官刘季述乘昭宗大醉之时发动政变,立太子李裕为帝而废黜[chù...
一顾倾人的成语故事 汉朝时期,中山李氏兄妹三人到京城长安发展,李延年进入皇宫乐府,他向汉武帝推荐他妹妹是绝世佳人,一见倾城,再顾倾国。汉武帝十分高兴就召见李延年...
楚囚对泣的故事 刘聪,匈奴人,他年轻时常游历于洛阳京城,广结名士、豪杰,被新兴太守郭颐辟为主簿,这是刘聪政治生涯的开端,后成为十六国时汉国的国君。 公元311年...
寸草春晖的故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释义“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
专横跋扈的故事 汉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肩膀上耸,眼角倒竖,说起话来口齿不清。他从小放荡不羁,喜好喝酒、打猎、斗鸡。靠了他父亲和当皇后的妹妹的权势,官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