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姓索的财主,这家伙是个守财奴,乡亲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索公鸡”,说他是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
这年,村里逢着罕见的旱灾,地旱得都裂了,村里的几口井也接二连三成了枯井。奇怪的是,村里的井都干了,只有索财主家的井水还挺充沛。原来,索财主家那口井正好打在水脉上,那水就是打不尽,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有。索财主很得意,说这是祖上保佑,每天从井里取完水,他就用一块大石板盖住井口,还拴两条大狗守着,不让任何人取一滴水。
村里有个老太太实在是渴坏了,想拿个瓦罐打口水喝,水没打着,却叫索财主的狗咬伤了。村里人去找索财主评理,索财主却说,老太太偷他的井水,活该挨狗咬。大家恨他恨得牙根痒痒,纷纷说:“这个索公鸡咋不早死呀!”“阎王爷咋不把索公鸡勾了去呀!”
还有人说:“这个索公鸡,等他死了我们谁也别给他抬棺,叫他尸体摆在家里,臭了也没人理。”
这些话不知怎么传到了索财主耳朵里,他听到后嘿嘿一笑,故意在大街上说:“我姓索的三十年五十年的还死不了,到那时候我的财气更旺,还愁没人给我抬棺?只怕都争着给我戴孝呢!”
可没想到,索财主说这话还不到三天,他家真就死人了,死的是索财主他爹。这天一早,人们发现索老太爷死在香案前,脸上还挺红润,身子却早就冰凉了。索财主张开嘴一哭,全村人都知道了。
索财主马上办起了丧事,索家是大财主,丧事一定不能办寒碜了。棺材用的是最贵重的木料,还请了寺里的和尚、观里的道士来念经、做道场。可是,除了戴孝的亲人,村里没有一个人来吊丧,灵堂里冷冷清清。
原来,乡亲们都商量好了,索家的丧事大家都别掺和,看他索财主有啥本事。他平时一毛不拔,就叫他爹在灵棚里多躺会儿吧。
索财主家的丧事没了乡亲们帮衬,果然玩不转。最让他犯愁的是,请不到人来抬棺材,这样下去,遗体还不得烂在家里呀!没几天,索财主便沉不住气了,他一咬牙,放出话去,谁给他爹抬棺,就给一两银子。抬棺要四个人,棺头棺尾各两人,这一下就要耗费四两银子,索财主这回也算是下了狠心了。
这个条件开出去,还是没有人来抬棺,乡亲们这会儿可算是摆开谱了。索财主一咬牙,又开出二两银子一个人的高价,乡亲们还是不来。再往上加,加到四两一个人,都没人愿意抬这个棺材。索财主实在没法子,只好让乡亲们自己开价,不管什么价,他都答应。
乡亲们开出了价—给索老太爷抬棺材,要一步一文钱,抬到坟地,有多少步就算多少钱。索财主一听,偷偷乐了:一步才一文钱,从家里到坟地能走多少步呀?就答应了他们。
价钱讲定,乡亲们呼呼啦啦地都来了,吊孝的吊孝,帮忙的帮忙,丧事终于能进行下去了。出殡那天,几个壮汉把索老太爷的棺材抬起来,亲人们哭着便往外送。棺材刚抬起来,往外走了第一步,便有人喊了一声:“一文钱!”
索财主心里这个气呀,棺材还没出灵堂呢,这就开始算啦?再走一步,又有人喊了一声:“两文钱!”
就这么往前走着,棺材慢吞吞地刚被抬出索财主家的院子,已经数到了八百文钱。索财主暗暗心疼,这才出家门口,要是走到祖坟,还不定要多少钱呢!
乡亲们抬着棺材在村子里七拐八弯地走着,用了整整八千步才拐出村子。索财主心疼得直冒汗,一千文钱就是一两银子啊!这才出村口,要到祖坟得花多少钱呀!他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一步一文钱,看起来少,真要算起来可就多了。
乡亲们抬着棺材向索家祖坟的方向走去。一路上,索财主心疼得都没心思哭了,跟着他们的步子算多少钱。走了半个时辰,众人来到一片荒地,这是片乱葬岗,那些客死他乡的人就在这里入土为安。索财主突然高喊了一声:“停!”
棺材停住了,索财主说:“棺材就放在这里,挖个坑埋了吧。”
乡亲们惊呆了,这还没进索家祖坟呢!像索老太爷这样德高望重的人,不光要埋在祖坟里,还要埋在显要位置,怎么能在这乱葬岗入土,成为孤魂野鬼呢?
索财主却一屁股坐在地上,说:“我实在撑不住了,现在已经两万五千步了,就是二十五两银子呀!真要抬到祖坟,我还不得把家底都赔进去呀!”
既然索财主决定了,乡亲们便就地挖坑,要在这里给索老太爷下葬。刚挖了没两下,棺材里却有了响动,好像有人在里面拍打。大伙都吓了一跳,这是不是诈尸了呀?索财主吓坏了,跪在棺材前哭道:“爹呀,儿子不孝,实在不能把您送到祖坟上了,您就见谅吧。”
这时,棺材里隐隐约约传来一个声音:“我儿开门,我儿开门!”正是索老太爷的声音。有几个大胆的乡亲,上前七手八脚地把棺材盖撬开,就见索老太爷哆哆嗦嗦地从里面坐了起来。乡亲们吓得不轻,索财主更是跪在地上直打哆嗦。
一时,人们也分不清索老太爷是人是鬼,只见他坐在棺材里咳了两声,说:“大家都别慌,我不是鬼,我又活过来了。昨天是牛头马面抓错人了,现在才把我放回来。”
索老太爷就对大家讲—昨天晚上,他在佛前进香,正在念叨着:“我索公济,一生无愧于天地......”突然就觉得一阵眩晕,倒在地上。一会儿,他觉得身子飘飘忽忽地到了空中,旁边还有两个人架着。索老太爷心里好生奇怪,还以为是被人绑架了,就问:“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其中一个就对索老太爷说:“你叫索公济吗?我们抓的就是你!我们是牛头马面,专门抓你到阴间的。”
索老太爷回头一看,果然是牛头马面,他暗想,自己已经八十多岁了,也算是高寿了,便坦然地跟着牛头马面进了鬼门关。不料到了判官面前,判官看了他一眼,对牛头马面说:“错了,你们抓错了。”牛头马面还辩解:“他是叫索公济呀!”判官说:“错了,叫你们抓的是索公鸡,不是索公济。快把他送回去,要是入土为安了,可就难办了。”于是,索老爷子在牛头马面的相扶下,乘着一阵风就回来了。
索老太爷说完这段奇遇,索财主在一旁吓得脸都黄了,“索公鸡”就是他的外号呀!原来牛头马面来抓的是自己呀,要不是错抓了父亲,这会儿自己早已到阴曹地府了。
乡亲们听得明白,看来他们成天咒索公鸡死,怨气直达上天,阎王知道了,真要来抓人呀!
索财主哆嗦着问父亲:“爹呀,那个索公鸡就是我呀,你知不知道有什么可以补救的办法呀?”
索老太爷想了想,说:“我以前倒是听长辈说过,有些人早逝是因为损了阴德,如果能在三天之内补齐阴德,就能挽回阳寿。”
索财主心想,为了保命,多积德吧。
以后,索财主便把自家的井敞开,乡亲们可以随便来打水。之前他承诺的一步一文钱,也全部兑现,那二十五两银子都给了乡亲们,乡亲们用这些银子打了一眼深井。
索财主在这三天里连着积了几次阴德,到第三天夜里竟然没事,他又活到了第四天。从此以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处处与人方便,乐善好施,“索公鸡”的外号也没人叫了,反而都叫他“索善人”。
几十年后,索财主得了善终,他去世的那天,全村的乡亲都抢着来给他抬棺材,你抬一路,我抬一路,这场面就够大的了。
从此乡间便传出一句话:“积点阴德吧,别死了没个抬棺材的。”
相传元朝时,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有一座石桥,是鲁班建造,甚为坚固。鲁班建成此桥后,夸口说:「古今再也没有第二座桥可以相比
古时候,碧莲郑山地方,有一个名叫郑梅儿的人。他身体魁梧,体强力壮,为人忠直,性格豪放。又拜芦山洞主许真君为师父,练得一身
杭州西湖妙庭观附近有一座望仙桥。 宋代绍兴年间有位道士董元行在附近上层中挖到过一块奇妙的铜牌,上面残留着隐隐约约的文字
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随汉钟离权授于丹诀,点度成仙。他曾隐
拉萨北面的娘热山沟,有一座唐白群则(寺庙喇嘛的一种职位)庙;南边的札那谿卡(庄园),有一面白宗姑娘崖。老人们都说:北边的
一 劝 年轻的楚庄王①继承王位后,当上了楚国的国君。可是庄王从继承王位那天起,就没有管理过国家大事,外族人侵扰楚国的边
在安溪西坪瓯村,有一个美丽的仙湖,湖畔山崖上生长着一种奇异的兰花,有一位摘茶采花的小女孩为了采到一枝奇异的兰花,她掉
天津城也叫算盘城,城墙东西长,南北短,俨然是一只大算盘。 天津的算盘城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明朝的刘伯温在北京修了
在偏僻的波捷比尔有一个铁匠,他身材高大,力气抵得上两头牛。他的皮肤象熏黑的炉子,头发总是蓬乱着,胡子长得齐膝,眼睛亮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
(伊朗)有一对夫妻,无儿无女。他们朝思暮想,总盼能有一个孩子。有一天这家的女人把一盆豆放在炉台上,不小心有一粒豆子掉进了
马匪包围她们的时候是在一个晚上,地点是羊泉峪。她们在夜半曾组织过一次突围,队伍也算是突围出去了,费了半天的力气,跑了有几里路,可马匪们的骑兵一眨眼的工夫又把她们...
愚者所得非廉洁,不该征处硬敛征;狐狸侥幸称大王,终被狮子将命送。一只贪嘴的狐狸,不论村里村外它都到处去寻找食物吃。一次,
明万历四十二年,明王朝内忧外患,岌岌可危。秦良玉刚刚经历了丧夫之痛,这天,她正在万寿寨练兵场亲自指导白杆兵操练,准备
宋徽宗宣和三年,海宁郡武林门外,有一户姓沈的富户人家,名昱,妻子严氏,家里只有一个时年18岁的儿子沈秀。这沈秀不务本分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老爷爷和老大娘。他们没儿没女,因此十分盼望得个小孩,盼呀盼的,每天早晚,向神仙祷告:请神仙赐给我
据说在绿河里有一座漂亮的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水妖。水妖的头发很长,火红色,她叫拉法拉。她有一个小奴隶名叫伊加拉。 有一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叫王瑞福的山西人在北京前门大街开了一家小酒店。这个王掌柜做事向来,制定的店规也很严格,其中有一条是晚上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
11月11日,光棍节,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更形象、更贴切了。当光棍成了光贵,王老五也有了黄金级和钻石级之分的今天,光棍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