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刘勰《文心雕龙》
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释义“兴”,兴趣、兴致。“采”神采、精神。“烈”,热烈。原意是指文章志趣高尚,文词犀利。现常用来形容兴致,情绪饱满。也用来形容至现出来的欢乐气氛。
故事:
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风度翩翩,文才超群,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稽康一生写了不少诗和论文。他在诗中曾一再提到环境的险恶。“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险峨。”这些诗句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论文,则观点鲜明,论点集中,具有根强的论辩力,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对礼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养生论》中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过着“声色是耽”的纵欲生活,尤其对又想长寿又要享乐这类人的心理刻画更是特别精采。他说,这类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惧其失,苟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这样,把魏晋士大夫那种得失急聚、生死无常所产生的极为贪婪的变态心理一语破的,刻划得淋漓尽致。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
气壮山河的故事 故事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优孟衣冠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楚庄王宫廷有位艺人优孟,《史记·滑稽列传》形容他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优孟滑稽多智,常以调笑戏谑讽谏,他曾经劝谏楚庄王以大...
死而不朽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 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你知...
嗤之以鼻的成语故事 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①.老舍《四世同堂》五一:“假若他甘心作犬儒,他不但可以对战争与国家大事都嗤之以鼻,他还可以把祖父、妈妈的屋中有火...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 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
不拘小节的成语故事 虞延是东汉时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长得非常威武,勇力过人,能肩扛千斤鼎奔走如飞,被人视为天神下凡。年轻时在家乡任户牖亭长。王莽称帝时宠幸...
先入为主的故事 汉哀帝的时候,宫里有一个宠臣,名字叫息夫躬,他为争取更大的权势,极力想除掉和他关系紧张的大司马董贤。他想出了一个毒计。 那时匈奴每年都要到汉朝进...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
【注音】zo b tōu guāng 【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
养虎为患的成语故事 这次进山人们的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
老莱娱亲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
长袖善舞的故事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舞蹈者靠着袖子长,舞起来就翩翩多姿,容易达到体态优美的效果;做买卖的人,凭着本钱多,他的业务也就容易开展。 这句话,在...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
出处《欧冠子天则》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释义障,即蔽。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所蒙蔽,而看不到事物的真实情况以及主流和本质。 故事: 从前,楚...
徙宅忘妻的故事 鲁国君鲁衰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糊涂的人。有一次他问孔子:“徙宅忘妻,您说真有这样的人吗?” 孔子说:“怎么没有,不算稀奇,还有连自身都遗忘的人...
专横跋扈的故事 汉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肩膀上耸,眼角倒竖,说起话来口齿不清。他从小放荡不羁,喜好喝酒、打猎、斗鸡。靠了他父亲和当皇后的妹妹的权势,官越做越大。...
刮目相看的故事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
吴市吹箫的故事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谗言(chán yán),将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及其长子伍尚杀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次子——伍子胥(xū ),并在各关口悬挂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