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有依赖型人格障碍

0人浏览日期:2022-01-11 22:09:41
  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刘禅有依赖型人格障碍

  刘禅作为蜀汉的“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二世祖”,一直被后世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这不光是因为蜀汉就灭亡在他手上,也是因为他留下了最有名的亡国名言“乐不思蜀”。由此,后人痛斥他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刘禅之一生为什么会过得稀里糊涂,苟且偷安,这与他的依赖型人格密不可分。

  依赖型人格障碍

  在心理学上,依赖型人格泛指以个人自主精神甚弱,独立意识缺乏。其突出表现为:(一)、极度渴求亲近感与归属感的满足,尽管这与可能真实的感情无关;(二)、为追求亲近感和归属感的满足,可以不惜放弃个人的尊严与地位;(三)、缺乏自主性和独创性,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四)、为了得到他人的帮助,可以极大地克制自我的兴趣和欲望。从精神分析的理论来看,依赖型人格的形成源于人类早期的亲情缺乏,由此当事人会在日后的生活中不断追求其补偿。而从行为主义的理论来看,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就会致使孩子对父母或权威人士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并越陷越深。

  刘禅依赖型人格的由来

  有关刘禅最早的突出记录,应该是赵云“单骑救主”的事迹。刘备兵败长坂坡时,刘禅与母亲甘夫人被乱兵冲散,赵云不顾自身安危,只身深入曹军,携带着襁褓中的阿斗拼死杀出重围。不想刘备接过儿子后,竟怒摔于地,以报赵云救子之恩,由此传为佳话。而就心理学来桌,这一事件很有象征意义,它表明刘禅的人生很没有安全感,不断需要依赖他人来生存。而刘禅的悲剧在于,他的生父和相父,都是跨越时空的英雄豪杰,智商和情商都是超一流的。而刘禅情商平平,智商尤差,生长在如此重负的环境下,想不养成依赖型人格,都难!

  《三国志》记载,刘备在白帝城临终前叮嘱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继位后,完全听从了父亲的遗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这在给刘禅带来政务解脱的同时,也养就了他巨大的依赖性。当然,刘禅当年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一来刘备生前就订立了北伐中原,一统天下的策略,刘禅不可能加以改变;二来诸葛亮在朝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和能力,而刘禅即位时才十七岁,毫无管治经验和能力来与之抗衡。

  按理说,诸葛亮应该早将大权交还给刘禅,让他及早“转正”,摆脱“见习”皇帝的地位。但诸葛亮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事无巨细,必亲历亲为,就是出外征战时,还特派心腹董允为侍郎,统宿卫亲兵,“监管”刘禅。长此以往,刘禅自然养成了凡事依顺诸葛亮的习惯,这极大地压抑了他独立人格的发展。

  诸葛亮死后,刘禅延用诸葛亮所选拔的人,由蒋琬和费祎处理蜀国政务。蒋琬、费祎之后,刘禅让继承诸葛亮遗训的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可以说,刘禅的施政一直就没有脱离对诸葛亮的依赖。

 

  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争。

 公元263年,邓艾统领魏军围成都,刘禅不战而降,之后被送到洛阳。司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而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汉旧臣们皆生伤怀之情,而刘禅却嬉笑自若,并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昏庸名句。旧臣郤正闻知此言后,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发问是否还在思蜀,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重复了一遍,还假惺惺地挤了几滴眼泪。司马昭听了后笑着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都笑了,刘禅也跟着傻笑了。由此可见,刘禅对于他人的依赖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不仅是一味地盲目听从,简直就是照搬使用。由此,刘禅在魏国苟且偷安,丝竹管弦,完全无愧于“安乐公”之名。

  刘禅的优点是智量甚大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曹操有多好色 铜雀台其实就是曹操的美女集中营蜗牛妈妈要过节热心肠的小兔子:缝补月亮韩湘子造酒开花聚光灯下的天皇贵胄政治弃子曹植两度高考落榜后的大导演培养宝宝卫生意识的故事小手脏脏的小熊冰柜里的女人麻将王国的故事言而有信:蜗牛壳上的玫瑰树温馨的童话故事糖果里的爱劈图咒绯红的魔咒三只狐狸谁的梦最奇怪是谁杀了我历史上真实的赵子龙单骑救主她死在QQ上鲁班造木鸢诸葛亮并不讨刘备喜欢单刀赴会的成语故事李郭同舟秦桧的「恶臭」和「美食」摔出来的花园的故事不教而诛流沙河:可怕的曾国藩聚米为山的故事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更深层次的父爱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英语励志寓言: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