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打虢国。但是晋军要开往虢国,必先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虢国联合抗晋,晋国虽强,也将难于得逞。
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我们用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公,要求借道让我军通过,估计那个贪恋财宝的虞公会同意为我们借道。”晋献公说:“这名马美玉是我们晋国的两样宝物,怎可随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宝物暂时送给虞公,还不是等于放在自己家里一样吗!”晋献公明白这是荀息的计策,便派他带着.名马和美玉去见虞公。
虞国大夫宫之奇知道了荀息的来意,便劝虞公千万不要答应晋军借道的要求,说道:“虢虞两国,一表一里,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如果虢国灭亡,我们虞国也就要保不住了!”这里的“辅”是指面颊,“车”是指牙车骨。面颊和牙车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辅车相依”。嘴唇和牙齿,也是表里相依的,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齿失去掩庇,就要受寒,所以叫做“唇亡齿寒”,也叫“唇齿相依”。
可惜目光短浅、贪财无义的虞公,竟不听宫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晋国的阴谋欺骗,不但答应“借道”,而且愿意出兵帮助晋军,一同去打虢国。宫之奇预料祖国将亡,无法挽救,只得带着家小,趁早逃到曹国去了。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慷慨帮助”下,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灭亡了。晋军得胜回来,驻扎在虞国,说要整顿人马,暂住一个时期,虞公还是毫不戒备。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亡了,虞公被俘,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形容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弃其一就会影响到另一半,因为它们是共存亡的。 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弃其一就会影响到另一半,因为它们是共存亡的。 弱小的势力相依为命应该联合对抗外敌.事物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只要没有了一个,另一个必定会惨败。只有相互依存,才可以生存更久。要把目光放远。
【发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近义词】荣辱与共、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死相依、互相关注、辅车相依、巢毁卵破、巢倾卵破、休戚相关
【反义词】隔岸观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异梦、势不两立
无出其右的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镇压陈稀的反叛。 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
晋
柳暗花明的故事 公元1167年4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气候爽人。陆游独自一人拄着拐杖外出游览,沿着镜湖,踏上了去西山游览的道路。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曲起...
景公求雨的成语故事 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占卜干旱的原因,(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想...
偃旗息鼓的成语故事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
负重致远的故事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
【注音】pāo zhuān yǐn y 【故事】 唐朝时期,有一位诗人叫常建,还有一位诗人叫赵嘏。常建对赵嘏的才华非常佩服,他总想得到赵嘏的诗作,只是没有办法。...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
开天辟地的故事 神话中传说,世上最早时,天地浑然一体。世界像个鸡蛋,天地的开创人盘古就在蛋里。 一万八千年后,盘古从蛋里走出来。蛋里淡淡的烟云冉冉上升,变成青天...
大腹便便的成语故事 韶口辨,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释义“便便”肥大的样于,本意是形容人的肚子大。现在有时用来比喻人的某...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
劳而无功的成语故事 孔子作为有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的礼制。他认为统治者只要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
依样葫芦的成语故事 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包括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内,都不太重视,他就向太祖请求调离翰林院。 太祖听了,笑...
一枕黄粱的成语故事 唐人传奇小说中,有一篇《枕中记》(沈既济作),内容大意是: 青年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翁,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翁...
老妪能解的故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诗作。他在《白氏集后记》中说,自己的诗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诗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诗人中,他诗作的数量可算是...
举足轻重的故事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虽已建立了东汉政权,但全国尚未统一。当时,蜀地的公孙述也想称王称帝,争夺天下。这个时候,有一个实力派人物叫窦[dòu]融。...
关于兔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
注音 ( fǎn lǎo hun tng ) 解 释 反:扭转;还:回复原来的状态。扭转衰老,回复童年。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现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