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同日而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表示不能相提并论,互相比较。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注音】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解释】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能相比。
【近义词】不可比拟 未可同日而语
苏秦认为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不可同日而语多用于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带马字的成语故事1、【犬马之劳】成语故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赵普年事已高,调任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太宗作诗为他辞行,赵普手捧诗稿潸然泪下,对太...
莼羹鲈脍的成语故事 晋代有一个人叫张翰,字季鹰。他曾多年在洛阳任齐王司马炯的属官,官职不高,难以施展抱负。又因官府诸事繁杂,颇多不顺心之处。加之他预见到司马炯将...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
宾至如归的故事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正遇上鲁襄公逝...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
人自为战的成语故事 部将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井陉这条路很狭窄,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队伍必定拉得很长。请拨给他三万人马,拦截敌军的粮草,再截...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
民不聊生的故事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连年征战,都想多占土地,增加实力。秦国将韩、魏两国军队打得大败,杀死二十四万人。被杀士兵的家属非常难过,痛不欲生。从此以后,秦...
祸起萧墙的故事 公元前659年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僖公。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
百发百中的故事 养由基是春秋时的楚国名将,他的箭术高超。 一次晋国和楚国在鄢陵交战,楚共王亲自监督。晋将魏琪瞄准了楚共王射了一箭,箭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负...
长驱直入的故事 公元219年,曹操为夺取战略要地荆州,与刘备在这一带酣战。刘备的大将关羽用重兵围住了襄阳,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阳毗邻的樊城,处境相当困难。 这年...
蚕食鲸吞的故事 这个纪晓岚鬼精,传说他打小就“读书目数行下,夜坐暗室,目闪闪如电光”,真可说是天赋异禀,灵颖卓然,记忆力超强。他遍读天下书,竟能过目不忘,那个脑...
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割席分坐的故事 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管宁,一个叫华歆;他们的感情很好,不仅在同一个地方读书,而且形影不离。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到院子里锄草,忽然发现了一块金...
迎刃而解的成语故事 杜预是曹魏尚书仆射杜畿的孙子,幽州刺史杜恕的儿子。杜预学问广博,通晓历代兴亡成败的道理。最初,杜预的父亲杜恕与司马懿不和,结果被关在监牢中死...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去世,临死前他把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为了履行对先主的承诺,诸葛亮殚精竭虑,全心全意地辅佐后主刘禅,事必躬亲,...
洗耳恭听的成语故事 传说上古时代有个十分英明的帝王叫尧。他为人非常正直,处处为人民着想,而且特别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对有才的人尤其重视。有一次,尧帝听说有个叫许...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
不得要领的成语故事 “不得要领”这则成语的“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衣领,提下裳时拿着贴腰部份。“要领”是比喻人的意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