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定居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原文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为:水里边和陆地上的草木,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则唯独爱莲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空、外部直,不生枝蔓,也不长旁枝,它的气味清香,越远越觉得它香:挺拔、洁净的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的观赏它,但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喜欢菊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又有谁呢?(至于)对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发音】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释】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近义词】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
【相反词】同流合污
【成语举例】我就是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寓意】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背景】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字茂叔。作者以莲自况,作者爱莲就是爱莲的君子品德,表达了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委婉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
迎刃而解的成语故事 杜预是曹魏尚书仆射杜畿的孙子,幽州刺史杜恕的儿子。杜预学问广博,通晓历代兴亡成败的道理。最初,杜预的父亲杜恕与司马懿不和,结果被关在监牢中死...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故事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
【读音】 hu shēng kě wi 【解释】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
志在四方的典故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故事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
望门投止的故事 东汉时,山阳高平(今山东兖州一带)有一个叫张俭的人,字元节。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张俭出任山阳东部督邮(官名,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
战国时,燕王哙改革国政,把君位让给相国子之,将军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发内战。 燕国大乱,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燕。燕国百姓对内战...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成语故事 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指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出自 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
卧薪尝胆的故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
下笔成章的成语故事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
一枕黄粱的成语故事 唐人传奇小说中,有一篇《枕中记》(沈既济作),内容大意是: 青年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翁,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翁...
扑朔迷离的故事 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
有脚阳春的成语故事 宋璟,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 唐...
【注音】gu h chāi qio 【释义】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元史彻里帖木耳传》治书侍御史普化消...
越俎代庖的故事 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
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 为此,刘邦命丞相萧何制订一个国家根本大法,使举国上下有法可循。萧何从县吏一直当到大臣,对民情比较熟悉。早在起义军进入秦都咸阳的时候,他就收取...
不食周粟的故事 商朝时,有个叫孤竹国的小国。国君非常喜欢小儿子叔齐,经常对别人说:“叔齐很聪明,而且有才能,假如我死了,就让他来做国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