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ǔ mù fèn qiáng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宰予很会说漂亮话,孔子很喜欢他,以为他一定会有出息。可是不久孔子就发现他经常不来上课,派人去找,发现他躲在房间睡大觉,孔子知道后很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典故】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
【释义】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可救治的人或事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朽木粪土
【成语举例】宰予昼寝,夫子有朽木粪墙之喻。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
成语故事劳思逸淫的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子弟公父文伯继承祖上大夫的爵位,他退朝回家见母亲敬姜正在渍麻,看到母亲辛苦的样子,让她不要干这下人干的活...
成语故事如坐针毡“如坐针毡”这个成语源出西晋国都洛阳,讲述的是一个命运凄惨的太子和他的臣下之间的故事。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孙子,第二任皇帝司马衷的儿子,...
志在四方,即指有远大的志向。出处自“志在四方”由“四方之志”衍变而来。“四方之志”出自秦朝孔鲋编撰的《孔丛子》(记述孔子及其后代言行的一部书)。孔子第五代孙孔穿...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
张咏.喜闻逆耳之言 宋时,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的消息,告诉他的属官说: 寇准确是罕见的人才,可惜他的学问还不够。这话很快传到了寇准耳里,他觉得张咏的话是有...
注音jin y sī qiān 典故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管子小匡》 解释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
成语故事欲速不达的故事 故事一: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人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要求...
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
谁能给我来源于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的成语各6个历史故事:背水一战,立木求信,孟母三迁,亲尝药汤,彩衣娱亲。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自相矛盾,郑人买鞋, 讳疾...
成语故事危如累卵春秋时期,晋灵公贪图安逸,讲究享乐。他有吃不尽的山珍海味,穿不尽的绫罗绸缎,有很多美女侍奉,但他觉得还不够。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修筑一个九层高...
十年寒窗的由来1、
注音l shān min m 成语故事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
战国时期,楚国正值岁末冬天,到处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寒地冻的。楚怀王叫人在宫殿里点上炉火,烧得旺旺的,又穿上厚厚的皮大袄,
成语故事豁然开朗的故事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毅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他在《桃花源记》中构想一个没有阶级、没有...
【成语】抱头鼠窜 【注音】bo tu shǔ cun 【释义】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成语
【注音】d qiǎo ru zhuō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说:最圆满的好似欠缺,可是它的作用永不枯竭。最充实
月亮的成语故事:一窥中国文化中的月亮印记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成语之一,它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光辉...
【成语】: 止戈为武 【拼音】: zhǐ gē wi wǔ 【解释】: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
成语故事:悬梁刺骨1、悬粱:从前,有个名叫孙敬的人,勤奋好学。晚上看书的时候,为了让自己不打瞌睡,便用绳子的两头分别牵住头发和房梁,防止打瞌睡。刺股:苏秦经常读...
宵衣旰食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宵衣旰食"是一个古代成语,源自《左传》。它是一个形容人勤奋工作、节俭生活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白天穿着晚上的衣服,晚上吃着白天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