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所有的努力,都败在了这一步
“为什么越努力,越泄气?”
后台有一位朋友对熊说,工作也快两年了,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却好像一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
他很灰心泄气,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比别人笨、能力比别人差......
类似这样的烦恼,相信很多人都有。
在熊爷看来,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的能力或是智商问题;
而是在工作中,因为没有顾好一些细节,而埋没,或者弱化了我们的努力。
所以,别让你所有的努力,都败在了这一步:忽视职场中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
因此今天,熊爷想为大家推荐一本“职场细节”之书:《新员工的差距是怎样拉开的》。
书名虽然讲的是“新员工”,但熊爷觉得,里面所提及的细节,每个正在工作中的人,都很值得读一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企业、人事咨询专家千田琢哉。
千田君根据自己20年的咨询阅历,以3300位主管与10000名上班族的对谈经验为基础,总结出了每个职场人士都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顾好这些细节,“不仅在职场,对未来的人生都价值连城。 ”
工作中,做到哪些细节,能为我们的努力大大加分?
今天,熊爷就从书中分享最有参考价值的几个细节,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细节1:注意清洁,尽量留心体味
“因为清洁感和体味,导致职场人生屡遭不顺的人,我亲眼见过的案例数不胜数。”
作者认为,如果在职场中给人留下“这人嘴很臭”、“香水味太浓”之类的印象;
无论是对于同事,还是对于客户,都会让人心生反感,阻碍自己事业的发展。
所以,作者建议:如果认为自己工作能力没问题,却人缘不够好的话,不妨从清洁感和体味方面找原因,重新审视自己。
“如果睡过了头,比起不刷牙就去上班的话,我宁可选择迟到。”
细节2: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
“对方行色匆匆,是不是没空和我寒暄?”
“他是领导,应该不屑和我打招呼吧?”
“他好像没看见我,不如就算了吧。”
很多人或许都明白打招呼的重要性;但却常常因为诸如上述的一些“心理活动”,产生了犹豫迟疑,因此没有主动打招呼。
对此,作者说:就算对方没看到你,眼神没有对到,也要叫出对方的名字,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如果不清楚对方的姓名,可以主动打招呼,自我介绍后,并询问对方如何称呼。
“打招呼的时候,不要考虑年龄、性别、职位等因素,而应主动出击。”
熊爷觉得,微笑着向别人主动打招呼,就好像向对方递过去一张金灿灿的名片,一定能为自己大加印象分~
细节3:在大家集中打卡前15分钟到公司
作者认为,到达公司的时间,反映着对工作的热忱程度。
提前到达公司的人,可以在上班之前调整好状态,快速进入工作中;
而踩点甚至迟到的同事,不仅显得一片慌乱,更不能在公司中留下好印象。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不妨提早15分钟到达公司;
提前15分钟,不仅能错开拥挤高峰期,还能秩序井然地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熊爷觉得,上班应如此,与客户约好洽谈时、准备会议时亦然。
“坚持早到15分钟,我保证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细节4:保持办公桌的整洁
“养成保持办公桌整洁的习惯,不仅为了美观,还是为了效率。”
作者认为,让办公桌保持整洁的关键,是立即处理日常事务;
今日事若能今日毕,自然也不会有多余的文件和杂物需要留存在桌面上。
反过来,一张整洁的办公桌,也能减少自己内心的负担,让注意力更集中,反过来也能促进自己的工作效率。
熊爷觉得,当感觉到工作压力大时,不妨整理整理自己的桌面,说不定就能原地满血复活呢~
细节5:每三次出差,别忘了带一次土特产
作者认为,每次出差,不用回回都购买土特产送给同事,但偶尔为之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做,不仅表达了对同事日常照顾的感激之情,也能够更好地维护好与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因此作者建议:不妨就按照每三次出差,带一次土特产的频率。
这样,既能让同事感受到用心,钱包也不至于大出血。
“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土特产本身,而是让同事感受到你的惦念,礼轻情意重。”
细节6:对聘用自己的伯乐要勤加联络
“感谢,是职场生涯和生命中必不可缺的。”
作者表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聘用自己的伯乐,以及其他特别重要的人,心怀感恩。
而这种感恩之情,应该通过行动来表现:
比如,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就应该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心意,无论是一通电话,还是一次登门拜访,还是一张明信片。
“不断的感谢,能让对方充分信任你,周围人对你的评价也会显著提升。”
熊爷也觉得,在我们努力工作之余,应该要经常感恩那些曾经、以及正在帮助我们的人;
饮水思源,勿忘初心,每一步路才能走得踏踏实实。
细节7:谁都能做的杂事,更要认真完成
“杂事若能做得比其他人都好,反而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书中提及,诸如复印文件,整理资料,转达留言这样的杂事,恰恰是自我表现与锻炼的好机会。
比如,转达电话留言,就很考验一个人的沟通能力;而装订复印的文件,也有装订得顺手与非顺手之分......
所以作者建议:无论任何杂事,都认真面对与完成,大家一定也能注意到你的付出与能力。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熊爷觉得,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的人,一定能成大事~
细节8:多读书,汲取经验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会出现瓶颈期,导致我们的工作激情下降,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对此,作者认为,想改善这种困境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多读书。
“通过阅读,就能将数百人、数千人的经验为己所用。”
作者认为,当面临困境时,视角稍微扩大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就能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阅读别人的经验,帮助我们开拓视角,拓宽思路。
思路开阔了,或许我们就能幡然醒悟:自己正在面临的困难,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得到释然;
又或许,在书中找到了解决当下烦恼的办法。
正如熊爷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在别人的故事里,总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高三励志文章:成败在此一举 前人无数次失败后的30条忠告 每个不能打败我的事件,都会把我变得更加璀璨 最失败的活法,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混日子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每天工作18小时的人挣钱容易?文/特立独行的猫前几天跟朋友吃饭,无意中聊起家人这个话题。朋友说自从自己来北京打拼,在老家的亲戚都觉得她一....
镇上某处有两套铁轨,其中一套仍在使用,另一套已废弃多年。一天,一群孩子来这里玩。一个孩子坐在废弃的铁轨上,其余的孩子则不顾危险,或坐或蹲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坐在...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轻松文/空空1前同事珊珊,是我们圈子里最让人羡慕的白领。因为突出的销售业绩,老板不限制她的上班时间,可以随来随走,几乎没什么压力。而她...
对不起,我们公司不招35岁的人文/哈叔前两天和一读者聊天,我叫他李哥,因为他确实比我大,今年36岁,目前正在找工作,上一份工作月薪3500,没有奖金,没有年终奖...
如果你刚参加工作,这些习惯必须有文/禾木Red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
为啥老板不提拔天天加班的人?文/阿何职场上,是否要加班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曾经有人向我请教过这样的问题:作为新人,是否应该通过加班来迅速博取领导(老板)的好感呢?...
人和人的差距,到底是怎么拉开的文/韩大爷的杂货铺1昨天看到一则案例,说一位HR在面试应聘者时,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每天下班后的3小时,都拿来做什么?我想起自己...
25岁的北漂白领小王觉得自己活得很庸俗文/陈昌工作两年半了,觉得自己越活越庸俗了。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特牛逼,最喜欢别人问自己在哪儿工作,然后风轻云淡地回答三...
职场上从不怕淘汰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文/张良计1与其拼经验,不如拼洞察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说起来有10年工作经验,但实际上他只是把1年的经验重复使用了...
为什么我们把在外地工作叫做奋斗1过年前几天,我去洗车行保养车,接待我的是一个小妹妹,特别热情,看到我第一眼就大喊:哎呀,你好高啊,好像明星!结果,我还没说话,就...
一次,日本和美国两家贸易公司要谈判一项投资较大的长期合作项目。美国人很想尽快达成协议,于是,在第一次谈判时就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日本人却只是在那里记笔记,...
麻烦你干好你的本职工作文/李尚龙01麻烦你干好你的本职工作。这句话是曾几何时老师家长和长辈对学生说过最频繁的话术之一,当你在打游戏的时候,家长走过来,关了电脑,...
二十几岁住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文/孙晴悦很久之前,读过海明威的一句话。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后来我有一...
不怕事难干,就怕心不专文/小鱼叔1每到周五工作结束,坐在回家的汽车上,我就会计划周末要干什么,几点起床,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写文,计划得可谓是非常完美,简直无...
实习一年,所有的收获都在这8句话里文/互联网的一些事去年7月到今年毕业前,几乎都在实习。现在也正式入职网易了,产品岗。来来回回去了几个单位。但是感觉成长最快的....
职场上被重用的六大秘诀文/赵芳为什么有的人勤奋工作却得不到提拔重用?有着20多年职业生涯的公司经理告诉我:大凡工作出类拔萃的人,他们的表现都是相似的。你想得到....
有一种野猪可以在太平洋中部的法考福环礁捕鱼。当地人叫它钓鱼猪。按理说,猪笨手笨脚的,不容易抓到水中灵活的鱼。它是怎么抓鱼的?原来,当一只捕鱼猪饿了的时候,它会下...
刘同:我是怎么挣到现在这些钱的文/刘同同哥,你对钱怎么看?收到这条信息时,我刚好看完吴晓波老师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里面刚好有一段关于金钱的阐述。金钱...
工作10年,月薪不过万:为什么你工作很多年,还是不值钱?文/Jenny乔本乔1昨天,《2019国人工资报告》上了热搜,有条数据特别扎心,工作1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
1 年初时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年轻人该怎么进步视野,脱节思想约束?》 那时分,我以为比起一个人看待国际的广度,视野更应该是咱们看待国际的深度。 当时,我把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