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年前,父亲从外面带了一架时钟给母亲:一尺多高,上圆下方,黑紫色的木框,厚玻璃面,白底黑字的计时盘,盘的中央和边缘镶着金漆的圆圈,底下垂着金漆的钟摆,钉着金漆的铃子,铃子后面的木框上贴着彩色的图画——是一架堂皇而且美丽的时钟。
那时这样的时钟在乡里很不容易见到,不但我和姐姐非常觉得稀奇,就连母亲也特别喜欢它。
她最先把那时钟摆在床头的小橱上,只允许我们远望,不许我们走近去玩弄。我们爱看那钟摆的晃摇和长针的移动,常常望着望着忘记了读书和绣花。
于是母亲搬了一个座位,用她的身子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说:“这是听的,不是看的呀!等一会又要敲了,你们知道呆看了多少时候吗?”
我们喜欢听时钟的敲声,常常问母亲:“还不敲吗,妈?你叫它早点敲吧!”
但是母亲望了一望我们的书本和花绷,冷淡地回答说:“到了时候,它自己会敲的。”
钟摆不但自己会动,还会得得地响下去,我们常常低低地念着它的次数。但母亲一看见我们嘴唇的嗡动,就生起气来。
“你们发疯了!它一天到晚响着,你们一天到晚不做事情吗?我把它停了,或是把它送给人家去,免得害你们吧……”
但她虽然这样说,却并没把它停下,也没把它送给人家。她自己也常常去看那钟点,天天把它揩得干干净净。
“走路轻一点!不准跳!”她几次对我们说,“震动得厉害,它会停止的。”
真的,母亲自从有了这架时钟以后,她自己的举动更加轻声了。她到小橱上去拿别的东西的时候,几乎屏住了呼吸。
这架时钟开足后可以走上一个星期。不知母亲是怎样记得的,每次总在第七天的早晨不待它停止,就去开足了发条。
这在我们简直是件苦恼的事情。自从有了时钟以后,母亲对我们的监督愈加严了。她什么事情都要按着时候,甚至是早起、晚睡和三餐的时间。
冬天的日子特别短,天亮得迟黑得早。母亲虽然把我们睡眠的时间略略改动了些,但她自己总是照着平时的时间。
大冷天,天还未亮,她就起来了。她把早饭煮好,房子收拾干净,拿着火炉来给我们烘衣服,催我们起床。
“立刻要开饭了,不起来没有饭吃!”她说完话就去预备碗筷。
等我们穿好衣服,脸未洗完,她已经把饭菜摆在桌上。倘若我们不起来,她是决不等待我们的,从此要一直饿到中午,而且她半天也不理睬我们。
每次当她对我们说几点钟的时候,我们几乎都起了恐惧,因为她把我们的一切都用时间来限制,不准我们拖延。我们本来喜欢那架时钟的,以后却渐渐对它憎恶起来了。
“停了也好,坏了也好!”我们常常私自说。但是它从来不停,也从来不坏。
那时钟,到得后来几乎代替了母亲的命令了。母亲不说话,它也就下起命令来。
我们正睡得熟,它叮叮地叫着,逼迫我们起床了;我们正玩得高兴,它叮叮地叫着,逼迫我们睡觉了;我们肚子不饿,它却叫我们吃饭;肚子饿了,它又不叫我们吃饭……我们喜欢的是要快就快、要慢就慢、要走就走、要停就停的时钟。
我呢,自从第一次离开故乡后,也就认识了时钟的价值,知道了它对于人生的重大的意义,早已把憎恶它的心思一变而为喜爱了。
我记得第一次回家随身带着的是一只新出的夜明表,喜欢得连半夜醒来也要把它从枕头下拿来观看一番的。
“你看吧,妈,我这只表比你那架旧钟有用得多了。”我说着把它放在母亲的衣下,“黑角里也看得见,半夜里也看得见呢!”
但是母亲却并不喜欢,她冷淡地回答说:“好玩罢了,并且是哑的。要看谁走得准、走得久呀。”
幸而母亲对我的态度却改变了。她现在像把我当作了客人似的,每天早晨并不催我起床,也并不自己先吃饭,总是等待着我,一直到饭菜冷了再热过一遍。
她自己是仍按着时间早起,按着时间煮饭的,但她不再命令我依从她了。
“总要早起早睡。”她偶然也在无意中提醒我,而态度却是和婉的。
师徒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阵骚乱惊醒。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当院停着一具水淋淋的女尸,男人正准备棺木,而他的女人正背着一个婴儿,...
刘刚是个抢劫犯,入狱一年了,从来没人看过他。眼看别的犯人隔三岔五就有人来探监,送来各种好吃的,刘刚眼馋,就给父母写信,让他们来,也不为好吃的,就是想他们。在无数...
在我的木橱柜里摆放着一双小巧的雨鞋,一双割掉了上半部分、可以当皮鞋穿的雨鞋。 闲暇的时候,我会穿着它在卧室里走来走去。走着走着,心中便充满了无限温情。 那是我读...
卢小丽要带着六岁的女儿桐桐,嫁给同村两年前死去老婆,身边有一个八岁儿子跟着的王大壮。卢小丽娘家人都劝她,不要嫁王大壮,不是说王大壮人品不好,是他那个儿子王小虎不...
小黑的家里除了父母和4个弟弟妹妹外,还有一头牛和两只羊,外加8只鸡。他和弟弟妹妹上学的费用基本上是从牲畜上得来。小黑的母亲很照顾他这个家里最有望跳出龙门的大儿子...
前一阵,乡下的大哥摔坏了腿,照顾娘就成了问题。娘一生勤劳,节衣缩食供我上了大学,才有我今天的美好生活,现在是回报她老人家的时候了。老婆玉芳挺贤惠,我一开口她就点...
1 她对母亲一直是有怨言的,母亲是典型的坨坨妹,150厘米的个子,还很胖,脸上长满了雀斑,脾气也很差。而她,最要命的是,都继承了母亲的缺点,一块遮盖半边脸的雀斑...
1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1.5米...
故事发生在我国的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在那儿,每人每天的用水量被严格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部队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都要...
中午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晚上六时,我乘坐的火车会准时到站。母亲在电话里惊呼:也不早点说,我要买你最爱吃的菜,还要给你打扫房间,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火车晚点,...
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除了吵架还是吵架,家里弥漫着硝烟味。为一点小事,为了一句话,两个人都会急赤白脸。然后,谁也不搭理谁,你吃你的饭,我睡我的觉。她觉得委屈,生活...
1我一出生,就被嫌弃。家里不是养不起,而是父亲认为连生三个丫头很丢人,但父亲仍然找了一个保姆照管我,于是我刚断了奶就被送到她家,一个月给五十块钱。她姓秦,早年得...
《灵异第六感》是部老片了,我却是最近才看到,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眼神几乎是悲哀深刻的。他说他能看到死者,市政公所吊死的冤魂向他哭告,被后妈杀害的小女孩托他报仇,无...
儿子研究生即将毕业时,立志读博。就在这时,母亲却下了最后通牒——不许再念下去,事实上,绝非母亲短视,而是面对以呆在学校来逃避社会、拿学习来啃老的儿子,这位母亲的...
在一次围猴的过程中,有一个大母猴抱着一个小猴突围出来了。这个母猴突围的时候,背着一个别人的猴,自己还抱着一个自己的猴。跑到一棵枯树上,再没有地方可跑了。一个猎人...
母亲用脚步丈量的是人生,还是儿子年幼的心灵。我17岁脱离母亲的怀抱,确切的说我从14岁就开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自己的人生了。我对于母亲的概念是每年两次的寒暑假,每...
1高三那年的冬天,她给我做了许多回早餐,出生在北方农村的她最懂得如何调制筋道的面食。我还记得每个早晨,我被她赶着骂着吃完一个馅饼再骑车赶去上学,实在来不及就揣一...
天下的母亲都一样,天下的母亲又都不一样;一样的是她们的爱,不一样的是她们的心思。小的时候总是憎恨妈妈喜欢捡易拉罐。花花绿绿的瓶子,让正在自行车上疾驰的妈妈迅速地...
她坐在低矮的土坯屋里,幸福地筛米。这些米可是要托人帮忙带给城里儿子的,她亲手精心种的水稻,没有洒农药,没有施化肥,生了虫子用手一只只捉出来,全村到处搜集动物的粪...
这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父母在南方的一个大城市工作,两个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惟一的儿子顺利考上北京大学,并且学的是最好的专业。对于他们,生活是那么完美。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