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育了九个子女,长大成人的,就姐(排行七)和我(排行九)两个,我的七个哥姐都在襁褓中或幼年夭折了。
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社会混乱,国破家亡,自然灾害频仍,饿殍遍地,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有部电影《一九四二》,就是反映的那个年代。可在我们这儿,上辈的老人,嘴上一说,就是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这么这么饿死人,树皮吃光了,树叶吃光了,实在没啥填肚子啦,就吃坩子土(也称观音土),屙不下来,用棍儿剜,把人都活活地憋死了。有的人,肚里没一点东西,拄着根棍子,东倒西歪地往前挪,没一点儿力气了,眼一黑,“扑咚”一下,栽到地上,断气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瘟疫流行特别厉害,缺医少药,医疗条件根本无从谈起。尤其到夏秋交际,瘟疫暴发期,皮包骨头的婴幼儿,缺乏营养,体弱少食,抵抗能力极差,就大劫临头了,十有七八,难逃噩运,被病魔夺命早逝了。当地流传的“立了秋,嫑(当地念rou,扔的意思)满沟”的民谣,就是真实的写照。饿疯了的野狗,瞪着红红的眼,撕扯着婴儿的尸骸,大口地呑咽着。有的狗,还叼衔着孩子的一条大腿,跑回到村户家里。每当听到老人叙述的这些细节,那么瘆人,吓的小孩,毛骨悚然。
为了保住孩子的小命,为有个后续的根苗,老人心焦如焚,想方设法,求神拜佛,烧香磕头,求这山爷,跪那山奶。给孩子起个名字,也是什么“天保”、“扎根”,求老天保佑,留下根苗;“药狗”(意,有药,不能让狗吃了)、“白信、红信”(砒霜),警天狗不食,保全婴儿;“腌臜”、“臭蛋”,告阎王别收,此孩非洁。
然而,无济于事,善良的冀盼是愿望,残酷的事实是现实。多少孩子还是未明世事,便带着天真,含恨而去。
在那个年代,那样的环境下,母亲接连生养了六个子女,一个没保住,都先后跑了(当地忌讳死字)。按娘的原话说,“伤透了”。
在娘讲给我的往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二姐,三哥和四姐的事啦。
二姐长到四岁了,一双大眼,水灵灵的,弯弯的眉毛,白生生的脸蛋,很耐看。可偏偏得了当时流行的一种大肚子脾病(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脾字,也不明白这种流行病的情况),听娘的描述说,得了这个病,是肚子胀大,在表皮就能摸到,肚里有一硬块。
为了给孩子看病,娘背着姐姐,去八九里外的一个村里,求一土先生(那时对医生的称呼)给医治。那医生也不是什么高招,更不用什么麻醉药,就是用一根三棱针,活生生地在孩子肚皮硬块上生扎。照先生的话讲,就是把这硬块病肉扎烂,不能让它再长。
扎针的时候,娘把姐搂得紧紧的,还有旁人帮着摁牢双腿,怕孩子挣扎。姐姐疼的哇哇直叫,一头一头的汗,湿了衣服。哭哑了,没劲了,孩子身上软瘫了。
姐姐的肚皮上渗着血,那一针针扎在孩子的身上,却一针针疼在娘的心上。每隔五七天,就要再去扎一次。孩子的血痂还没掉去,就要再受痛苦。
每次离家要走的时候,二姐就躲在墙旮旯,门后边,硬是拉不动。娘就吓唬她,“你不去,狗就把你吃了。”孩子吓的哭半天,才被强拉硬扯地抱去了。
一路上,姐姐趴在娘的肩头上,一声不吭,脸寒丝丝的,眼里噙着泪。每扎完针,离开先生家,回来的路上,姐姐似乎忘了疼,脸上露出点笑意,开始哼哼了,并哀求娘说,“咱可不来了,啊,娘,中不中?”
娘无奈地说看假话,哄着孩子,“不来了,不来了。” 可下次还得来啊……。就这样,扎了十来次,还没治好,二姐在痛苦的呻吟中,走了……。
娘在给我说的时候,语调很慢,也很低,眼神直直的盯着前面的一个点,似看非看的,有点儿呆滞,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我偎在娘的身边,吓的瞪着眼,缩着脖子,不时打着哆嗦,心里呯呯真跳。
还有我的三哥和四姐。三哥的名字叫牛儿,很聪明,长的虎实实的。三岁上,学认字,五岁了,能认三四百字。春天暖和了,跟着爷爷去菜园浇园,爷爷不停地绞着辘轳,他就跑到菜畦边,去看着,水流到头了,他就喊一声。
爷爷改换了另一畦儿,他再看着,帮爷爷干活。菜园的井边栽有一棵杏树,小杏虽恁大了,可还是青的,不能吃。他让爷爷给他摘了一颗,一咬,不好吃,扔了。
晌午回到家,吃饭的时候,他突然说,“小杏儿,酸溜溜,咬一嘴,我就嫑(rou)”。大人感到很惊讶,这孩子太聪明了。有个很有学问的亲戚来我家,看到他,说,这小孩不一般,很有福相,长大能成大器的。全家很喜欢,也寄托了无限的希望。
老天不睁眼啊!就在三哥五岁那年,四姐也三岁了,一场流行病袭来了。孩子烧的不睁眼,奶奶在神像前燃上三柱香,头拱着地,磕头祷告,求神保佑。然后,从香头上磕下香灰在茶碗里,倒上温水,给孩子灌了下去。
爷爷急得转了一圈又一圈。娘怀抱着烧得滚烫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一翻白眼,头一歪,死在娘的怀里……。就这样,三天两个孩子,都没了……。
娘绝望了,气疯了,躺在地上翻不浪打滚,悲天怆地。又在炕上躺了三天,不吃不喝,泪哭干了,心也碎了。
姐姐降生了,第七胎了 。娘不堪回首往事,心里乱作一团,很是茫然。然而,不知娘何时、从何处,听何人的指点,在迟疑片刻后,竟心一横,毅然拿起剪刀,把姐姐的右脚小趾剪掉了。这样,伤残的孩子阎王爷就不要了。
可怜孱弱的小生命,来到人间,刚睁开双眼,还没看到世界的精彩,就遭受了人生的磨难;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便成了向命运抗争的宣言。当然,娘也受到家人的责备和不解,以及遭到外人异样的目光。
第八胎,我上面的姐姐,生下后,娘不再忍心了,没敢再下剪刀。可怎想,这个姐姐又没留住,还是跑了。
笫九胎,就是我了。那年,娘已四十一岁了。终于见一男孩了,添丁增口,全家人的喜悦自不用说,爷爷奶奶都近七十了,才见到孙子,高兴得不得了。
可娘高兴不起来,以往的一幕幕,又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着。她受的打击太大了,伤痛太深了,所以,担惊也更重了。
…… 不行,还得剪!娘一“狠心”,忍着产后的疼痛,翻了一下身,从被子角上拽了一块套子(棉絮),在炕边的煤火上燃成灰,放到手边,又从炕蓆下摸出剪子,在火上烤了烤,稍停,不烧了,从包着我的布片中,抽出我的小脚,一咬牙,“咔吃”一下,把我的左脚小趾剪掉了。
娘从剪头上捏起那比绿豆粒大的嫩肉块,扔到火里,“啪”的一声轻响,冒起一缕儿青烟,算给阎王爷报了一个知信。娘又忙捏点套子灰,摁到我那冒出点儿血的脚趾根上。
“娘,那时我哭了么?” “咋能不哇一声。” 娘好象心不在焉地回答我。我小时,不知问过多少遍这样的话。
为了保住我的小命,奶奶给我起名字,叫“系儿” (ji,拴住的意思),牢牢拴住,可不能让我跑了。
我家乡的习俗,孩子满月后,产妇要抱上孩子,回娘家住几天,叫做“住满月”。
我的“待遇”“规格”,可比别人高多了,不但在姥姥家住了满月,在爷爷奶奶的安排下,还住了老姥姥家(父亲的姥姥家)、姑姥姥家、姨姥姥家等五六家亲戚,前后一个多月才回来,沾了许多家的福气。
为了我,老人真是想尽了法儿,还演出一场自导自演的滑稽剧。姑姑故意把我“偷”走,抱到另一家藏起来。娘到屋里一看,没了孩子,就从炕上拿起我的一件小棉袄,用小擀杖挑着,走出家门,沿村里的街道走一圈,边走边喊,“谁偷走俺的孩子啦,快给俺送回来吧!”
转了半天,回到家,一看炕上有了孩子,再到院里,仰起脸,对着天,大声喊三声,“俺的孩子回来了!”
我曾问母亲,“你不知道是姑姑把我抱走了?”
“咋不知道,那是说好的。”
“那为啥你还漫街乱找?”
“这是老人留下的一个破法儿(破,是破除的意思)。”
我至今都没弄明白其中的奧妙,这或许也算是“失去”一次吧。
不知真是老天的恩赐,还是我姐弟俩的命大,抑或是托了众亲邻的福,也许就是巧合,总之,姐和我长大成人了。
我小时曾想,要真有什么冥冥灵气,娘怎么就没给那七个哥姐,剪了脚趾呢?要都成活了,我家多热闹,多幸福啊。
我慢慢长大了,全村人及亲戚,都知道我是“老生子”,很娇养的。
可从我懂事时的记忆中,娘对我管教是很严格的。她从不让我睡懒觉,甭管冬夏,大人起床,我也得起。大人干活,我也得跟在屁股后面,能干点小活,就得干。不能跟人家搁气打架,更不许噘(骂)人。娘常说,娇养吃,娇养穿,不能娇养不干活,不能娇养不成器。娘给我讲过很多故事,教育我怎样做人,如何处事。
娘在晚年常说,“我知足了,总算把你和姐姐养大了。现在也看到第四辈人了,以前想都没敢想,能过上今天的好时光。” 娘九十上过世了,爹也活了九十一岁。
人有先天性的身体缺陷,也有后天性的因事故或灾难的伤残,而我姐弟俩却是那个年代的烙印,在我们身上的具体体现。正如中国女人,从五代开始,一千多年的裹脚史一样,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悲惨。
我诅咒上世纪的那个年代,但我从没因母亲剪了我的脚趾,而对母亲有丝毫愚昧、荒唐之类的抱怨。相反,我倒感谢母亲的“狠心”,使我姐弟俩存活下来。姐也是同感。这是天之使然,母之定然,理之存然。
每当看到残缺的脚趾,就想起娘,想起娘的艰辛凄苦,心中良久良久不能平静下来……。
接到婆婆的电话,我愕然。 她说:“惠明,家里农活忙完了,我想去你那里住一段,帮你带小宝……” 我再无话可说,这一次,她是非来不可。 她并不知道,军子离开前一个月...
3年前,小晴在一家小吃店吃饭。她看到邻桌一个年轻的母亲,正用一种很奇特的方式给孩子喂饭。母亲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费力地在盘子里...
1高三那年的冬天,她给我做了许多回早餐,出生在北方农村的她最懂得如何调制筋道的面食。我还记得每个早晨,我被她赶着骂着吃完一个馅饼再骑车赶去上学,实在来不及就揣一...
陆老太命苦,三十岁守寡,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转眼儿子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她拿出全部存款给儿子买了房子娶上了媳妇。儿子结婚后,她为了不给儿子添加负担...
常言道:母爱恩重如山。我爱我的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总爱唠叨,她老人家虽未曾读过书,没有文化,但她禀性聪慧,唠叨起来,会很快进入角色,或喜形于色、或声嘶立竭、...
4年前,母亲去世了。那时,我刚出嫁3个月。伤心之中,我安慰着自己,她已经完成了对我的爱,将我托付于人,便安睡去了。而父亲,却陷入了巨大的孤独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情...
人生而有父母,但我从没见过我的父亲。我只当自己是母亲生的,只是不知道父亲在哪里罢了。直到我成年,考上大学,母亲才向我坦白,我是她在下班途中,路过一处草丛捡回来的...
1小康说话了,只有一个字,不是“爸”,也不是“妈”,而是“鸡”。她看着小康薄薄的嘴唇因为这个发音轻启,还没有合上。她再次拟声:“喔——喔——”她看着小康,小康看...
张姨是个普通女人,在超市工作。她工资不高、地位不高,脸上却总是笑呵呵的。要问为啥?因为她有一个好儿子。 早上6点钟,张姨准时起床,匆忙地洗手洗脸,然后直奔厨房...
在南溪镇水市社区马路边,总能看见一对母子在散步。47岁的汪自军双手紧握着已经78岁的母亲李后英,一边走着路,还时不时看看前面的路。李后英是位盲人,在汪自军三岁那...
一天,《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采访一个女孩。女孩谈到妈妈时说:“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的生活一直都比较艰难。小时候,每天清晨,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捡别人丢弃的菜叶...
现在,吃鱼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一位老乡从集市上买回来几条活鲶鱼,照例放在大锅里烧水活煮鱼,眼看着鱼在沸水中狂蹦乱跳,绝望地探出头来,大口地呼吸着空气。但其中有一...
我当了20多年的狱警,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探监,他们给服刑人员带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而给我记忆最深的是服刑人员李大山的母亲带来的——27瓶黄泥咸鸭蛋。20...
2003年8月21日凌晨4点多,我和母亲就下地摘豆角。为了供我读大学,母亲把邻居家撂荒的土地都种上了绿豆。中午回到家顾不上歇息,母亲就要把摘回来的绿豆角往房顶上...
谁也没想到,2011年10月17日,对于家住湖南关上村的农妇覃宾荣一家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日子。 这天下午,覃宾荣抱着一岁多的儿子瑶瑶,提着几斤黄豆,向同村的覃...
她一直忙于工作和学业,儿子一生下来,便送回了山东的老家,由父母代为照顾,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她才匆匆回去一趟,与儿子团聚。所以小小的孩子,一直将她当成一个图画册...
曾问过同事,婆婆和妈妈的区别是什么?她回答:你说想吃两个鸡蛋,婆婆会给你煮两个,而妈妈,会煮五个。因为妈妈给的总比你想要的多。 我现在的母亲是继母。我不会向她撒...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
二十三年前的3月26日,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压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
11年11月25日,17岁的我国少女侯逸凡在阿尔巴尼亚举办的女子国际象棋国际冠军对抗赛中,以5。5比2。5的总比分,提早两轮卫冕国际棋后。 而在此之前,侯逸凡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