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张汇款单:还债

我永远会记得17年前的那个周日。早上八点,母亲已经在地里干了好几个小时的活儿,回到家发现我还没起床,就在院子里骂起来,内容千篇一律:“怎么就养了你这么个懒女儿,早上不跟着去干活就算了,居然还不起床做早饭。”我就在她响彻小院的骂声中懒洋洋地爬起来,睡眼惺忪地一看。鸡已经出笼,猪正在栏里吃食,米已经淘好放在灶上,只等我去烧火。
我不耐烦地点火。7月的时候坐在灶前烧柴火,极热。灶房的另一头,她在洗菜。正在这当儿,锅里的米饭滚了。她扔下手里的菜。从饭里撇出了一大碗浓白的米汤,并非常迅速地将一只生鸡蛋冲进汤里,倒入一小勺白糖,然后气呼呼地将一大碗米汤蛋放到桌子上,对我说:“将灶里的柴扯出来两根,去叫弟弟起床,一人一半喝了米汤。”
我站到台阶上一边喝自己的那一半一边叫弟弟,喝完后侧耳倾听屋里,没有听见弟弟起床的响动。我贪婪地看着大碗中的另一半米汤,悄悄地又倒了一半再一次一口气喝完。
刚放下碗,便听见弟弟哇哇大喊:“妈,她只给我留下了这么一丁点儿。”她远远地瞧一眼弟弟手里的碗,劈头盖脸地又冲我骂起来:“你是猪啊,一个劲儿和弟弟争食。弟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没有多留一点给他就算了,还要吃掉他的。”我原本被米汤平息的火气再次被激起,我冲到她面前:“你就是偏心,他平时不也喝我的,怎么不见你骂他?平时我吃一根雪糕,你让他吃两根;你给我一块钱,却给他两块;你不让我读书却拼命供他读书!”我与她离得很近,我喷火的眸子紧紧地瞪着她。她气急败坏,扬起手便要打我。17岁的我已经比她还高,双手一推,她猝不及防地跌倒在地。我听见她尖利地叫了一声,仿佛是摔痛了,又仿佛是心痛,接下来是一长串的怒骂。
我冲进屋里,提着前一天已经收拾好的旅行包。在她枕头下翻出300块钱,从侧门扬长而去。
两天后我来到了在深圳打工的表姐的工厂宿舍。之后,我成了工厂里年龄最小的员工,那时候,我还未满17岁。因为表姐苦苦哀求,我才被破例招进去。
来邮局排队的时候,已经是我上班一个月后。月底,我领到了330元工资。扣除工厂厂服及工具的押金150元,我还有180元。一个月需要120元的生活费,我还剩60元。
我来排队,是为了寄50元钱回老家,寄给我母亲,还那300元的债。
终于轮到我了,写完地址和名字后,我在留言处,挥笔写下了两个大字:还债!第二个月,我寄了150元,第三个月,我还是寄了150元。我在留言处写:50元利息。
四至八张汇款单:怜悯
接下来三个月的时间我没再寄钱。母亲得病,我是从姨夫写给表姐的信中得知的。说是母亲偏头痛越发严重了,有时在地里干活,干着干着就晕倒了,却无论如何不肯去看医生,因为没钱。我知道她没钱,有爷爷奶奶要赡养,有弟弟要上学,还有各种肥料农具要买,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根本没得剩。
这时候我眼前清晰地浮现出母亲的样子来:夏天时总穿着一条蓝色的尼龙布长裤,汗一出,深蓝色的裤子上就会泛起白色的盐渍。而上身是一件因为年代太久而变得无比单薄的的确良浅色衬衣。她的衣服极少,好一点的需留待外出时穿,在家时,自然就穿这些旧衣服。
她的头痛病一发作,通常都要持续好几天。那几天里,她包着退色的头巾,面色苍白,却依然要强打精神给我和弟弟做饭,操持家务。
我蓦然心酸,走进邮局,给她寄去200元钱,就算是怜悯吧。她生在那样一个时代,又嫁进了一个负担过重的家庭。即使是普通的亲朋,只怕也会拿点礼物或者钱去探望她的病,何况,她是给了我生命的母亲。
就那样,我每个月都寄200元给她,留下200元左右给自己。我得花钱,也得存点,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九至二十五张汇款单:还她的情分
第八张汇款单后,弟弟给我来了信,说是母亲拿着我寄回去的钱,去了县城医院看病,吃过药,身体已好转起来。我寄回去的钱,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不仅给母亲交了医药费,给弟弟交了学费,还给爷爷奶奶买了新棉被。信里说,母亲觉得那天早上不该那么骂我,我还小,这时候应该在家里与家人在一起,却因为母亲而出来打工。弟弟才12岁,小学六年级,写信词不达意,我看了又看,才勉强读出了一些母亲的内疚与想念之情。
夜里没盖好被子,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生病了,发烧、咳嗽、头晕。表姐给我买来早餐后便去上班了。上午10点,我一个人摇摇晃晃地起床准备去工业区里的小诊所。五层楼的楼梯,我脚下一滑,滚了下去。正在做清洁的阿姨看见了,连忙将我扶起来送到诊所里。我含着泪向她道谢,她怜惜地说:“小小年纪,离开妈妈,真是受苦了啊。”
我霎时间泪如泉涌。记起一年前生病时,正是农忙时节,母亲却每天清早起床赶上6里路去镇上买肉给我这个病号吃。听说我一个人在家无聊,就特意提早回家。虽然回家后她又要忙家务,但是,一个人躺在屋里的床上,听着母亲在屋前屋后用或高亢或柔和的声调逗着猪儿、羊儿、鸡儿吃食,听着她做饭时弄出的响声,心中就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了。
虚弱地坐在长椅上打着吊针,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妈妈!”
病好后,我去了邮局,还是同样寄200元回去。此时的我已略略知晓了母亲对我的付出,这些钱,就算是还她这17年来对我的付出吧。
第五十九张汇款单:让她过得好一点
那200元的汇款单,一寄便是几年。我与弟弟通信,无非就是那几句话:好好学习,不要担心没学费。而面对母亲,我则不知要说些什么。中间有两次过年我都因买不到车票而不曾回家。在那个春节来临时,表姐积极地为回家的车票奔走。而我听说厂里留人看仓库并付平时双倍的工资时,立刻就报了名。然而,送表姐上了火车后,心里忽然充满了忧伤,还有我不曾预料到的浓厚的思念。
之后的际遇有些超出我的常识。在一家国营公司工作的表姐的同学,劝说表姐购买他公司的股票,说是1000元1000股,摊派到他头上有3000股,可是他自己只有1000元,他求表姐无论如何帮他凑2000元钱,买下另外的2000股。可是表姐当时也没有钱,我意气用事,拿出2000元钱,帮表姐解决了那个难题。我万没想到,那2000元钱,三年后竟变成了4万元。
那三年中,我回去过两回,在家的时间很短。母亲完全将我当成了客人,不让我动手干活,好吃好喝地供养着我。我在那样的礼遇下,拘束却也心安。
当我拿到那4万元钱,简直不知所措。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忽然之间拥有了一笔巨款。那一刻我特别想马上告诉母亲,我有钱了,很多很多钱。但那时候还没有电话,我无法立刻让她知道。三天后,我终于想到要用那些钱干什么了:我要将钱寄给母亲,让她去县城买套房子,与父亲、弟弟一起在县城生活。我甚至想象着她去那里之后的生活,她那么勤劳,完全可以去卖点水果或者早点之类的,
更新了最新的故事:60张汇款单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云飞故事网:http://www.yunfei8.cn

刘元宝是个小老板,自己做点小生意。他妻子早几年因病去世了,跟独生女儿小溪相依为命。这些年,刘元宝不容易,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才把小溪拉扯大。眼看小溪就要上初三...

在皖南美丽的齐云山上,有一位女子,她用肩膀挑起一两百斤的货物,无论风雨、不计寒暑,这一挑就是17年,成了现在齐云山唯一的女挑夫。17年来,她爬了20多万公里陡峭...

我童年是在一个林区小镇度过的。我9岁那年,妈妈病逝了。我尚不清楚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尚不知道伤心,只是因恐惧大人的满脸阴云而哭嚎。此后,做教师的父亲既要照顾班上...

2005年春天,妈妈因淋巴瘤入院。本就瘦弱的母亲一下子苍老憔悴。住院两个多月后,她的体重只有67斤。看着母亲病重,我们这些孩子都快要心碎了。 医生说妈妈的时...

我去另一间房取回6瓶吗啡。我把注射器灌满,准备把它接上——但琳推开我的手,直接拿走注射器。我就坐在她床边。随着吗啡进入血液,她逐渐失去知觉,但她能听见我的希望。...

焕兰自小与妈妈相依为命。焕兰19岁那年,妈妈得了一种叫“诺尔斯”的世上很罕见的病。医生说,这种病很顽固,得长期服用一种叫“克诺通”的昂贵进口药。焕兰为妈妈买过,...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一个小女孩厌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父母的管制。她离开了家,决心要做世界名人。可不久,她每次满怀希望求职时,都被无情地拒绝了。她只能走上街头,开...

13岁那年,我失去了父亲。是母亲拼命为我撑起了一片少雨的天空,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我幸运地被一家大企业录用,待遇很丰厚,在那里工作不到两年,爱神突然降临。...

每读一次台湾女作家龙应台老师的《目送》一书,总会让我热泪盈眶,那朴实真挚的文字,让人走心的同时心生折服,深刻的领悟到“百善孝当先”的真谛。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描述她...

小时候,我就知道她和别的妈妈不同。别的妈妈都会说,看,妈妈养你多辛苦,你长大了要对妈妈好。她从来不说这样的话。 同龄的孩子大多会被家长逼着去上各种才艺课外班,钢...

2003年8月21日凌晨4点多,我和母亲就下地摘豆角。为了供我读大学,母亲把邻居家撂荒的土地都种上了绿豆。中午回到家顾不上歇息,母亲就要把摘回来的绿豆角往房顶上...

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丈...

被换掉的门锁我像往常一样,拎着从早市上淘来的新鲜蔬菜,满怀喜悦地朝儿子晓乐家走去。可是却没能打开家门,不是我钥匙拿错了,而是儿媳岩岩换了门锁。她说:“最近小区偷...

1白毛是一只流浪狗,很高大的流浪狗。白毛来到这儿时,身后跟着一只小狗,毛茸茸的,一路滚动着,如一个白色的绒球一般,很是顽皮。白毛知道,流浪狗是最卑贱的,是不收欢...

正上班时,婆婆打来电话,说家里来了客人,问我能不能回家吃午饭。手头正忙着,实在走不开,但是,中饭不能不陪客人吃啊,要不然太失礼了。于是吩咐婆婆,到餐馆点好菜吧,...

我每天打一通电话,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电话接通,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你的女儿。”如果是越洋长途,讲完我就等,等那六个字穿越渺渺大气层进入她的耳朵,那需要...

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饭桌,我对儿子千呼万唤。小家伙吃饭总是不情愿,我多次唠叨,连儿子都背过了我的台词。他吃着饭说:“妈妈,你小时候能吃上馒头就最高兴了?”我...

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光明。在医院的那段日子,他整天发呆,不说一句话。母亲坐在他的床边,对他说,别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不信,20岁的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他知道要...

那天,她来报社找我,说有一个弱智的女儿,已从家里走失了七年了。七年里,他们全家发了多少传单广告,还是没有找到她。但她以一个母亲的直觉,坚信自己的女儿还一直活在这...

陆老太命苦,三十岁守寡,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转眼儿子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她拿出全部存款给儿子买了房子娶上了媳妇。儿子结婚后,她为了不给儿子添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