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省内行业技术培训班上,她和他都是彼此的陌生人,虽然都是同一战线的,但若他不代表学员上台进行学期总结的发言,也许他们以后的日子就不会有丁点的交集。
当时的情形她依然清晰:台下是几百名认真聆听的学员,大家都不熟悉,只是在那一刻都被台上的他,确切地说是他的声音所震撼、所吸引、所折服、所共鸣。他是播音员,字正腔圆、清脆圆润,每一句的抑扬顿挫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她听得入了神,感觉那声音就像雨水滴在干涸的土地上,一沉,便消失不见了,留下的是历久弥新的余韵。所以,待到周围的掌声都落了,她才想起来鼓掌,虽然引来了一些怀疑,甚至是不屑的目光,但她的脸上露出些许的羞赧,心里洋溢着更多的是层层叠叠的温润和清新。
从演讲台上走下来,他一路浅笑着,在路过她身边时,慢了脚步,微微低头,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你!”细腻富有磁性的声音,在自己的耳畔响起,她有些受宠若惊,因为来这儿,培训了一个周,即将道别的时候,他们才开始第一句的交流。
匆匆的道别中,索取彼此的联系方式是绕不过的一环。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这也只是个形式,精美的本子上,列下的一排又一排的数字和名字,谁又曾动用过?不过,看着不少学员向他走去,她也主动找到他,让他留言、留电话,寒暄着“多联系”。他似乎很高兴,写的字遒劲有力,还一再强调着:“一定!一定!”
过了一个月,她已经熟烂于心的号码,还没有来叩响她的生活。渐渐地,她的心犹如一杯开水,没有当初的温度和热情,或许大家都是过客,追逐着一个又一个的现实目标,而那些想象中的邂逅,就有点奢望的味道了。按捺不住煎熬,她给他打了第一个电话,原来他们之间只隔了一层纸,他的声音依旧充满磁性:“其实,我很早就想给你联系,只是当时人多、匆忙,忘记哪一个号码是你的,不确定是不是留了你的电话。”虽然有些失落,但她相信他的话,甚至可以在脑中勾勒出他的神情,那样的语气、笑脸里没有谎言的痕迹。
之后,相知相恋,似乎都是燎原之火的态势,轰轰烈烈,在彼此同事的眼中都很招摇,以至于在做梦的时候,她都被关于他的故事和憧憬幸福地笑醒。可遗憾的是他俩并没有演绎现实中的童话、一见钟情的爱情,尽管,有爱慕的机会,有水到渠成的条件。
原因她很清楚,自己的个性喜欢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喜怒哀乐与他一起分享,而他则习惯了在她身边沉默——在电台时已经说得嗓子沙哑,新闻、广告等,还要不时地客串一下别的会议场合。当然也是他心底压着的一份随时可能复发的暗伤。他很少说话,甚至是不想说话,大多的时候,只是认真地为她做些什么,比如做饭、洗衣服、陪她逛街,他想着这些踏实的付出,比那些甜言蜜语更从容。
他给她说过,不想说话不是因为不爱说话,是因为累,播音员的工作,让他对自己的嗓子,一再地谨之慎之,润喉片西瓜霜之类的之所以每一个口袋都有,不仅仅是迎合电台的要求,而是在这个一切靠自己的城市,仅靠着一副嗓子稳定着一份喜爱的工作。“为了事业,忽略生活;为了播音,珍惜自我。”他为自己找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巢,不再介意她说“你很自私”,不再用心满足她的嗜好,敷衍也当做一种自然。而她已对他标准的言谈、准确的用词、恰到好处的表情,养成了聆听的习惯,尤其是恋爱时亲密的呢喃,加上主播新闻时的味道,当成了一种享受,一路沉醉而来,甚至不知归路。“其实,播音没有所谓的完美,我也去追求所谓的炉火纯青,但都不尽如人意,逐渐疲惫,小心应付着。事业如此,生活亦然。”他累了,感情也像走进深秋的花草,开谢自便罢了。她感谢他的真诚,更感激他带给她的欢喜,以及或高兴或心酸的泪水,没有了这些纠缠,也击碎了自己一心精编的美梦。
分手了,他眼角的泪,如一溪流水中的浮萍,在晚风里慌张地逃来逃去,尽管模糊了自己在培训班里对她的暗恋,但还是尽力把头抬得很高很高——只为不让她看见。看着他的样子,要强的她以为,他还是一如当初的高傲,如同对他追求的途中,自己只是一个爱情的乞求者,始终找不到终点,反倒伴随着一路的冷言霜面。想想也是,爱情终究不是因为一个人的自私或付出,而苟活或鲜亮。这般境地,都是默默无语,末了,他给了她一盒自己为她录制的磁带,接过的那一刹,她轻轻地重复了,当初他那句的低语:“谢谢你!”一如他温文尔雅的语气,一如她逝者如斯的叹息。
仔细地听着他送的磁带——培训结束前的总结发言,那圆润欲滴的声音再次在耳边响起,依旧那么熟稔,她突然听到一个错音,清晰的错字在他的口中,一带而过,也读出新的意味,没有质疑声,没有嘲笑声。她禁不住泪流满面、心碎不已,但也明白,爱情这东西,如青花瓷般晶莹易碎,是不能苛求圆满的,否则就成了一个圆——努力修行一圈儿,又回到起点。正如他第一声“谢谢”一样叩开她的心扉,清脆,又在恍惚之间飘逝,仅留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人,镶嵌在那段再也无法重温的过往。
谢谢你,让我路过爱情——写下这行字,找到那个曾经熟悉的号码,轻轻地按了“发送”,她便把手机卡抠出来,扔了,扔得很用力,扔得很远,如同这一段段不堪回首的过往。生活中,就是这样吧,因为年轻,才不惜一段爱情。但对于一颗执著的心来说,即使曾经心仪彼此,相遇也只是一个劫数,戏剧性地短聚之后,又踽踽独行。
更新了最新的故事:谢谢你,让我路过爱情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看看米:http://www.jzxindu.com
窗外阳光灿烂,碧树上洒满金辉,轻风吹动,满树的金辉摇摇欲坠。阿杰就坐在窗边,戴着耳机。“你在听什么?”乐瑶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阿杰转过头看了她一眼,微微...
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跟我交往一年的袁小洁提出分手。我失恋了。但是袁小洁说得很轻松:我们根本就没有恋爱,所以你谈不上失恋,你若认我这个妹妹的话,我还把你当成哥哥。...
(一)我又听说你的消息了,不经意之间,在一个失眠的夜里。很久没在早晨四点多钟入睡了,几乎快要打破我有限人生里在高考结束那天创下的早晨五点钟睡觉的记录。时光流转,...
杜晓泉是我同桌,这几天在为我的发型发愁。因为我刚刚烫了个飘逸的直发,学校就发布了发型肃整通知。作为一名男生,前扫眉,旁遮耳,后擦领,可是标准的治理重点。 可是,...
很久以后,当听到顾林成在楼下唱那首《窗外》时,何落突然地就哭了,当然不是为了被她拒绝的众多男生之一顾林成,不过为了这首歌,更清楚些,是为了跟这首歌有关联的人,孙...
“十一”回家又见到了老姜,我高中时的历史老师,想请他到茶楼小坐,被断然拒绝:“何必花那个冤枉钱?”他开车拉我到市郊一处有花有水的地方,变魔术般地从后备箱里搬出折...
以前的我从来不相信缘分,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是人为的,最多也不过是机缘巧合而已,没什么事情是冥冥中注定的。初二时,班上从湛江转来一个男生,穿着一身蓝色牛仔,背个黑色...
我这一辈子几乎总是在学校里转,学习在各级师范,工作则不是在师范学校就是在师范学院,似乎命定要和基础教育打交道,因此,当我后来到了英国的罗伯特·戈登大学之后,虽然...
高中时代,在午休时间或晚自修前,总能听见学校的广播响起。广播站有一男一女两个主播,我莫名地喜欢上那个男声。后来得知,那男声的主人,叫林小城。为何会喜欢他,是因为...
萍萍的爸爸在煤矿瓦斯爆炸中不幸身亡,因为矿上经济困难,答应一年后才能将赔偿金送到萍萍母女手中,而萍萍正面临着高三升学,需要八百元钱订阅学习材料。萍萍的妈妈在一家...
那次省内行业技术培训班上,她和他都是彼此的陌生人,虽然都是同一战线的,但若他不代表学员上台进行学期总结的发言,也许他们以后的日子就不会有丁点的交集。 当时的情形...
1995年,17岁的我爱上彭加怡。那天他是被班主任带进教室的,介绍说,我们的新同学,彭加怡,从青岛来。在彭加怡之前,我对青岛的印象那样渺茫,甚至只知道中国有这么...
林宇,如果你逃课,我就告诉你爸爸。林梓拦住正准备偷溜的我。 没想到林梓居然抬出爸爸来威胁我。她知道我最怕爸爸了。无论我在外面怎么疯,在爸爸面前还是很乖的。好啦!...
我念初三时,物理老师是一位高高瘦瘦的梁先生。他第一天到课堂,就给我们一个很滑稽的印象。他穿一件淡青褪色湖绉绸长衫,本来是应当飘飘然的,却是太肥太短,就像高高挂在...
他叫肖伟,升高中的成绩排名榜上,唯有他的名字在我前面。班主任说,我们是班里最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的。让我耿耿于怀的是,班里选学习委员时,他的票数竟然比我高。那天填...
那年,我十六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初三的我经历过一个值得怀念的爱情,虽然最后因为他的转学而没有在一起。对爱情还盲目的我在得知铭是他的初中同学时而缠着她说他的事...
1舒俞一直有点郁闷,因为高中生活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宿舍里的女孩子似乎都有关系比较近的男生,这让舒俞有一点点嫉妒。她偷偷藏面镜子在书包里,趁老师不注意时偷偷照一...
我平生第一次收到女孩子的礼物是一条围巾,墨绿色的,不是纯毛线的,摸上去有些硬,针法也不够精致,但很暖和。围在脖子上,毛茸茸的,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想要一条这样...
你有没有试过在大风天里一个人捧着双皮奶站好久?站到牙齿开始打颤,视线开始潦草,浑身上下的汗毛统统竖起,毛细孔里排放出的热气让你不停地蜷缩不停地蜷缩。但你不想放弃...
他叫蓝天,从中学到高中一直和我是一个班,我在班里是文艺委员,蓝天是数学课代表,他长得高大帅气,眼睛不大却总挂满笑意,学习成绩又好,在情窦初开的18岁,是很多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