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台大演讲:谁没有艰辛的过往?
为何辞官下海?
我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几十万部队当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一是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第一个故事: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
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创业难关,就是借钱。第二个难关是拿不到项目。
那时大陆还是“计划经济”,比较落后,拿项目也不仅要有钱,还得有“计划指标”,得出现在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指标名单上才行。
我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借”一点指标,同时付出一点费用。他同意给我几万平米指标。但是拿了指标,还得去找当时的市领导批地。跑了左一遍,右一遍,没人理。市领导被我找烦了,出了一个题目:“你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你”。
市政府是一个老建筑,很气派。但它的北侧居住区,房子差,设施差,一百多户人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被认为“有碍观瞻”,所以把这片地给我去干。可这个项目改造完,要1200块钱一平米的成本,我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因为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
我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公司里的很多同志反对。当时我们公司叫“西岗开发公司”,我就说:“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一平米,后来我们动脑筋,推出来几条创新:
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那好,我们做一个明厅;第二,当时房子没卫生间,县处级以上干部才允许配一间卫生间。我们没管那一套,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房子推出来均价1580元每平米。1000多套房子一个月一扫光。就这样,万达就成为了大陆地区第一个闯入了“旧城改造”这一行业的公司;这一单使我们赚到了接近1000万元。就这样,我掘到第一桶金,找到了一个盈利的模式——旧城改造很有钱赚,别人不敢干,我敢,于是在大连就搞开了。
第二个故事:9天9夜没睡觉
再给大家讲一个贷款的小故事。
初期创业,我接下了一个项目,这个工程当时政府干了一半,觉得费劲不愿意干了,转给我的。签完以后突然遇到全国“治理整顿”,贷款就更困难了。为了启动这个项目,我就要去找贷款,需要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有土地做抵押,所有的手续都健全,但找了几十家银行,没有一家愿意贷给我。
因为这个项目是政府转给我的,他们觉得对不起我!所以政府开了一个会议,就指定当时某一家国有银行贷2000万给我做启动资金。这家银行答应了说“可以”,哎,我一听好事,那我就去找银行行长吧。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都给我躲猫猫。我有时候一见到他了吧,他从后门就走了,我在走廊白站;有的时候在走廊里堵着他,他说“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下周二来吧”;等我下周二去,他出差去了!等等。哎呀!当时就为了拿到这笔贷款,有的时候一去在那个走廊上(因为进不去办公室)一站就是一整天。我想银行八点半上班,我就八点去吧,站着。甚至站到下班六点也不出来。究竟行长是来了没来?还是不在?我也不知道,也没人愿意告诉我这个信息。当时站在走廊里面这种感觉,这种耻辱,我觉得太卑贱了嘛。
除了这家银行,我又去找了另外一家银行,贷款的时候这个人态度倒是不错,但也是不给我贷款。我为了堵到他,曾经跟一个哥们两个人就开车到他家楼下。我想,你总得回家吧?那我就在你门口候着;你早上总得要出门去上班,总是能碰到你吧?我俩就去在那儿蹲了一个晚上,在车里候着。反正深秋不是太冷,稍微冷了就开动发动机暖和一会儿,为了省点油过会儿再把它关掉。一直等到早上七八点也没见到人进去,也没见着人出来。第二天晚上我说再去堵吧,我这个哥们觉得忍受不了,他说太丢脸!无论如何也不能去了。我自己又去待了一个晚上。就是候不着,找不着这个人。其实不是找不着,是他不愿意见你,因为你是民营企业,那个时候民营企业不像今天这个地位。第二觉得你风险大,他不敢放贷给你。放给国有企业亏损了没了,他不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放给民营企业可能就要承担责任,我也理解他们。
在这种无论跑了多少趟都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就有人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说“干脆你就发一个债券”,但是你这得承诺回报,比如两年按照1.4倍,每年20%,1.4倍收回。没想到,推出来以后一抢而光,毕竟20%年回报还是很好的。这个方法真正解决了这个项目的难题,才把我们从濒临破产的边缘给拯救回来。
这中间其实还有个小的故事。我接的这个项目,可以说追悔莫及。当然后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把剩下的老百姓搬走了。但当时真是把我憋的够呛!在1993年初的一段时间,我九天九夜都没有睡着觉,什么安眠药,什么打针就是睡不着觉。到后期整个人都有点精神恍惚,失常了。第十天早上正开着会,“咣当”一头就昏迷在地了。我被紧急送到北京,还找了比较好的一个医院去治疗。我至今还记得那个神经内科的主任姓李的女士,一见我面:“没事,小伙子今晚就让你睡着”。我说你这么大本事?“你放心吧,我们高得很”。其实还是给我吃那些药,可能心理作用,也可能进到医院里了,安静了,我当天就睡着觉了。
第三个故事:3年打了222场官司
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做住宅房地产做得还是不错了,但是有个问题刺激了我:我们公司有两个员工得了重病,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每个员工花了一百多万治疗费。当时民营企业是不可以报销医药费的,你自己有钱你给他报销,没有钱你的员工可能就等死。那我们是花钱给他治疗了,但是也给我一个提醒:如果大量的员工都有了病,再往后发展一二十年大家岁数大了,这公司怎么办呢?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安全的、有长期现金流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2000年决定转行去做商业地产,做不动产,做持有物业,不再搞单纯的住宅开发了。
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最早因为不懂,造一座楼,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在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我们,我前三年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成天在打官司,哪还有精力经营?客户就是这样,他的出租回报率没拿到理想中的10%、20%就来告我。如果输了,可能很多人就扯着横幅上街上去闹事。
所以我觉得这样不行,得研究新模式。怎么办?在创新中研究了一个办法:提出一个模式叫城市综合体。即做一个商业中心,商业中心旁边可能做写字楼,再做城市的商业街,再做一些公寓。把这些公寓、写字楼卖掉,现金流就有了。这样,就不用卖大楼里的商业铺位了,自己来经营,一下子生意就找到模式了。商业经营旺了,旁边的楼也升值了,现金流问题也解决了,万达从此走向了一条康庄大道。
我自己创业初期的三点体会
第一点叫“敢闯敢试”。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有目标,敢去做。你去做起码有一半的机会,你不去做机会是零,所以我最近这些年在各地演讲,经常讲一句话:“什么清华大,北大,不如胆子大”。这个胆子大不是说让你乱干,但是得有勇气去闯,去试验!
第二是创新求变。你要成功,要想不断成功,或者还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一定要能够求变、求新,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不能做跟别人一样的事情。凡是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获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润率;只有做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才获得超额利润。
2006年,万达刚进入中国电影产业。那个时候,大陆地区的所有票房加起来不到10亿人民币,公司同事们全部反对我,说10亿就算20%的利润,也才2亿的利润。每年要投3亿、4亿去做,怎么可能收得回来呢?全中国的利润都归你吗?
我说电影院对商业中心来说是不是必须需要?大家认为必须需要。现在又没有人愿意来做。做了挣不到钱,那怎么办呢?我跟大家讲现在只是8亿、10亿的市场,但如果我们带头来做,加一点促销,让那个行业有钱赚,可能会激励更多人来做,这个行业可能就做到80亿、800亿,就可能赚钱了。
所以我们就带头进入这个行业了,万达院线我总共投了6亿人民币。因为后期,有20个、30个影城以后,院线自己有现金流了,自己每年利润就可以支撑自己发展,不需要我再投资了。这个公司1月份上市,现在市值800多亿人民币。万达还有很多创新的东西,等着资本市场来检验。
第三是坚持到底。创业一开始可能新点子会比较多,但是这点子一开始可能不成熟。新的模式可能在试行当中会遇到困难,也可能会遇到挫折,没有实现你的预期目标。这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你经过分析认为自己路子是对的,就需要坚持。我经常讲一句话:过去讲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不一样,我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个桥我就过去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我找个梯子我就爬过去了。
所有的创业,所有的科研,所有的运动,基本上都是二八定律,成功永远是20%以内,失败肯定是大多数。但是正因为有了10%、20%的成功,激励我们这些人希望成为那一个部分。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才会成为先进,但是因为有成为先进的可能,所以就去奋斗!如果你有梦想,你就应该去努力,有目标就应该去奋斗,人生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大陆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还有一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果你们想成功,就应该去创业。当然朝九晚五的规规矩矩的生活也是可以的,但那种人生不精彩。应该勇敢跨出这一步,勇敢地去创业,勇敢面对人生。不管是经商,不管做科研,绘画,总要给自己一个比较远大目标为之去奋斗。奋斗过了,达到了,那你就无悔这个人生。你奋斗过了没有达到,你的人生也不后悔!如果什么都没奋斗,什么理想都没有,平平淡淡过一生,这个人生对你来讲实在没有意义了。(来源/万达集团,口述/王健林)
王健林:敢想才有机会,敢干才能成功 王健林经典语录 马云:如果我们过早地成功了,客户就不会成功阿里最大股东、日本首富孙正义的12条成功孙正义1978年,主修经济的孙正义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年创建软银集团,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把孙正义称为...
宜华集团刘绍喜:从0到700亿,中国木业大王的经商之道文/清如【人物名片】刘绍喜,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绍喜,被誉为中国木业大王,将宜华从一家简...
鲁花集团孙孟全:一颗花生榨出百亿龙头,背后的奋斗与坚守文/清如【人物名片】孙孟全,鲁花集团董事长。从一个小作坊到百亿龙头企业,鲁花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花生油第一....
李嘉诚忆奋斗史:14岁时被说眼眸无神难成大器我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锁,在专业、行业和权力的高岗上,掌控庞大社会资源和机...
永不屈服任正非文/景桥先生11978年3月,春江水暖。刚当选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公,迫不及待主持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场科学...
一说起台湾王永庆,真的就和马云一样几乎无人不晓。他的产业是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而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仅仅卖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
饥民.不食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闹饥荒,粮食颗粒不收,许多百姓离乡背井逃往他乡。当时有个叫黔敖的富人在饥民来往密集的地方施舍...
2012年1月,娜仁花参演了以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杨善洲事迹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不曾见过你》。在剧中,她饰演忍辱负重、平实无华的杨夫人。其中有一场戏是杨夫人的房子被...
公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阮立平,他创立的公牛电器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高端开关插座和转换器专业供应商,占据国内半壁江山,年营业额超过6.75亿元。 正如阮丽萍所说,公...
104岁的杨绛先生送给年轻人的9句话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
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孩,为了证明华人在极限运动方面的能力不比外国人差,而勇敢地学习高空跳伞、翼装飞行等极限运动。在不断的努力下,她不仅成了美国跳伞协会里华人级别最...
我就是一个女孩,从来就没有完成向女人的转变。我洒脱来去,不问江湖,让暴风雨来得再猛烈些吧! 2012年6月14日,《画皮2》在成都首映。而在此之前,《画皮2》已...
丁声树-为祖国服务无尚光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一级研究员丁声树是一位忠于祖国的研究人员。在1944年夏,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派池去美国考察,照惯例,他先要进...
85后屌丝唐军,两年混进马云朋友圈当你还在朋友圈刷马云的时候,东莞一个1987年出生的小伙,白手起家,用两年时间成功闯进了马云的朋友圈,甚至跟马云、史玉柱、柳传...
李嘉诚白幼丧父。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她和所有善良的潮汕妇女一样,始终相信善恶必有报应。 有一次,小嘉诚犯了个小错,不想让母亲知道,担...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有两大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半年多没能给他找到最好的弟子。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他生命的最后,想要考验和启发他的助手,他的助手...
吴亚军:我只是一个会做事的人5年后,龙湖成为重庆最好的房地产企业之一,10年后成为全国最好的企业之一。在一个公司成立之初,就说出如此豪言,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弱女...
1926年,还在北京大学国文系学习的陆宗达拜国学大师黄侃为师,学习文字、声韵、训诂等传统语言文字学。 学习的第一天,陆宗达想象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并没有出现,...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 在他任杭州刺史期间,由于他为官清廉,再加上他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深受杭州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话说某日,鲁迅走进理发店。店伙计上下一瞥,心里嘀咕着:这家伙,不修边幅,胡子拉碴,肯定不是有钱的主儿。于是,他就三下五除二打发了鲁迅。鲁迅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