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王家村有一个寡妇刘氏与十几岁的儿子王云龙相依为命。家里只有半亩薄田,生活十分贫苦。一年冬天刘氏带着儿子到山里砍柴,路上看见一只狐狸趴在雪地里,浑身发抖。狐狸身下的雪被血水染红了。刘氏走过去把它抱起来,发现它身上有好几个伤口让人看着心疼。
刘氏把狐狸抱回家,给它上上自己配制的刀伤药,用破布把伤口包好,养在家里。每天刘氏都要抽出时间给狐狸喂食、上药。
半个月后,狐狸的伤好了。刘氏把狐狸抱到村口,放在地上,狐狸站在地上,静静的看着刘氏好一会才转身向山里跑去。
到了年底,人们都在忙着购买年货。可刘氏手无分文,拿什么购买年货呀?刘氏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翻了个遍,也没找到一件值钱的东西。最后她抱起丈夫留下的一件旧皮袄,和儿子一起进城了。到了城里,她找了一家当铺要把皮袄当掉。可人家当铺嫌皮袄太旧,说什么也不肯收。无奈刘氏只好抱着皮袄回家了。
路上,刘氏看着怀里的旧皮袄,自言自语的说:“好歹这也是件皮袄呀,再说过了年,我还要攒钱赎回来呢。谁不是实在没办法,愿意当东西呀!怎么就不能有点同情心呢?我家要是能开起当铺,谁就是去当死孩子,我也当。”
皮袄没当出去,年还是要过的。回到家里,刘氏让儿子到山里搂了一些树叶子。她用线麻戳了一个大鞭子。
除夕的晚上,刘氏用灰黑色的稗子面蒸了上供用的馒头摆在供桌上,用带有香味的蒿草当香插在香炉里。到了接神的时候,她点燃了干树叶。树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代替爆竹。她让儿子甩鞭子发出啪啪的响声,用此代替炮仗。别人接神,喊接财神、福神、喜神。可刘氏却喊接穷神。
穷神和往常一样呆在天庭无事。他知道人们接神只接财神、喜神、福神,没他的事。看见财神、喜神、福神纷纷下界,他有些懊伤。“唉!不公啊!为什么要封我做穷神呀?”正在感叹之际,忽然听到下界有人喊接穷神。他想:这倒是新鲜事。既然有人接,我就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人接我。
穷神来到下界,直奔刘氏家而来。到了刘氏家,刘氏和儿子很赤诚地把穷神请到屋里。穷神问刘氏:“别人都接财神、喜神、福神。你为什么要接我这个什么都不能给你们的穷神呢?”刘氏说:“我们倒想接财神、喜神、福神呀。可是我们家穷的叮当响,就我们这贡品,人家能看上眼吗?人家能搭理我们吗?我们这样的穷人,也只能请您了。”穷神看了看屋子里的东西,又看了看供桌上的贡品。对刘氏说:“可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们呀。”刘氏说:“我请您也不是想得到的什么。我们只是想也有个年的气氛就知足了。您能来让我们也尝到年的味道。我们就十分感激了。”穷神说:“我也不能白来呀。我给你们提供一点消息。你们今年不要种庄稼。种稗子。因为今年遭雹子,粮食几乎会绝产。过年你们要接我的话,我一定还会来。”说完,穷神起身回天庭了。
到了春天,别人都忙着种庄稼。刘氏母子却到处种稗子。人们见了都说:“这母子是穷傻了吧,不种庄稼种稗子。稗子再多能值几个钱呀?对于别人的嘲笑,刘氏母子并不理睬。她们把别人丢弃的荒山坡都开垦起来,种上了稗子。
这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得非常好,可是到了夏季忽然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冰雹,庄稼作物几乎死绝了。稗子却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又发出了新的枝干。到了秋天,别人家颗粒不收,她们家却收了很多稗子米。刘氏把她们收的稗子米分一些给那些荒地原来的主人算是地租子。又留下一些做自己的口粮。剩下的都拿到市场上卖了。由于粮食绝产,稗子米也就成了抢手货。总要有吃的呀。所以刘氏家的稗子米卖了很多钱,她们脱贫了。
又到年底了,刘氏领着儿子到集市上,花高价买回白面、猪肉、香案、烟花爆竹等。除夕晚上,刘氏蒸好馒头,煮好饺子,摆好供桌,和儿子一起来到院中点燃烟花爆竹接穷神。
穷神来到刘氏家里,看着丰盛的贡品对刘氏说:“去年你们因为买不起贡品才请我来。今年你们的贡品要比一般人家的都要好,怎么还不请财神、喜神、福神,还请我呢?”刘氏一边点燃香案一边回答说:“我们的今天,全是您给的,我们不请您请谁?财神、喜神、福神都是嫌贫爱富的家伙,与我们没有丝毫的关系,我们永远也不会请他们。”穷神说:“你们这样恭敬我,我还是不能给你们富贵、幸福呀。”刘氏说:“您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的财富和幸福了。”穷神说:“我只是说了一句话。你们的财富和幸福是你们自己用辛勤劳动换来的。”刘氏说:“没有您的指点我们就是累死也没有用。再说享用不劳而获的财富心里也不会安稳。只有自己用汗水换来的财富,用起来心里才踏实。”穷神听了点了点头说:“好吧,那我就再指点你们一次。今年你们还种稗子。”刘氏问:“今年还遭雹子吗?”穷神说:“不,今年遭蝗虫。”说完穷神起身回天庭了。
到了春天,刘氏母子又到处种稗子了。她们还劝说邻居们也种稗子。可是没人相信她们。人们还说:“这娘俩,去年走了狗屎运,赶上遭雹子,种稗子灾发了一笔财,吃到甜头了,还以为天上的馅饼总往她们家下呢?今年还种稗子。难道还能年年下雹子?”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刘氏母子还是不理会。对那些曾经有主的荒地,她们都先付给了原主人地租。
这年夏天,果然遭了一场蝗虫。蝗虫把庄稼吃光了。稗子虽然也被吃了,但很快又发了出来。到了秋天粮食又绝产了,刘氏家又收了很多稗子米。由于粮食连续两年绝产,稗子米的价格更高了。刘氏家的收入也更高了。
两年前刘氏去当皮袄的那个当铺,原本就经营的不好,加上两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快就破产了。
一天刘氏去城里办事经过


唐朝仪凤年间,二月里的一天,宝来寺祥光普照,喜迎新佛。百鸟朝着宝来寺的方向齐聚飞来,栖在寺内的梧桐枝上,欢鸣不止。 这幕奇景引得东归百姓前来围观。丁艺避过喧杂的...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城里,有位男子名叫周志松,以画画卖画为生。这年秋天,他忽然不画画了,却迷上了斗蛐蛐。 周志松以前从未斗过蛐蛐,为了尽快学会斗蛐蛐,他一看见...

这是奶奶小时候他们村里发生的一桩奇事,并一再叮嘱我,以后出门在外,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能乱说,避免引火烧身,招来祸事 那年,刚进入腊月的一天,翠儿娘早饭后,到东院找...

西江堤畔瓶隐巷得名的由来,是因街坊尊长希求平安,延请来堪舆术士给起的,寓意是宝瓶吸水,免去江水隐患。数百年来瓶隐巷果然屹立江岸,每年春夏江水高涨时节,就如一座水...

冷小月,刚一坐下,李枫就一脸坏笑的过来了,给她说,你的工作啊,就是帮我看看这些文件,然后帮我送个资料,就这么简单。冷小月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这时她看见李枫不停的把...

据《广异记》记载,大唐开元年间,有个叫薛矜的人,任长安尉,主掌宫内的采买事宜。一天,薛矜外出采买时,看到街上停着一辆车。这辆车的车轮上镶嵌着鎏金的扣饰,车厢上描...

天地万物,周而复始有其之道。缘起缘灭,亦有其之规律。 我乃百花仙子在凡间时无意得到的一株绿草。得其点化,修成正果,只因颜色翠绿,故而取名为绿萝,然百花仙子将我赠...

清朝。常德府有两个同年老庚,一个叫史建仁,一个叫何建轨。史建仁是个秀才,何建轨是个商人。这年大考将至,史建仁要去京城赶考,何建轨也正好有生意要去趟京城,于是两人...

吾乃书生一枚,身负父母与未婚妻之期许进京赶考,乘船途中遇一女尸赤身裸体浮于海上,船上众人纷纷议论而不作为,吾不忍视之,遂脱下外衣以蔽之。女尸似对吾微笑,吾自认眼...

桃四先生的故事是李小儿给我讲的,说村里老一辈都知道,只是如今无可查考。 桃四先生不姓桃,桃四是村里人因为那件怪事儿给他起的绰号,渐渐的就没人知道桃四先生的本名了...

贪杯的人有很多,可你听说过老鼠也爱喝酒的事吗?吳老汉好喝酒,自家酿的土酒,喝起来就没完。不过这也怪不得他,吴老汉自家酿的,虽说是乡野土酒,但芳香扑鼻,拍开泥封,...

呜呜,作者是一个狂风大作的夜晚写这篇文的,窗外小区下的树叶被风吹的沙沙作响。还没写,就不寒而粟感到背后一阵发凉,并不是说故事有多么恐怖,而是我还没写就已经开始怕...

民国初期,有个大户,姓张名万元。娶了一妻一妾,各生养了一个孩子,大老婆生了个女儿,小妾生的是男孩。 母凭子贵,小妾在家里的地位自然非大老婆能比。大老婆嘴上抹蜜,...

春晓是个记者,是个很出名的记者,他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是个务实的人。他的消息来源于别人不同,大多数的记者为了挖新闻做一些小偷小摸的勾当,这样的记者最让人讨厌,...

这日,刘怀古在一偏僻客栈住下,打算明天一早赶路。 到了午夜,正睡至酣处,忽被一阵唤声吵醒,虽有知觉,却无法动弹,眼皮似有千钧重,根本睁不开。 恐怖电影解说鬼故事...

春寒料峭的早春二月,鸡笼,村来了一顶官轿,轿里坐着县令丁不凡,官轿后面跟着捕头高虎和衙役、仵作一行。原来,村里有个孤寡老人蹊跷地死了。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鸡笼...

有声恐怖长篇鬼故事 南宋年间,钱塘县柳枝胡同住着一个姓冯的屠户,相貌黑丑,快四十了才娶上一个从良的妓女当老婆。这女子姓金,从良前花名叫赛金花,跟了冯屠户后收心养...

一张小北一个人坐在车里抽烟,他看了一下烟灰盒里的烟蒂,这已经是第七支了。外面下着雨,很大。雨水肆无忌惮地冲刷着车玻璃,留下一道道毫无规则的雨痕。一道闪电划破黑暗...

从前,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有一对非常相爱的男女。男人名叫马岱,女人名叫石瑶。马岱发誓非石瑶不娶,石瑶发誓非马岱不嫁的时候,石瑶突生疾病死了。伤心痛苦的马岱就在...

农村通常比城里宽阔,每家每户不仅有主屋还有很多的侧房,院子,晒粮食的还有场院,可以说是面积广阔。而且农村人很喜欢在院子里种些花花草草,也会种些果树,但是通常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