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据说为鱼蛇等水中族类所化,是化龙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古代志怪小说《述异记》中有记载:“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足以说明蛟化龙之不易,足要千年之久。
而在许多民间传闻中,蛟欲化龙,除了要修行千年外,还得度过天地人三劫,天劫便是雷劫,蛟化龙,须得登天,承受天雷焚身之苦,承受得住,即可化龙翱翔于天际,承受不住,便灰飞烟灭,千年道行毁于一旦,地劫便是走蛟之劫,鱼鳖蟒蛇之类可在江河之中化蛟,然蛟化龙却非在海中不可,于是蛟便会在道行圆满之际,自河道或江道之中顺流而下,入海化龙,但由于蛟龙自带三尺浪,所以一路上会卷起千层巨浪,很容易造成江河决堤,给人类带来洪灾,所以人们便会在江河的桥梁上悬挂一把刀剑,走蛟最忌刀兵之气,这样蛟便不敢前行了,但也有一些蛟会驱水淹没桥梁,然后从桥上跨过。
而人劫便是俗话说的讨封了,据说走蛟时,蛟龙遇到的第一个人若给蛟说句封正的话,比如“这条龙真大啊!”或者是“哪里来的一条龙啊!”那蛟便可以入海化龙,若不给封正,比如说:“这蛇真大啊!”那蛟龙便会化龙失败,而蛟也会报复那个不给封正的人,今天这个故事便是关于走蛟化龙的故事。
枫江村中有一江穿流而过,名为枫江,枫江波澜壮阔,源远流长,途经多个州县,滚滚江水直入东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枫江村的人皆以在枫江中捕鱼为生,因此枫江也被称为母亲河,但如同黄河一般,枫江也经常决堤,不仅房屋田地被毁,有时洪水来的急,村民们性命都有危险,村中老人常说这枫江之所以经常发生洪灾,是因为这是一条蛟道,是蛟龙入海所经之路。对此鬼神之说,开始时村中多数人都嗤之以鼻,直至后来发生了那间轰动全村的事后,村民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村中有一老汉,姓王,是个渔夫,平时以捕鱼为生,一日他像往常一般去枫江中捕鱼,刚把渔网撒下没多久,忽听前方传来轰隆之声,抬头望去,顿时被吓得脸色煞白,前面巨浪翻腾,滔天洪水席卷而下,向着王老汉奔流而来,王老汉被吓蒙了,怔住过了许久才反应过来,划船就往岸上赶,却已经来不及了,那洪水掀起千层巨浪,顷刻而至,天色随之变暗,无端刮起狂风,王老汉慌忙伏身趴在船上,希望船够结实,能够躲过这一劫。
王老汉趴在船上,感觉船摇晃的厉害,如汪洋大海狂风骤雨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过了许久,才感觉情况好了一些,王老汉慢慢爬起来,抬头一看,眼前的一幕顿时将王老汉吓得魂飞魄散,只见一条巨蛟横亘在江中,浑身被簸箕一般大小的龙鳞覆盖,十多丈的蛟身露出水面,蛟首上两颗铜锣一般的眼睛正注视着自己。
王老汉听过关于蛟的传闻,知道头上有角为龙,无角为蛟,心道这定是蛟了,不曾想村中人们说的枫江走蛟竟然是真的,他见那蛟龙望着自己,丝毫没有要走的迹象,忽然想起蛟龙讨封的事来,王老汉鼓起勇气,卯足了劲向那蛟龙喊道:“好大的一条龙呐!”喊完后,战战兢兢的看那巨蛟的反应。
那巨蛟却像未曾听到一般,还是双目紧紧盯着王老汉,王老汉被吓的腿都软了,心想不会是那蛟龙没有听到吧,刚想再喊一次,那蛟龙硕大的身躯却猛然跃起,而后钻入江底,消失不见了,随之大浪平息,狂风骤停。
风平浪静的江面上,一切好像没有发生过一般,王老汉站在江中的船上,感觉像是做了一个梦,他回去后将此事告诉村中邻里,邻里们对此事半信半疑。
当天晚上,王老汉梦到一个须发皆白的威严老者,他向王老汉作揖道谢,王老汉不解,那老者说自己便是昨日的江中之蛟,托王老汉吉言封正,现已渡劫化龙,王老汉听后恍然大悟,心中却又有些忐忑,不知这老者来找自己所为何事。
那老者又道:“封正之恩,无以为报,唯有留下龙鳞一片,聊表心意。”那老者说罢,便消失了。
王老汉从梦中醒来,本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虚幻的梦而已,却不曾想第二天竟真的在屋门口发现一片龙鳞,那龙鳞闪着金黄色的光泽,大如簸箕,厚重的很,王老汉费了好大功夫才将那龙鳞搬入屋中。
待天亮之后,王老汉向邻里们讲述了昨天所做的梦,并让邻里们看了那龙鳞,邻里们皆惊叹不已,这时一老者对王老汉说道:“龙鳞乃是神物,可辟妖邪,悬于桥梁之下,可让走蛟易道,庇护村子无洪涝之灾,我想若是王老弟肯舍得将这龙鳞悬于枫江桥梁下,定是造福村子的一大善事!”
王老汉听罢哈哈一笑,说道:“我拿这龙鳞也没有什么用处,既是可以让村中免灾,我又有何不舍。”
那老者对王老汉作揖,以示感谢,随后想让人在龙鳞上凿开一个小口,好穿过绳索,悬挂于桥下,却不曾想那龙鳞坚固如铁,甚难凿开,请了铁匠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穿了一个小孔,穿上绳索,悬挂于枫江桥下,枫江果然多年未曾遭遇过洪涝之灾。
直至百年之后,朝代更迭,世风日下,礼乐崩坏,村中人也不可避免的变得利欲熏心,重利丧义,那龙鳞价值连城,自不可幸免于难,不知被哪个宵小之辈窃走,枫江自此后便又经常决堤了。
清嘉庆年间,有一年的夏秋之交龙平县境内连降暴雨,龙浦河暴发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水,惊涛骇浪扑向两岸,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庄稼,使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其情其景惨不忍睹...
一 话说叶家在本地也是名门望族,富庶一方。叶大老爷有一儿一女,发妻死后并未续弦。几年前,叶大老爷病逝,少爷掌管叶家,将叶家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叶府仍是一派繁华必...
故事一:(二中坡) 有一个在深圳湖贝路贩卖烟酒生意的老板回忆,在他年轻的时候,忘了是199几,那是他去喝朋友喜酒的晚上,晚倒不晚,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多喝了几杯,...
自古以来,长白山便被百姓推崇为有神之山,虔诚祭拜。时值乾隆五年,清廷又将其赐封为存瑞凝祥、列祖龙兴之地,并颁下封山令,严禁周遭山民私自进入,谁敢违反,就地处斩。...
俞逊,字抑之,是淮上人,入赘到扬州某巨室做女婿。 他的妻子,沈氏,姿态容貌,十分艳美,又善于装扮,心里对自己的美也颇为自负,认为天下的美人,大概也和她差不多了。...
吾乃书生一枚,身负父母与未婚妻之期许进京赶考,乘船途中遇一女尸赤身裸体浮于海上,船上众人纷纷议论而不作为,吾不忍视之,遂脱下外衣以蔽之。女尸似对吾微笑,吾自认眼...
四爷居住在西北大山深处的一个旮旯小村里,村子里的民风很纯朴。 纯朴的民风造就了这里人的耿直憨厚,但质朴的乡民有时会因世俗观念,囿于传统礼教而留下一些不可避免的遗...
万历二十五年,苏州城外有座城隍庙,香火鼎盛,信徒常叩拜城隍爷,相求于城隍爷,城隍爷吃多香火祭拜,虽无常助于人,却常佑于人。城隍庙住着老道长和几个道士,替人占卦看...
明朝末年,太行山下一崔姓人家,为了躲避连年战乱,带一家老小和村里其他人家抛家舍业开始了逃难生涯。 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不知经过了多少苦难,这天来到山东兖州府...
捎信 傍晚,流苏从姨妈家往回赶。最近,因为和许栋梁的事,流苏和爹娘闹别扭呢!爹娘非要她嫁给比她大10多岁的南格庄大财主家的少爷马春龙。流苏家虽是有钱人家,和马家...
林雷开了一家头盔店。 这家店已经营业一年多了。 以诚信和品质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生意蒸蒸日上。 这一天,一位美女来访。 林雷认识她。 她住在对面的街区。 ...
清乾隆年间,直隶建安县红土坡村有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赵成,女的叫玉兰。赵成的祖上曾经是当地富户,后来家道中落,到赵成这一代却只能勉强糊口了。这年,玉兰怀了身孕...
临行前,张纪阿健步走进后院。一只西施犬摇着尾巴迎了出来,小芳一双手还泡在牛乳中,手指在铜盆里轻轻打转,手腕闻戴着一对翠绿的镯子。 母亲果然把镯子交给你了。纪阿示...
大巴山、草海一带自古多蛇,有白蛇、青蛇、菜花蛇,竹叶青,七步蛇等等,不一而足。《山海经》裁: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言蛇能吞象,不免夸大,然巴山中蛇多,...
在偏远的农村,有一份备受尊敬的职业,那就是风水先生,取名字,算八字,墓葬择地,看日子等等,他们成了村子里面的文化人,是村子众人的精神寄托。 聋老爹今年六十多岁了...
明朝万历年间,南阳府西北任家庄任老汉两口子信佛,早晚焚香拜祭,一生积德 10个恐怖鬼故事短篇 行善。老两口晚年得子,高兴得不得了,给儿子取名任善,巴望着儿子也能...
入赘仙府 明朝永乐年间,有位担任镇江盐道史的官员名叫秦龙。这一日,他因公务前往高邮,路经一座小庙,遂进内歇息。庙正中供奉着女娲像,旁边立着几座侍女像。其中一座红...
小时候喜欢依偎在奶奶怀里讲故事,老一辈的传说里总是少不了牛鬼蛇神,爱动的我只在这个时候能安静地聆听。 李老头是村里的名人,并不是因为他年过耄耋仍能赶集卖菜,而是...
少华和邻居胡奶奶家自少华记事起就是邻居,不过在少华看来胡奶奶远算不上个好邻居,他也记不清俩家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过多少次的不愉快了。每次争吵过后总是过不了几天胡...
据说解放前,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的南沟深处有一个很大的水潭,当地人都称之为黑龙潭。 黑龙潭深不见底,碧水悠悠,大旱之年潭水不会干涸,丰水的时节潭水也不会溢出。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