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别人说我是私生女那年我10岁,上小学4年级,为了一块心爱的橡皮我和那个高出我半个脑袋的同桌吵起来。我说橡皮是我的,他说橡皮是他的,像我这样穷的孩子怎么买得起那样的橡皮。
那时正是下课的时间,不一会儿我们两个就被看热闹的同学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起来。老师来的时候我正拼命地撕扯着同桌的手,他紧握的手心里有我的橡皮,一瓣西瓜的样子,翠绿的皮包着鲜红的瓜瓤,上面还有几粒黑色的瓜子。
“5元钱,前几天期中考试我考了第一,杨姨买给我的奖品。”经过了仔细的验证老师把橡皮还给了我。
老师离开后我洋洋得意地看着同桌笑,同桌撇撇嘴不屑地说:“神气什么?你不就是个私生女么?"
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私生女。回家后我问杨姨:私生女是什么啊?听了我这话正在做饭的杨姨愣了一下,饭勺从她的手里滑落下来,掉在地上,发出了清脆的一声响。
我和我的杨姨
我对妈妈的概念是模糊的,从小我就被杨姨和姨夫呵护着长大,那时候我的杨姨快50岁了,她有一儿一女,我叫他们哥哥姐姐,他们一家叫我老丫头。小时候杨姨和姨夫常对哥哥姐姐说:让老丫头多吃点吧,她还小。
那时候我们很穷,杨姨在小镇上的卫生院做清洁工,姨夫在工地做泥瓦匠。我的快乐却没有因为贫穷而减少,哥哥姐姐让着我,杨姨和姨夫宝贝着我,姨夫常用他宽大的手掌高高地把我举过他的头顶放在他的脖子上。
说实话,如果不是杨姨时常地指着照片告诉我说:老丫头啊,她是你的妈妈,她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我是不会有丝毫的怀疑我是他们的孩子的。
后来哥哥姐姐去了外地读大学,家里只剩下我们3个,日子更艰难了。杨姨常在暮色降临的时候去菜市场拣一些菜贩子丢掉的菜叶子,回来撒上些盐面就是杨姨和姨夫的菜了。
而我,杨姨常给我单独做一碗手擀面,上面浇上肉沫鲜蘑的卤,那个香啊。天冷的时候,她会把我冰凉的小脚塞进她的怀里,她柔软的乳房抵着我的脚丫,温暖就顺着脚丫向四肢百骸蔓延开来。
杨姨就这样把我养大,一天都没离开我,她对我的爱大到无形。
有淘气的同学开始跟在我身后喊:私生的孩子不要脸,有妈生没爹管。尽管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从同学那嘲弄的表情中我知道:那,一定不是句好话。我哭着跑出了校园。
杨姨威风凛凛地牵着我的小手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我的班级。我的班主任正在上课,在向老师表示过歉意之后杨姨叉着腰吼道:谁说我的老丫头是没爹的野孩子?她是我生的!因为她从小爱生病算命的说我们娘俩八字不合,不叫我妈妈就会好起来的,我才让她叫我姨的。
我愣在那里,看着激动得脸通红的杨姨我幸福地笑了。可不是么?不是自己的孩子谁又能十几年如一日地去疼去宠去养啊!原来杨姨就是我妈!
那天杨姨又坚持让那几个淘气鬼向我道了歉,并保证以后不会再欺负我了才罢休。
杨姨走后我听见老师说:这老杨也太护孩子了。
晚上我钻进杨姨的被窝娇滴滴地叫——妈妈。昏黄的灯光里我看见杨姨的眼角闪闪发光,她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说:“老丫头,我是真想听你叫这声妈啊,可是……”
“可是你怕我生病。”我接茬儿。我听见旁边一直不说话的姨夫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照片上的女人
见到照片上的女人时我13岁了,小学毕业的暑假,出去疯玩了一个上午肚子饿了跑回家吃饭。一进门我看见那个照片上的女人坐在我们家的小客厅里,旁边的杨姨红肿着眼睛刚哭过的样子。
杨姨告诉我那个照片上的女人是我的妈妈,她叫杜枚。13年前她在杨姨工作的卫生院里生下了我就直接把我托给了做清洁工的杨姨。
那时她对杨姨说:“一定要告诉她我才是她的妈妈,将来我挣了钱来接她”。我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冲到杨姨面前哭着喊:“你们胡说!我就是你的女儿,你怕我生病才不让我叫你妈妈的”!
这就是事实,不管我愿不愿意承认,那个叫杜枚的女人就是我的妈妈。她现在在沿海的一座现代化城市里做生意,她来是要接我去她那里读中学。她紧紧地搂着我说:“孩子这些年苦了你了,今后我要补偿你。”
我很坚决地推开她的手说:“不,我哪里也不去,我就要在这里读中学。”
夜里杨姨挤到我的小床上把我的头抱在她的胸前,我的脸紧贴着杨姨的乳房,我闻到了那熟悉的味道。
杨姨说:“老丫头,你跟妈妈走吧。”
我说:“不。”
杨姨说:“你看我现在也老了,我的儿子也大学毕业了,我要去城里找他享福去了。”
听了这话我只是哭,知道杨姨不是我的妈妈,似乎没有了可以赖住不放的理由。那夜,我一直哭,一直哭到天亮。
早晨我看见杜枚把厚厚的一沓钱塞给杨姨,杨姨推回去说:“我带老丫头不是为这个。”
杨姨出去抱柴的时候,我看见杜枚把钱塞进了杨姨的被子里。
我终于要离开这个家了,尽管我是那样地不舍。我扯着杨姨的手说:“你不许进城去找哥哥,你在这里等我回来,我长大了回来养你。”
杨姨说:“傻丫头,我不是你的妈妈。”
我说:“我知道,可我还是会回来找你。”
我的新家
杜枚接我时从来没有说过家里还有别人。开门的是一个男人,戴着近视镜,他说:“你好!”
我呆头呆脑地被杜枚推进屋子才发现:屋子里还有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大概7、8岁的样子。
杜枚说:“帅帅,叫姐姐。”然后又指着那个男人对我说,“老丫头,叫刘叔叔。”
我在电视里见过这样的房子,一个客厅就比得上杨姨家的整个房子大,地上的长毛地毯雪白雪白的,我甚至不敢踩上去。
我有一间自己的屋子,里面有电视、电脑、一张漂亮的床,窗帘床罩全是淡淡的粉色,我坐在屋子里面觉得这豪华中透着疏离的房子实在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满脑子都是那个熟悉的小院子还有那热热的火炕。
帅帅是杜枚和那个男人的儿子,他才9岁就会弹钢琴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刘叔叔常含着笑意看帅帅,我知道那眼神,里面装满了宠爱,从前杨姨就是这样看我的。
我开始在这里读初中。早上,刘叔叔负责开车送我去学校,晚上再接我回来,一路上我们谁都不说话,空气里充满了尴尬。
我开始更强烈地想我的杨姨,我受不了刘叔叔那客气和冷漠,更受不了杜枚那过分的热情,常让我觉得虚伪。
我偷偷地溜出校园给杨姨打电话想告诉她我要回去,可是传来的却是电话号码是空号的通知。我只能哭着盼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到可以跑回去找我的杨姨。
后来
我选择了北方那座城市读大学,那里离我的杨姨更近一些,杜枚知道后开始说一些白养了我,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接我回来之类的话。这些年我从不曾叫过她一声妈妈,在我的心里我是那么恨她,恨她给了我这样尴尬的身份,恨她把我和我的杨姨生生地分离开来。
我的冷漠让她的耐心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她在不该生我的时候生下了我,在不该抛弃我的时候抛弃了我,在不该找我的时候又找到了我,她开始知道,当初那个丢掉的女儿再也找不回来了。
大一开学之前我回到了小镇,走进那条我熟悉的小胡同,走进那个我熟悉的小院子我呆住:我看见了我的姨夫,他坐在轮椅上晒太阳,他微闭着眼睛,神态安详。在他身边有一位年轻的少妇,手里拿个毯子正盖在姨夫的腿上。
我的杨姨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换掉了电话是怕我联系了她就再也不能跟我的亲娘好好生活。我上高二那年我的杨姨就得了乳腺癌,去世前哥哥姐姐想叫我回来,可她怕影响我学习没让通知我。
我的杨姨去世两年了,哥哥告诉我,其实他也不是杨姨的孩子,若干年前杨姨在孤儿院领养了他和姐姐,她就这样把一生给了3个和她没有半点关系的孩子。
为了姨夫,哥哥已经去了小镇的中学工作并在小镇娶了妻子,姐姐已经被保送去了国外……姨夫得了脑血栓,他似乎不认得我了,尽管我趴在他的腿上哀哀地叫:我是你的老丫头啊。
我去了杨姨的坟上,漫天飞舞的冥纸中我失声痛哭:如果知道当初的分离就是永别,说什么我都不会离开的。疼我爱我宠我养我的杨姨就这样变成了我永远的思念和痛。
离开时我对哥哥说:我会回来的,回来和你一起照顾我们的爸爸。
哥哥含着泪水点头:好的。
我一定会回来的,杨姨的爱会变成我们手里的接力棒一直传下去。
这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父母在南方的一个大城市工作,两个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惟一的儿子顺利考上北京大学,并且学的是最好的专业。对于他们,生活是那么完美。 转...
她曾经很讨厌母亲,上中学时,那些整天的唠唠叨叨就不用说了,让她十分不能忍受的是,母亲很固执,有时固执得让人很生气。读高二时,她患偏头疼,去了许多大医院就诊都没有...
突如其来的田螺阿姨我开了门。她从厨房出来,脸上挂着拘谨的笑,由于紧张,两只手在围裙上不断揉搓着。她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体形细瘦,面色苍白,有一只挺直的鼻。两...
那天放学后,同学们都在操场上踢足球,他丢下书包,兴高采烈地跑过去,准备加入,谁知道同学们看到他,一哄而散,抱着足球,搭着球衣,唯恐对他避之不及。 他孤零零地站在...
一发生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母子被深压在废墟下,母亲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卡着动弹不得,可是却竭尽全力地维护着怀中七个月大的婴儿。几天后,救护人员挖洞发现他们时,母亲...
是那个电话,改变了我和他接下来的余生。电话是母亲打来的,她要我快点回去。我匆忙请了假,踏上回老家的车。母亲不肯告诉我原因,一路上,我心乱如麻,是父母有事?还是他...
前三张汇款单:还债 我永远会记得17年前的那个周日。早上八点,母亲已经在地里干了好几个小时的活儿,回到家发现我还没起床,就在院子里骂起来,内容千篇一律:“怎么就...
知道母亲每天给哥哥送晚饭后,我多次劝她:“妈,哥都40出头了,哪里用得着你这么辛苦送饭?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有高血压,天天站在大马路上多不安全。”母亲总是笑笑,...
爱不是说出来的,而要和岁月一起慢慢释放在生活里。 我们家居住的老楼有近百年历史了,木格子窗、木地板、木楼梯,人一走动便咯吱咯吱响。爸爸和妈妈下定了决心要买房子,...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4岁的孩子说的。当时的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头对...
小花打来电话时,如果,我能放下手头的工作,立刻踏上火车回到她身边该多好!那样,她就不用从早到晚,一遍又一遍地问,“小葵回来了吗?”那样,她就不会盼星星盼月亮地...
30年前,我在大学念书,我常常去台北监狱探访受刑人,我还记住那时候,台北监狱在爱国西路,咱们的方法是和受刑人打打篮球,同时也和一些人聊聊天。 其时,有一位乌黑瘦...
18岁时,寡居的妈妈为了我成才,托关系将我转学到了一家师资力量不错的高中。在那里,我有了一个绰号:考古专家。那是袁刚给我起的绰号,他是我的同桌兼室友。和我一样,...
自从父亲离开人世后,他就很少再回家了,尤其是近些年。偶尔,他也会想起那个独自待在家里,孤单且寂寞的继母。他6岁时,父亲以感情不和,和母亲离了婚,受到挫折的母亲很...
他本是聋哑孩子,却和正常孩子一同上学,学会了说话、歌唱,还考上了要点大学。 这要感谢一位同学,一位和他同桌14年的同学。这个同桌不是他人,正是他最亲爱的妈妈。 ...
在我还不到1岁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得过一场病,持续高烧,滴水不进。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和母亲怀里的我赶到县城医院,大夫有点不耐烦地说:“孩子都这样了还来医院干什...
被换掉的门锁我像往常一样,拎着从早市上淘来的新鲜蔬菜,满怀喜悦地朝儿子晓乐家走去。可是却没能打开家门,不是我钥匙拿错了,而是儿媳岩岩换了门锁。她说:“最近小区偷...
母亲用脚步丈量的是人生,还是儿子年幼的心灵。我17岁脱离母亲的怀抱,确切的说我从14岁就开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自己的人生了。我对于母亲的概念是每年两次的寒暑假,每...
天下的母亲都一样,天下的母亲又都不一样;一样的是她们的爱,不一样的是她们的心思。小的时候总是憎恨妈妈喜欢捡易拉罐。花花绿绿的瓶子,让正在自行车上疾驰的妈妈迅速地...
刚进报社的时候,我一眼就记住了她。我是个一度患有“恐老症”的人,总觉得女人一过三十就完蛋,直到遇见她,才有一点儿相信了那句话:老去或许并不是那么可怕。如果,能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