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他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的一个贫困家庭。
他是一位贫苦的汉子,从没过过一天富足而安逸的生活。早年丧父,家庭贫困,9岁就外出谋生,给人放过鸭子,做过基建,捡过垃圾,当过货郎,摆过地摊……居无定所,在闽浙赣边界一带的山区里过着流浪汉的生活。
他更是一位善良的男人,在漂泊的路上,遇人有难,都会伸出援手。甚至倾尽所有,也要帮人一把。
有一回,他路遇一位脚受伤的女孩,忙将她背回她的家。女孩昏迷,她的家人以为他欺侮了她,将他扭送派出所。女孩醒来才指认他是救命恩人。家人正要酬谢他时,他已挑起担子匆匆离去。
1989年9月,他挑货担途经江西瑞金,在河边洗脸时,感觉不远处的河里响了一声。他看了一眼,以为是谁投了块石头。走了几步路,他忍不住又往那看了一眼。就因多看了这一眼,他大叫一声:不好!有人投河自尽!
衣裤也来不及脱,他就下河救人——是一位老妇人。他把她拖上岸后,还带她到附近诊所检查。见老人无大碍,他准备转身离开,老人却一把抓住他,哭道:“你何苦救我这个要死的人,如今我死不了,你救我就救到底吧!”
老妇人时年60岁,丈夫儿子相继病逝,孤苦无依。听完老人的哭诉,他心软了,便收留了老人。
就这样,他多了一个母亲——他认老人作义母,叫她妈妈。
可是,带着义母四处漂泊不方便。为了能让老人安顿下来,这年底,他辗转来到福建省明溪县,租了间简陋的民房住下,结束了长达20年的流浪生活。
定居后,因一时找不到事做,他便收破烂。有了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是为不让义母挨饿受冻。
1993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他外出收废品。天气寒冷,路边的柴草上都结着一层霜。他听到从柴草堆里传来一阵嘤嘤啼音。开始他以为是小猫之类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可听了几声后,又觉得不像,便循声走过去,看到了一个包袱。就因为多看了这一眼,他看到了包袱里的婴儿,脸蛋冻得发紫。
心善的男人动了恻隐之心。他将婴儿抱回家,这是一个刚出生就被抛弃的女婴。
女婴一进家门,义母将她抱在怀里欢喜得不得了,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往外抱。
于是,他决定将女婴当做自己的女儿来养。
就这样,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了一个特殊家庭。
义母体弱多病,他从未嫌弃,竭力赡养。后来,老人双目失明,紧接着又因摔倒造成腿部骨折,无法正常行走,他皆尽心照顾。
有一回,老人连发高烧,为了给老人治病,他二话不说卖掉了借钱买来载客的摩托车。
女儿在他的抚养下健康成长。
女孩8岁那年,看到同龄人背着书包上学,已知自己身世的她默默哭泣:“我好可怜,父母不要我,现在连书都不能念……”
他听后如万箭穿心,他决定无论多苦,也要让女儿上学。
母亲多病,女儿读书,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拼命地干活,摆地摊,卖馒头,送液化气,修自行车……最辛苦的是挑松油,三伏天,要从山上把松油挑到山下,晚上回到家,衣服粘在肩膀上,揭下来全是血。女儿看到了,眼里全是泪。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女孩聪颖、勤奋、懂事,她不再在意自己的身世,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庆幸自己有慈祥的奶奶和疼爱自己的父亲。
奶奶双目失明行动不便,12岁的女孩就会煮饭、洗衣、侍奉奶奶,将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年到头,一家人几乎没吃过肉,女孩对此从未抱怨过。有几次,他让女孩去买块肉来改善伙食,她买回来的依然是腌咸菜。女孩知道,手里的一分一厘都是父亲的血汗钱。
读初一那年,尽管每天还要照顾奶奶,但女孩还是利用周末时间,兼了一份家教。这位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年”,看到谁都是纯真的笑,许多家长都愿意让孩子跟她在一起。
这家是贫困的,也是幸福的。
邻居们说:这祖孙仨可亲热了!父女俩做晚饭时,会各炒一个菜,然后抢着让奶奶尝,“还是我炒得好吃吧?”“别听我爸的,他那菜都煳了。”逗得老人咯咯地笑。其实哪有什么好菜,无非是白菜、豆腐。
2010年年初,老人下身瘫痪不能动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疼痛难忍。加上患有脑血管硬化、脑萎缩等疾病,烦躁哭闹,大小便失禁,昼夜需人服侍。父女俩就轮流陪护。晚上要做功课,女儿就下半夜来陪护。他担心女儿睡眠不足影响学习,就让她下半夜好好休息。可女儿也担心父亲劳累了一天,更应该休息,说什么也要在夜里轮流给老人按摩,端屎端尿,擦身换药。
2010年4月5日清明节,浙江老家73岁的亲生母亲给他打来电话,问他能不能回家给父亲扫墓。
他含着泪对母亲说:“对不起,我这里的妈妈需要照顾。”
2010年5月,父女俩失去了他们“最亲爱的人”——这位“捡来的母亲”因病去世,享年81岁。因为他和这个家,这位老人多活了21年。她的晚年,感受到的是人间的亲情与家庭的温暖。
后来,他们搬进了政府安置的廉租房,房子虽小却干净整洁。
51岁的他潸然泪下:“可怜我的老妈,无福享受到这么好的房子。”
17岁的女儿则轻声地说:“他为了奶奶和我,至今未娶。我真希望有个善良的阿姨能嫁给他,这样,将来我去外地上大学,他才有个伴。”
他叫柴裕财,因义母叫范玉英,他们又在福建生活,他便将女儿取名柴建英。2007年和2009年,父女俩分别入选“中国好人榜”。
只因多看了你一眼,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演绎出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挚爱亲情!
更新了最新的故事: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云飞故事网:http://www.yunfei8.cn
你不是天使,不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不可能事事做得完美。但是,你是我们的妈妈,你爱我们,我们知道。 A 2005年,我在北方一所师范院校读大二。为了节省路费,...
凯特是一个孤儿。直到21岁那年才被人收养,在这之前凯特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其实21岁的凯特已经参加了工作,完全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根本不需要他人收养。可是凯特还是...
妈妈打电话给我时,我多少有点蒙,她说:“你二伯母最近身体不太好,好像住进了省医院,你改天去看看她。”我几乎惊呆了:“二伯母不是去世了吗?你的意思,她还活着?”妈...
新疆妈妈周喜花有一对双胞胎聋儿。为了让孩子开口叫一声“妈妈”,周喜花带他们去戈壁、牧场,运用快乐、赏识等教育理念,让孩子用手触摸着她的舌头学说话。母爱似脉脉流水...
早在几年前,这座小城曾发生过一起骇人的交通事故,不少人都死于那场灾难中。俊俏的她也没有例外,她人虽走了这么多年了,却还是总让人忘不了。她长得窈窕出众,模样很靓,...
罗德是旧金山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唯一苦恼的事情,就是母亲纽卡夫人不肯从淘金小镇上的简陋的家里搬到自己在旧金山的别墅来。纽卡夫人七十多岁,头发花白。因为早年劳累过...
故事发生在我国的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在那儿,每人每天的用水量被严格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部队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都要...
罗莎琳是一位性格孤僻的13岁少女。在她还不谙世事时,父亲就因故去世了,母亲索菲娅一手将她抚养大。因为贫穷,罗莎琳常常受到许多人的歧视和欺侮,久而久之,她对母亲也...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喜欢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絮絮地和我说话。母亲在做棉被,已经做了半天了,她咬断最后一根棉线,把顶针从手指上取下来,望一眼窗外的阳光,说:“等明年呢...
1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
1 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四处朝人炫耀,说:“我们家依依终于可以去外企,做白领挣高薪了。”亲朋好友们听了皆羡慕,说:“是啊,你的后半生,总算有了依靠,而你们家小...
那天,她来报社找我,说有一个弱智的女儿,已从家里走失了七年了。七年里,他们全家发了多少传单广告,还是没有找到她。但她以一个母亲的直觉,坚信自己的女儿还一直活在这...
外婆去世时,刘英16岁。 她是外婆和母亲共同带大的,但外婆的付出甚于母亲。半夜一哭,外婆立刻翻身起床,伺候外孙女吃喝拉撒;学走路时,外婆成天勾着腰,耐心护着她...
那一年,我留在北方过冬。北方的冬天很冷很冷,所以这里的人不像南方人一样的勤洗澡。深冬的季节,很多人选择一周上一次澡堂,还有人二周才去洗一次。我是南方人,虽然寒冷...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母亲被骗了。早晨10点时,她急急忙忙地回来拿钱包。直到午饭时,她还没有回来。我们边吃边等。终于,母亲神情恍惚地回来了。进门的第一句话是:“总算到...
那一年,她60多岁,头发花白,皱纹遍布,更是直不起原本就不健康的腰身。她已经独自在那条古老的街上生活了好几年。住街道中间的一所小房子。是陈年的旧房,墙壁斑驳。房...
1刑满释放那天,管教鼓励我向外走:看看谁来接你了?茫然踏出那一步,大门外站着哭成泪人的她。5年不見,她已经老得脱了相。看到我,整个人一抖,想要扑过来,却在距离我...
守寡十多年的母亲,终于把他养大成人。他对天盟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让妈过上滋润的日子。十几年商海打拼,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积累了数百万元的资产,成了阔气的老板...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