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宫阙,在画师私欲蘸泡的笔下,抹上了古道西风瘦马柳弯残阳。塞外加急传来牧羊曲,又一个女人,成为权贵的礼品,去安抚千里之外动荡的大漠孤烟。用自己的美色去征服历史,平息战争,在那个时代,作为区区一小女子来说,昭君无疑是伟大的,在胭脂泪中凝聚着整个民族的魂魄。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昭君,政治悲剧的一个符号。王昭君较其他三位美女来说,是被历代诗人、画家、作曲家们着笔最多的一位古典女性,然而她的命运是最为悲惨的,其根本原因或许是由于这千载难平的“昭君之怨”吧?!当然,历史和世人的眼光毕竟有着区别,历史是不能更改的:历史上的昭君在向着我们微笑,充分展现了她的深明大义,而文学作品中创造的昭君形象似乎在对着我们哭泣,怨而不怒。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在官场苦苦挣扎的人们,则更易沉湎在“昭君之怨”中,找寻自己或深或浅的身影……毋庸讳言,在汉文化中这“怨”字才真正是“昭君之美”的美学意义的核心与真谛。
而“昭君之美”又是那么的残酷!美的极限。
她就这样朝胡地深处义无返顾走去,那是一条不能回归的路,她一连走了数十日。数十日,在苍茫的一生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可那数十日于她一生来说,也许是一辈子的事情。历史上的昭君,定格了她的人生模板:怀抱琵琶,寂寞地走在斜阳凄草之间。这是她生命转折的曲线。
“目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苦难,昭君瘦削的肩膀如何能承受这些苦难呢?宿命的东西是永远摆脱不了的,她前脚刚踏出塞外一步,就注定了她一去不返。
“阳光万里遥,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出使的昭君颇有几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度了,然而,她的内心是怎样的沸腾?历史不能理解。
历史就走在一个归与不归的极限上,在进与退之间定格了她的命运。
漂泊是件痛苦的事,天灾人祸,永远逃避不了的战争和了无声息的死亡。故土在漫长的回忆中渐次温馨,永远对个体生命的接纳和承认,而走在塞外的路上,一路风萧萧,沙茫茫,个体的生命在广寂的天空下又是如此的渺小和绝望,稍不经意,就会被历史的尘烟淹没,回归的路是何其的遥远啊!那不可企及的远,使生命变得虚幻。
还能回去吗?汉乐府一曲“兔从狗窦出,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当那虚幻转换为血淋淋的现实,归去还有何意义呢?人往往在这一刻容易悟出关于生命的哲理,昭君也许明白了,她只是历史上的一个代号罢了,还能期待些什么呢?
唐代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之美,在于既有沉鱼落雁之貌,更具凄楚艾怨之情。而昭君之怨,则是对命运的无奈的怨艾——锁在深宫人不识,她向往像寻常女子那样生活,有圆满的爱情,享受天伦之乐,而她只能代替皇家骨肉远嫁异邦,用一生的情爱去换取和平,思念故土却欲归不能……。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回归之路是相同的,但那过程和仪式却有着质的相近之处,凝为一个坚不可摧的象征。走在一望无垠的大漠深处和飞沙的面前,人生的具体细节都可以省略了。绝望一望无涯,痛苦一望无涯,回归的路也只能永远的延伸,化着一滴滴的清泪,溅落在历史的门槛。
昭君在回归的梦幻中无数次上书汉朝廷,在呼韩邪单于死后,她把所有的痛苦化着回望的缕缕期待,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任何人都没有修改历史的可能。等到最后,她得到的是一纸御书:从胡俗。在昭君的舞台上,上演了太多的苦痛,而这一次又把她钉在极其悲痛的银幕上,继续上演绵延不尽的悲剧。此时的她,泪已被胡地的风沙淹干,人生于她,只剩下亘古的沉默。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我们暂且撇开伦理不说,就让历史去沉默吧!昭君怀中那把琵琶,我想再怎么的弹唱也不会让历史的乐曲具有一丝音乐的感觉了。
人称她鬼奶奶,貌似贬义,实是褒义。她身材苗条,精明能干,智慧过人,左邻右舍谁家有了难事,都喜欢找她想办法、出主意。她的鬼
很早很早以前,在某个村子里,住着一对老大爷和老大娘。这两位老人生活很贫苦,但都是十分善良的人。 有一天,老大爷挑柴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
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红颜已逝去,杭州西湖西泠
节日前夕(寅日),家家户户都得认真打扫房屋、院坝,并将屋内外的尘土撒到稻田里去。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水族有个民间传说
在一个密林的边缘,有一个山岗。从山岗上可以看到柯瓦里河的美丽景色,密林边缘还有一个村落,叫孔迪。这里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和玉
天下处处有牡丹,曹州牡丹甲天下。解放前,曹州牡丹乡的花农们常常要到广州去销售牡丹,称为下广。一方面因为广州人特别喜爱曹州
在很久以前,通道到处是深山老林,在这深林中住着老两口,无儿无女,生活十分贫寒,身边只有一头老牛相伴,人和牛同住在一间破草
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他自小爱花如命,种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院前层后种了许多花草和牡丹。然而
有个年轻人和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砍柴为生。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着砍着天突然下起雨来,他便赶紧找地方避雨。看到前面有座山神庙
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刘启将他的儿子刘馀从淮南迁到曲阜,封为鲁王,史称恭王。鲁恭王好治宫室,传说在扩建王宫
王翦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在秦王嬴政打算出兵灭楚时,已是老将的王翦一口咬定非60万大军不可。这几乎是当时秦
从前,有一个姓周的说书先生,小有名气。周先生有个十来岁的儿子,常跟着父亲走村串乡。 有一回周先生到一个村庄去说书,
在阳洞滩的半山腰上有一个岩洞,经常有山神在这里讲故事。包亚和依亚合伙做盐生意,发了财,从广西挑铜板回来。包亚想独吞钱财。
扬州瘦西湖上有座喇嘛塔,因为它通身雪白,所以人们叫它白塔。这座白塔,高有数十丈,巍然屹立在瘦西湖畔,把瘦西湖点缀得更
大麦,很古的时候叫芒麦。相传,周文王访贤时才改名叫大麦的。 一天,他走到一所村庄,肚子饥饿,口中发渴,难忍难熬,就
若不仔细分好坏,一怒就把对方害;试看鸽子误杀妻,伴侣已失枉悲哀。在一片树林里,栖息着一对鸽子。这年秋天,公鸽子把它们夏季
从前有对夫妻成亲多年没有孩子,夫妻俩祈求上苍给个儿子,哪怕是个蛤蟆儿子也行。一年以后夫妻俩生下一个蛤蟆儿子,夫妻俩从来没
从前有个财主,他的土地象蓝天一样大,他的牛羊能盖满三座山岗,他的房屋象彩画一样华丽,他的钱财自己也数不清。可是,他从早到
深山峡谷里,住着两户人家。一家挺富,牛羊满圈,奴仆成群;一家穷得叮当响,连老鼠也不愿在他家停留。穷人家只有孤孤单单老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