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意大利的一些报纸上出现了一条特殊的寻人启事:“1992年5月17日,在瓦耶里市商业区第5大道的停车场,一个白人妇女被一个黑人小伙子强奸。不久,女人生下了一个黑皮肤的女孩。他和她的丈夫毅然担当起抚养女孩的责任。
然而不幸的是,如今这女孩得了白血病,急需做骨髓移植手术。他的生父是拯救她生命的唯一希望。希望当年的当事人看到启事后,速与伊丽莎白医院的安德烈医生取得联系。”
这则寻人启事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这个黑人会站出来吗?他显然面临两难选择,如果站出来,他将面临名誉扫地、家庭破裂的危险;如果保持沉默,他将再犯一次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个故事将是怎样一个结局呢?
白血病女孩牵出一个耻辱的隐私
在意大利瓦耶里市的一个居民区里,35岁的玛尔达是个被人们议论的女人。她和丈夫比特斯都是白皮肤,但她的两个孩子中,却有一个是黑皮肤。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周围邻居好奇的猜疑,玛尔达总是微笑着告诉他们,由于自己的祖母是黑人,祖父是白人,所以女儿莫妮卡出现了隔代遗传。
2002年秋,黑皮肤的莫妮卡接连不断地发高烧。安德烈医生诊断说莫妮卡患的是白血病,唯一的治疗办法是做骨髓移植手术。医生分析道:“在那些与莫妮卡有血缘关系的人中,最容易寻找到合适的骨髓,你们全家和亲属最好都来医院做骨髓匹配试验。”玛尔达面露难色,但她还是让全家人作了骨髓匹配试验,结果没有一例合适的。
医生又告诉他们,像莫妮卡这种情况,找到合适的骨髓几率非常小。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玛尔达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把这个孩子的脐血输给莫妮卡。这个建议让玛尔达突然怔住了,她失声说:“天哪,为什么会这样?”她望着丈夫,眼睛里满是惊恐和绝望。比特斯也是眉头紧锁。安德烈医生反复向他们解释,现在很多人采用这种办法拯救白血病人的生命,而且对新生儿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这对夫妇只是听着,久久沉默着。最后,他们说:“请让我们再想想吧。”
第二天晚上,玛尔达的丈夫比特斯神情肃穆地对医生说:“我们有一件事要告诉您,但您必须为我们保密,因为这是我们夫妇多年的秘密。”医生郑重地点了点头。“那是在十年前,1992年五月份的时候。我们的大女儿莲娜已经两岁了,玛尔达在一家快餐店上班,每天10点才下班。那天晚上下着很大的雨,玛尔达下班时街上几乎空无一人。在经过一个废弃的停车场时,玛尔达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她惊恐地回过头,看到一个黑人男青年正站在她身后。那黑人手拿一根木棒,将她打昏,并强奸了她。
等到玛尔达从昏迷中醒来,跌跌跄跄地回到家时,已是凌晨1点多了。我当时发了疯一样地冲了出去找那个黑人算帐,可是早已没影了。那晚上我们抱头痛哭,仿佛整个天都塌了下来。”说到这里,比特斯的眼里已经蓄满了泪水。他接着说:“不久,玛尔达就发现自己怀孕了,我们感到非常可怕,担心这个孩子是那个黑人的。玛尔达想打掉胎儿,但我还心存侥幸,也许这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就这样,我们怕恐地等待了几个月。1993年3月,玛尔达生下一个女婴,是黑色的皮肤。我们绝望了,曾经想过把孩子送给孤儿院,可是一听到她的哭声,我们就舍不得了。毕竟玛尔达孕育了她,她也是条生命啊。我和玛尔达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我们最后决定抚养她,给她取名莫妮卡。”安德烈医生的眼眶也湿润了,他终于明白这对夫妻为什么惧怕再生一个孩子。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啊,这样的话,你们哪怕再生10个,也很难生出适合给莫妮卡移植骨髓的孩子!”良久,他望着玛尔达,试探地说:“看来,你们必须找到莫妮卡的亲生父亲,也许他的骨髓,或者他孩子的骨髓能适合莫妮卡。但是,你们愿意让他再出现在你们的生活中吗?”玛尔达说:“为了孩子,我愿意宽恕他。如果他肯出来救孩子,我是不会起诉他的。”安德烈医生被这份母爱深深地震撼了。
寻人启事掀起骨髓捐献热潮
人海茫茫,况且事隔多年,到哪里找那个强奸犯呢?玛尔达和比特斯考虑再三,决定以匿名的形式,在报上登一则寻人启事。2002年11月,在瓦耶里市的许多报纸上,都刊登这一则特殊的如前所述的寻人启事。启事者恳求那位强奸者能站出来,拯救那个可怜的白血病女孩。启事一经刊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安德烈医生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人们纷纷询问这个女人是谁,他们很想见见她,希望能给她提供帮助。但玛尔达拒绝了人们的关心,她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名字,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莫妮卡就是那个强奸犯的女儿。
这则启事感动了许许多多多的人,不少人自愿接受骨髓匹配检查,看自己的骨髓合适不合适。志愿者越来越多,在瓦耶里市掀起了一个捐献骨髓的热潮。这些志愿者的骨髓意外地挽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然而,莫妮卡却没有那么幸运。
玛尔达和比特斯焦急地等待着那个黑人的出现,然而两个月过去了,那个人还没出现。他们忐忑不安地想,也许那个黑人已不在人世了?也许他不愿破坏自己的生活,不想站出来?但无论如何,只要莫妮卡活一天,他们就不愿放弃寻找那个黑人的希望。
那一个灵魂在痛苦地挣扎
希望总是在绝望的时候出现。当这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出现在那不勒斯市的报纸上后,一个30多岁的酒店老板心中起了波澜。他是个黑人,叫阿奇里。1992年5月17日,在他的生命经历过这样一个恶梦般的雨夜,他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没人能想到这个腰缠万贯的阿奇里曾经是个被人呼来唤去的洗碗工。
由于父母早逝,没有读多少书的他很早就工作了。聪明能干的他希望用自己的勤劳换取金钱及别人的尊重,但不幸的是他的老板是个种族歧视者,不论他如何努力,总是对他非打即骂。1992年5月17日,那天是阿奇里20岁的生日,他打算早下班庆祝一下自己的生日,哪知忙乱中打碎一个盘子,老板居然按住他的头逼他把盘子碎片吞掉。
阿奇里愤恨地给老板一拳,冲出餐馆。怒气没消的他决定报复白人,雨夜的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在停车场他遇见了玛尔达,出于对种族歧视的报复,他无情地强奸了那个无辜的女人。事后,阿奇里惶恐不安。当晚他用准备过生日的钱买了一张开往那不勒斯的火车票,逃离了瓦耶里。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这个世界,来过一个好孩子 1 一对中年人并排坐在酒吧的角落里,他们穿着素色的衣裳、廉价的皮鞋,身边放着过时的提包简朴而...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好人总会有人疼 若不是朋友向我描述她的友人病得双腿像枯木般瘦,我恐怕不会再忆起那一段乡间小事了。 我不认识朋友的友人,...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踏遍千山万水只为许你一生 长城网廊坊9月21日电(刘振山 刘玉静 陈正)一个患有先天性败血症,歪着嘴说话、拐着脚走路,...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为你真情守候1183天 10月2日 ,对蒋元依来说,刻骨铭心。4年前的这天,妻子在工地做工时,被从天而降的砖头砸成了植...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女孩的13元“遗产” 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想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给爱让位五分钟 春节前,我去看望表姐,她却和老公临时出差去了。表姐要我先在她家玩几天,我说好,钻进书房上起网来。 突然...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爱是生死相随 那年,她尚在北京春明女中读书,而他已经是名满京华的小说家了。她曾经看过他的小说,仰慕他的才华,只是无缘相...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从囚室走出来的妈妈 本文主人公是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办公室主任李芸。 她,是八年前失去丈夫的四个孩子的母亲,是个从囚室里...
故事1 这个男孩和他姐姐住在一起。他的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他的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到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我姐姐病得很重,需要输...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雪无痕,爱有痕 单位和学校毗邻,每天下班,都会看到那些孩子们欢欢笑笑地走到大门前,由家长们接走。 那天,刚刚下过大雪,...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麦片的一生 001 一岁 麦片一岁那年,姑妈三十岁。 她在菜市场里引起了麦片的注意,也许是她微微发福的身材,也许是她手...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爱,是你我不变的神话 这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之家:多年前,旌德一对夫妇收养了一个养女,并对她付出了全部的爱。养女的...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因为爱情,分与聚不会让我们忧伤 深情恋人悄然隐匿 2008年初的一天下午,天气非常寒冷。金晓丽下班后,坐公交车赶回位于...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真实感人故事四则 一、便当里的头发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象样的便当到学校上课的能力都没有, 我邻座的...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强奸犯 2002年底,意大利的一些报纸上出现了一条特殊的寻人启事:1992年5月17日,在瓦耶里市商业区...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陌生的守护 公共汽车一停,小伙子搀着一位老妈妈小心翼翼地上了车。售票员问在哪儿下车,小伙子答贾庄,老人却答塘头村。 老...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一句承诺代战友尽孝21年 妈!从今天起,您就是我妈,我就是您儿子!赵庆珍咚的一声跪在程秀莲面前。妈,就让我给您养老送终...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叮男咚女不屈的生命爱也叮咚 谁也无法阻止命运的多舛:他3岁患上难治的脊髓萎缩症,7岁半身瘫痪,8岁父亲病逝,20岁母亲...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和因爱成疯的妻子相守一生 父母极力反对小戴和小凤的交往。于是,偷偷给小凤筹办婚事。当小凤得知新郎不是戴建国时,唯一的选...
感人的故事会使人们更加的感性,今天就带来了最美天使一位护士长的感人事迹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麻醉科护士长李作菊40载从医生涯素描 从前线荣归,你未下火线, 你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