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龚程从小就在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旁读书,读书十分认真,生活很清苦,经常是手不释卷,他的记忆力相当好,凡是读过的经传子史等,能一字不差背诵出来,当时的乡人佩服他的记忆力,送他“有脚书厨”的外号。
【注音】 yǒu jiǎo shū chú
【解释】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出处】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有脚书厨》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学者
故事中的龚程即使是一名所谓的神童,读书也十分认真,生活很清苦,书本基本不离手,而且他的记忆力相当好。所以知识都是装在脑子里,随便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知识的欠缺。小朋友们也要学习龚程对待学习认真仔细的态度,龚程是个聪明孩子对学习都没有怠慢,我们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罚不当罪的成语故事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倒持太阿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王当政。当时他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贴身侍卫陆琪。开始,陆琪对楚王忠心耿耿。无时不刻的保卫着楚国。处处为楚王着想。 时间长了,楚王见...
厝火积薪的故事 西汉时贾谊博学广识,敢于言事,很有参政才能,因此汉文帝颇为赏识,将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 贾谊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文人的慷慨意气。当时正是西汉王...
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
千金一笑的典故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
不知不识的成语故事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知道维护老师的尊严。 赵简子问子贡:“孔子的为人怎样?”子贡说:“让人认识不了。”简子不高兴了,说:“你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
贫贱骄人的故事 战国时,有个叫田子方的人,受到魏文侯的礼遇。魏国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驻守中山。太子击外出,在路上遇到了田子方,便让田子方的车先过去,田子...
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
注音 huǒ sh yn huā ) 解释 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
价值连城的故事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
一鳞半爪的成语故事 白居易是唐代有名最多的大诗人,他的晚年生活十分安适,沉溺待酒,醉心佛道,却也隐藏着一种不能匡世济民的苦闷。 白居易在东都任职时,常常以酒自娱...
舍本逐末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 有天,齐襄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
佛头着粪的故事 唐穆宗时,有一个叫崔群的人,到湖南东寺游览。他见鸟雀在佛像的头上拉屎,便想趁此考一考佛寺住持的佛学修养和言谈机锋。他问住持:“这些鸟雀有没有佛性...
不舞之鹤的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尚书左仆射羊祜家里养了一只白色的丹顶鹤,他十分喜欢这只鹤。鹤在吃饱喝足后尽情狂舞,他向客人夸奖鹤是如何有灵性,客人前去观看,鹤因为...
小冠子夏的成语故事 汉代名臣杜延年的儿子杜钦很有学问,尽管满腹经纶,但始终坚持不仕。他与茂陵人杜邺都字号子夏,才学在京城不相上下,因为他一只眼瞎,人称“盲杜子夏...
鬼斧神工的故事 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这天,他雕琢了一把木头锯子。这把锯子造型美观,上面的花纹纤巧,从没有一把锯子这么...
两虎相争的故事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zhěn]给秦惠王讲卞[biàn]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
尾生之信的成语故事 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