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孙逸仙博士的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其实从未取得过博士学位,称他博士完全是以讹传讹。
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字德明,号日新、逸仙。因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世称“中山先生”。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在檀香山发展的长兄孙眉接济,与母亲一道乘轮船远赴夏威夷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到达檀香山后,孙中山进入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1881年于此校毕业后,孙中山又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相当于中学)继续其学业。
在檀香山读书时,长兄孙眉的农场有一佛堂,孙中山在这里看到,患病的中国工人也不去找医生,却跪在关帝像前祈求保佑驱魔除病。孙中山很生气,忍不住说:“你们有病去找医生才对,吃神茶、香炉灰怎能把病治得好呢?”檀香山有位广东顺德人杜老师,孙中山常向他请教学问。见他屋中多医书,问其原因。杜老师说:“北宋范文正公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我崇拜他,也学做医生。”孙中山觉得,做不了良相再做良医,这不恰当,可先从良医做起。当时,先进的西医术已经传入中国,他于是坚定了学习西医的信心。
1886年秋,孙中山进入广州博济医学堂学习医学;1887年9月,再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1892年7月,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号称成绩全校第一,由教务长康德黎博士为他颁发了毕业证书。而其实当年毕业生只有2人(1897年10月,与孙中山同时进香港西医书院学习的华人青年共13人,经反复淘汰,到第5学年,有资格参加毕业考试的只有4人,评分结果,只有孙中山和江英华两人及格,孙中山居首)。
香港西医书院乃香港大学的前身。香港大学将孙中山定义为香港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并保留著其满分之试卷,在荷花池中树立著国父铜像,供后人景仰。孙中山后来在回校探访时曾说过:香港以及香港大学是我知识的出生地。
笔者曾细览了许多记载孙中山这段历史的文章和著作,发现在叙述中大都回避谈孙中山的“学位”问题。孙中山确实从未获过医学博士学位,只是香港西医书院的本科毕业生而已,其博士头衔十有八九是人们把Dr.(医生)误译所致。“孙逸仙博士”的称谓,流行于国内外数十年,想必也多指“医生”而兼有敬仰之意吧。
尽管未曾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但孙中山还是不失为一位晚清名医。他行医的故事不少,其医德更有口皆碑。
由于孙中山毕业的香港西医书院当时未获得港府立案认可。因而孙中山不能获得香港的行医权。只好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一次,孙中山还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返乡时,路过澳门,当地士绅曹子基家中有人久病不愈,经孙中山医治即康复,由是,孙中山的名气在澳门流传。及至孙中山毕业,澳门士绅即推荐他到镜湖医院当西医师。同年12月,孙中山在澳门开设一间中西药局,自己单独行医。行医不到三月,即“声名鹊起”,“户限为穿”。孙中山行医成功,受到葡籍医生的嫉妒和排挤,孙中山被迫改到广州行医。
孙中山医德高尚,对穷苦百姓常怀仁爱之心。他在澳门镜湖医院和后来在广州行医时,均刊登广告,言明每日上午10时至12时为义诊时间,不受分文。当时有一位老人的孙子得重病,因无钱医治而万般无奈,孙中山免其诊金、药费,为小孩动手术,摘除一颗重达一两七钱的结石,使小孩解除了病魔之扰。
孙中山在其短暂的悬壶济世之生涯中,很注重先进理念的传播,不忘帮助乡民破除迷信,以弘扬医学之科学观念。1892年,翠亨(孙中山的出生地)村民陆檀生的妻子难产,一天一夜不能分娩,接生婆束手无策,情势十分危急。孙中山知道后,马上来到陆家,要为产妇接生。但其时民智尚未开,陆家人认为男人为女人接生,就会给分娩者的全家都带来霉运,于是百般阻拦,说什么也不让其接生。孙中山耐心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为产妇成功地做了手术,使得母子平安,皆大欢喜。同年,香山县南朗镇的程汉章的妻子亦难产,情况也是很危急,孙中山闻之迅即赶到程家,及时为产妇施行手术,最后用钳子夹住婴儿额角,使之顺利出生,母子也都平安。通过这些行医活动,孙中山了解了社会之实际状况,他认识到,救民出愚昧之水火,是改变中国落后所必须走的路。
孙中山不仅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而且有着精湛的医术。当时有个叫前山的村子,有一位叫魏恒的人,患痔疮二十余年,求医各地未能医治,痛苦不堪。后经孙中山之施治,不到七日便治愈了。澳门的《镜海丛报》1893年7月25日登载题为《神乎其技》的文章,称赞孙中山其医术高明,“不过七日之功”而治愈患者20余年痔疾。孙中山的名气更大了,乡人纷纷请孙中山治病,“或十数年之肝风,或数十年之脑患,或六十余岁之咯血,均各奏效神速”。
这一年的《镜海丛报》还以“镜湖耀彩”专栏,登载了孙中山治愈的六个病例,盛赞其医术高明。有舆论赞其医德:“数月病源,一朝顿失。复荷先生济世为怀,轻财重义,药金不受,礼物仍辞。”澳门知名人士卢焯之、陈席儒、吴节微、宋子衡、何穗田、曹子基等还联名在报章上两次刊登《春满镜湖》广告,介绍孙中山行医情况,以及其高尚医德。
由于孙中山经常义诊或免收药费,尽管求医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但孙中山医馆仍然收不敷支,可换来了患者及家属的交口称赞。行医数年后,孙中山又进一步认识到,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国来说,“医术救人,所济有限”,所以,他决计“借医术为入世之谋”,从事革命活动。后在他的领导下,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刘继兴)
作家圣修伯里当年在非洲空军基地时,一位摩洛哥仆人想回家,他便在朋友中为这位仆人募捐,很快就筹得一千法郎。 一位飞行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经营技巧高超,管理方法先进,被誉为经营之神。后腾清一原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松
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要同的地方。就算是周总理,只是在不同的地方。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
一天上午,胡雪岩正在客厅里和几个分号的大掌柜谈事。谈到最近的几笔投资,胡雪岩绷着脸,教训起其中几个在投资中获利甚微的
克洛克的家境并不富裕,下课的时候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板安排他专门擦桌子,他毫无干劲儿,当天就溜回了家。 克洛克向
我故乡有位姓李的书生,世世代代都以读书为业。眼下已是家道衰微。有一日,我前去探望他,见墙角破筐中有古书数册,其中有《赵后别传》这本书,虽然编次已经脱落,依然可以...
文坛上辉煌得意的金庸,在情场上却曾是悲苦失意的。他曾无奈嗟叹:即使流水有情也毕竟东流去他的内心究竟有着怎样的苦情?为
传说郑板桥有一天去深山访友,路过一座古寺院,看到墙壁上写了一则单联: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他感到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飞机上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比尔盖
史努比的创作者查尔斯舒尔茨是美国伟大的漫画家。史努比是舒尔茨漫画中主要人物查理布朗的小狗,其形象被制作成多种玩具,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开有大纺织厂的资本家,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一般称为撒切尔夫人,英语: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1925年10月13日生...
二十年前,吴君如曾是香港最热门的艺人,搭档周星驰,开创一代女丑天下。二十年后,吴君如仍然是香港最热门的艺人,她主持
1973年我与现已故的香港女首富龚如心曾来往频繁(因为当年华懋集团支持牛奶公司对抗置地公司收购),常听她哭穷。当时我以为
亨利福特被美国人称为汽车之父。1913年他率先采用流水线组装汽车,第一次实现了10秒钟组装一部汽车的神话。几年后民用汽车的价格
他13岁那年因为家境贫穷,背井离乡到了澳门,到父亲的一个好朋友的金铺去做小工。他每天几乎都是第一个到公司,扫地、擦灰尘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
这是将近四百年前的事情了。1608年的某一天,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宫中闲坐无聊,忽然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到皇家法院去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