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宪帝制时期,作为袁世凯的心腹,张一麐不顾生命危险,三次谏阻帝制。劝谏虽未成功,但其直言危行、耿耿风骨,却在当时污浊的政坛闪耀出一束别样的光芒。
袁世凯身边的“文胆”
张一麐,字仲仁,江苏苏州人。他生于官宦之家,少负神童之誉,十二岁中秀才,十五得举人。张一麐自甲午后三次会试,皆因有亲戚入闱主考,实行回避,无法参加考试。幸有1903年清政府开经济特科考试,张一麐被保荐入都应试,结果考了个一等第二名。张一麐以候补知县发往直隶擢用,遂与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结下一生之缘。
袁做总统后,以张一麐为机要秘书。这时的各项电令、文稿执笔都由张一麐主持,张成为袁世凯最信用的秘书。曾任统率办事处总务厅长的唐在礼回忆,自己和张一麐当时被人称为袁世凯身边一文一武最得意的人。
张一麐为人正直,虑事皆以民国大局为重,而不以北洋一系相拘束,自视为“北洋派中的非北洋派”,对袁世凯常以正言相规劝。因此,张在总统府秘书中最为袁所敬畏。袁世凯本富于枭雄本质,政治手段不免涉于诡道,对于张的意见,袁虽极尊重,但也不尽用其言,甚至有时就告诉左右,这等事不要令张一麐知道。
1914年5月,袁世凯根据新约法,撤销国务院,设政事堂,以徐世昌为国务卿,政事堂下设机要局,以张一麐为机要局长。袁世凯对张一麐说过几次绝不称帝的话,张信以为真,甚至对外宣称,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袁无称帝思想。
1915年8月筹安会的发起,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帝制运动终于公开化了,袁氏本人赞同帝制的态度也昭然若揭。此前为袁所骗的张一麐也已幡然醒悟,于是才有了反对帝制的举动。张一麐反对帝制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一是直接劝谏袁世凯勿为帝制,二则发动他人劝谏袁世凯,三则为劝阻以袁克定为中心的帝制派。
张一麐第一次向袁世凯劝谏,据唐在礼回忆:“筹安会成立后,登基前几个月,袁世凯向我询问帝制的意见。后来张一麐对我说,他和我一样,有一天忽然袁传他对话,同样提出了向我咨询的问题,要他答复。张随袁十余年,颇得信任,因此张就委婉地说明民国既建成,再复帝制虑有未妥,话说得比我坚决。袁当时表示,张的话还是恰当的,并且还责怪搞帝制的人对政局看不透。”
张一麐唯恐自己一人劝谏,尚不足以打动袁世凯,又请袁所敬重的人士进行劝谏。筹安会宣言发表的第三日,张一麐拜访张国淦,谓:“筹安会发动帝制,本人极反对,已向总统剖切言之,你何见总统规劝一番?”张答道:“亲近如君,所言尚不动听,如我疏远,哪能挽回?”张一麐又谓:“总统平素对你颇重视,此时多有一人进言,总有用处。”张一麐安排张国淦进总统府会晤袁世凯。张国淦对袁谈及国体问题,陈述称帝各种不利之处,袁表示为国计为子孙计,皆不愿称帝。张国淦辞出,把袁氏答语转述张一麐,张谓这都是骗你之谈。可见,张一麐此时已悟透袁氏真正意图及骗人手段。
劝谏袁世凯差点挨炸弹
对于帝制派,尤其是帝制运动的中心人物袁克定,张一麐亦进行规劝,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帝制派对张则极为嫉恨,恐张反对帝制,不利于帝制运动的进行,遂以诸种威逼手段,迫张附和帝制。驻京军警机关对张尤皆恨之入骨,曾买通其家丁,每倒一纸篓中之废纸为五元,希望找到能够罗织成罪的证据,并散发传单,危词恫吓。
有一次政事堂召开会议,列席者中军警界武官占多数,当讨论筹备登基大典的时候,张一麐站出来反对,才发言,已有人按手枪怒视张一麐。国务卿徐世昌坐与张相近,见情景不妙,即起立牵引张一麐之衣曰:仲仁可随我来。遂未终席。当晚,又有人投炸弹于其私邸,伤一架车之马。张一麐后来回忆说:“仆自筹安会起,至帝制取消,此半年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当时张的处境确实岌岌可危。
10月之后,袁世凯认为在内政外交方面已获得足够支持,帝制运动遂加速进行,愈演愈烈。于此紧要关头,张一麐进行第三次劝谏,与前两次不同,这一次是采取上呈书的形式。在呈书中,有“称帝王者万世之业,而秦不再传;颂功德者四十万人,而汉能复活”等语。但此书上呈后并没有产生反响,反而袁于次日下发告示,承认帝制。张后来喟叹:“对于洪宪前事,曲突徙薪之无效,至焦头烂额而已迟。”
袁世凯感慨:书生之见,实为治国箴言
袁世凯称帝毕竟不得人心,引起西南地方实力派的起兵反抗,袁调兵遣将,实施镇压。随着战火绵延,北洋军内部却四分五裂,甚者并与西南护国军联络,内外呼应,要求取消帝制,袁氏遂归失败。袁世凯召见张一麐,令他起草取消帝制令,谓:“予昏聩不能听汝之言,一至于此。今日之令,非汝作不可。”又拿出一份起草好的稿子交张参考,并谓:“吾意宜径令取消,并将携戴书焚毁。”张道:“此事为小人蒙蔽。”袁道:“此是予自己不好,不能咎人。”张一麐起草好撤销帝制令,交袁审阅,袁审阅后,将谴责帝制派的语句削去,改称自己:“诚不足以感人,明不足以烛物,予实不德,于人何尤?”张一麐原曾警告过杨度,若袁世凯称帝不成,会把杨度当作晁错杀掉以谢天下。结果出乎意料,袁世凯没把帝制派视为替罪羊,而是把责任归于自己,张一麐感到袁“犹是英雄气概也”。
袁世凯在取消帝制这段时期,与张一麐关系由疏远重归亲近,有时一天召张三次谈话。一次袁世凯说:“吾今日始知淡于功名、富贵、官爵、利禄者,乃真国士也。仲仁在予幕数十年,未尝有一字要求官阶俸给,严范孙(严修)与我交数十年,亦未尝言及官阶升迁,二人皆苦口阻止帝制,有国士在前,而不能听从其谏劝,吾甚耻之。咎由自取,不必怨人。”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忧愤而卒。袁死之后,张亦辞职南归。
袁世凯称帝失败,方感张一麐乃真国士,其“书生之见”实为治国箴言,但为时已晚,祸国殃民之局已成。
罗永浩:从网络红人到创业家罗永浩坐在办公室里,房间拥挤而凌乱,一台跑步机摆放在角落,落地窗外是中关村最繁忙的一条街道。他创立的老罗英语几个月前刚换了办公地点,总...
雄鹰小时候也叫菜鸟文/王磊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被激发了灵感的导演保罗安德森决定拍摄一部全新风格的科幻电影。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和充满张力的剧情在他的脑海中一...
尹明善:47岁创业的亿万富翁(三)因此,改革二十年来,虽在各行各业中都已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民企巨头,产生了一大批资产达数亿级的富商,甚至,连改革很长时期后才允准民...
陈士骏:人要永远站在无聊对立面如果你对YouTube这家世界最知名的视频网站有所了解的话,或许你熟知它的创业故事:陈士骏和查德?赫利在旧金山一个朋友家里聚会,曲...
袁世凯对梁启超有知遇之恩。早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躲避缉捕,被迫流亡日本。直到1912年,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主动邀请远在日本的梁...
张自忠-有良心的将军 1940年5月,担任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总司令的张自忠,亲自率领一支纵队在湖北宜城与敌军血战九昼夜。在日寇的重兵包围中,他身先士卒,带领部队...
没有伯乐,只能怀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间,士人刘几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因他文章中诡谲险怪的文句迭出,学子们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怪异浮华的风气。欧阳修很讨厌...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十二岁就有了功名,少年时便名冠一时,很受当地人们的尊重。 有一天,镇上一位老绅士病故,丧主特派家人去请少年汤显祖写祭文。可偏偏另一个村子里有...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喜欢靠着短暂的灵感和天赋来获得一时的辉煌,却在后半生烟消云散。但如果我们用心血和努力去打磨一项经久不衰的技术,让它永远闪耀...
王赟明:挥开臂膀去创业文/李源溪我最初的想法是先谈王赟明的校园生活,再谈他的创业之路。采访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校园和创业这两条线从来都是密密交织,或明或暗,紧嵌在...
方太集团茅理翔:从摆地摊到身价130亿,高龄闯将的别样人生文/清如【人物名片】茅理翔,方太集团创始人。茅理翔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高龄闯将,44岁卖点火枪,55岁做油...
应葡萄牙总统卡瓦科席尔瓦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11月6日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始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 按访问安排。胡主席要先去坐落于里斯本的热罗尼姆...
10年前,在山西太原市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名叫陈思的小姑娘,她酷爱跑步,只有12岁的她,却早已经为学校争回无数田径比赛的荣誉,做一位长跑女运动员是陈思最大的梦想...
那个年代的汪国真到底有多火昨天凌晨,诗人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他的诗歌在上世纪90年代,曾掀起一股汪国真热,其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
玖龙纸业张茵:靠收废纸赚到365亿身家,她的成功源于专注文/清如【人物名片】张茵,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中国第一位女首富,投身于废纸回收行业33年,历经...
任正非:两万块钱创华为,差点跳楼在他身上有很多标签:低调、偏执般的勤奋、目标明确、危机感。对很多传闻,他从不否认,也不澄清,只是脚踏实地去经营,并和外界保持距离...
汤唯倔强生长:一部励志的童话任是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演了《色,戒》,遭了封杀,被言说成了一个传奇。与现实遭遇的魔幻主义相比...
故事1有一个教授找了九个人作实验。教授说,你们九个人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曲曲弯弯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关系,底下就是一点水。九个人听明白了,哗啦哗...
刘德华泪洒演唱会:英雄未迟暮,来日更方长文/哈叔昨晚刘德华演唱会中途取消的事,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因为喉咙发炎,在开场唱到第三首歌时,刘德华突然失声,之后泪流...
2009年5月5日,全世界的球迷共同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更见证了一种精神,一种承担的精神。 今天,姚明带领着他的火箭队在客场挑战异常强大的洛杉矶湖人队。在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