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灭亡的真正原因:牛人太多

0人浏览日期:2021-12-19 13:42:56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蜀汉灭亡的真正原因:牛人太多

三国形势图

  后世人谈论蜀国的败亡,主要归因于三方面:一是诸葛亮之后蜀国政坛后继无人;二是后主刘禅昏庸;三是大将军姜维大意,没有在阴平天险屯驻足够的守军,致使被魏国的邓艾抄了后路……在我看来,这三类判断多少都有自作聪明的成分。

  诸葛亮对接班人的培养其实是非常重视的,但其标准要德(忠于刘氏政权)、识(大局观)、才(才能)三点兼备。从这一点讲,魏延不受重用是当然的事情(因为太狂妄,缺少大局观),谡一度受到器重也说得通(街亭大败的本质不过是轻敌,属于技术层面错误)。诸葛亮亲选的接班人蒋琬、费祎,都是理国高手,也都有大才。孔明去世,朝野感觉天塌地陷一般,蒋琬上任后,无悲喜之色,举止还和往常一样,很快稳定住了人心,这倒有些演义、评书和戏曲里虚构的“安居平五路”中诸葛亮的风采了。

  费祎不止为孔明赏识,出使东吴,其才智也为孙权所欣赏,甚至以自己的宝刀相赠。费祎在诸葛亮时代以善于在魏延和杨仪这对乖戾冤家间和稀泥、维护一团和气著称,但孔明去世后,魏、杨先后因擅自举兵和对朝廷有牢骚,均被费祎上表,在决定二人的命运中起到关键作用。

  搞政治是玩团队。所以诸葛亮在世时,

  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同戮! ----罗贯中

“备胎”找了很多。除了提携蒋、费和姜维,以及自己玩砸的马谡、杨仪,尚有董允、邓芝、马忠、王平,这些人都曾不同程度的在蒋琬和费祎时期代理国政和最高军事指挥,大都恪尽职守。不过,他们跟诸葛亮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军队太少,而且还在逐年递减,加上因为地理和交通,粮草往往供应不上。后主投降时,全国部队据说才十万人出头,而这时魏国伐蜀的部队就有十八万!

  蜀国在诸葛亮后,还能在相对于魏、吴的弱势下继续生存30年,除了诸葛亮留下的人才外,后主刘禅富于亲和力的统治,也是一大功。刘禅17岁继位,有11年生活在强势丞相诸葛亮的控制之下。诸葛亮去世后,他正式亲政,废止丞相制,设立大将军和大司马互相制衡的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许给孔明立庙,却能重用他当年推荐的人才和后人……所有这些都证明了刘禅在玩权术和管理方面不是菜鸟。

  蜀汉之所以亡国,根源除了国弱、税重,牛人太多也是一条。刘备时期,庞统、法正和诸葛亮平起平坐,但三位师爷对彼此能力优长的清醒认识,大家倒也合作愉快;可惜擅长军事的庞统、法正都是英年早逝,刘备入蜀没几年也死了。王朝的根基,基本都靠不擅长军事的诸葛亮去勉力支撑。蜀国不是没有军事人才,李严就曾被孔明赞为“不逊于陆逊”,当然还有魏延之类,但这些牛人都是军阀坯子,缺少全局性思维,诸葛亮不亲力亲为也不可能。战时丞相的重任,加上死得又过于早,使得诸葛亮没有机会给刘禅提供军政方面的锻炼,刘禅虽然精明,亲政后自揽全局,虽防止住了蜀国像魏、吴那样出现权臣,但常年处于国事与人际的调

  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

节中,渐渐也就出现怠政的心思。

  缺少强势且有大局观的军政领袖,君权固然保险,但一旦遇到危机,却很难政令统一。魏伐蜀前,大将军姜维曾急表刘禅,提醒增强阳平关和阴平等地守军,但这时姜因为连年出征耗损国力,声望空前之低,加上宦官已经干政,连公公们都成了牛人,姜的建议自然打了水漂。刘禅亡国也就顺理成章了。好在他自幼在诸葛亮的严厉监督下生活过一段,适应起司马昭的监管,应该不算太难。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

孙权其实是个富二代阴魂入骨刘备没有接受密诏先发制人的成语故事康乃馨之爱由问题学生转化为优秀学生的方法女娲的形象来源墨守成规雌鹰的戒指玩水也很危险码头神枪手乌鸦开会的故事关羽妻子儿女的悲剧归宿王尔德童话之星孩恐怖 镜中惊魂十七岁最温暖的妈妈小蜗牛爬山安德鲁.兰灰色童话书云小孩的故事影评《关云长》:当史上最纠结的临时工遇上史上最有雄心的老板天使爱“美丽”恐怖故事之吸血的古币给小熊一个吻的故事云娃娃打电话宜华集团刘绍喜:从0到700亿,“中国木业大王”的经商之道分享的快乐:收集雪花的小兔子阴风扑来印度神话-导言两位学者确定曹操后人过程回顾李彦宏:不成功便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