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被遗忘的名将李典

0人浏览日期:2022-01-13 14:58:15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通晓三国者都应该知道,曹魏将领张辽、乐进、李典奉命驻守合肥,时值孙权率十万大军入寇合肥,而当时合肥仅有七千军守军。《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曹操教锦囊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最后诸将定计,张辽、李典率八百大败孙权十万军,差点活捉孙权,所以才有后来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从守合肥的四位将领,薛悌没有参战,所以实际上只有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大破孙权军,张辽因此一役成为魏国名将,乐进也由此成为五子良将之一,唯有李典并不是很出名,且在不久之后病逝了,曹丕代汉称帝,谥典曰愍侯。

曹魏被遗忘的名将李典

  李典,字曼成,今山东巨野人,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就病逝了,可谓是英年早逝。李典年少好学,随从父李乾破黄巾、击袁术,后吕布派部将薛兰、李封杀了李乾,李典随李乾之子李整击杀薛兰、李封等,不久李整死,李典领其众,随曹操平定兖州叛乱,任中郎将、离狐太守。由于李典的生卒年限有误,所以李典担任中郎将、太守的时候大致在十六岁到二十一岁左右,不管如何,此年纪能够获得此地位,足见功劳之大,想周瑜二十四岁才为中郎将,孙权十五岁为县长是因为有一个当君主的哥哥。其后李典在曹操和袁绍之战中,与程昱负责运军粮,由水路前进,遭遇袁军断绝道路,此后曹操命令走陆路,而李典认为袁军水军少而依靠河道而已,应率军攻之,并说服程昱和其他将领,曹操的重要谋士程昱也这样认为,从其计而大破袁军,由此而水道得以畅通。李典逍遥津破孙权,声名张辽独占,只能说张辽建议用八百士兵偷袭而已,但是张辽和李典一起出军的;在壶关破高干,此处应该是乐进为主将。相比之下,李典建立功业,却未有张辽、乐进之名,可能主要还是李典过世太早,史家留下的笔墨不多。

  刘备驻新野时,在博望坡大破魏国名将夏侯惇,李典作为夏侯惇的副将,李典之谏足见其谋略。后世对博望坡战役多有误传,认为这是诸葛亮出山显示其能力的第一次战役,然而博望坡之战其实是刘备打的。夏侯惇、于禁奉曹操的命令进攻刘备,刘备在博望坡设伏,诱夏侯惇来攻,而李典谏夏侯惇,恐遭埋伏,夏侯惇不听,与于禁追击刘备,遭遇伏军,李典救之而败退许昌。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认为李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这样的评价可能是因为逍遥津战役中配合张辽大破孙权的缘故,而且三人同守合肥时,张辽因曹操留与的锦囊而定计,李典同意张辽的意见,但是张辽、乐进、李典三人互有私怨,恐李典等不真心随从,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李典不计私仇,陈寿对李典是非常的推崇。

  李典死后谥为愍侯,笔者所知道的有魏国名将夏侯

  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谁知天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渊被黄忠斩杀被后谥为愍侯,古代“愍”字在谥号中多用于末代皇帝的

  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 ----罗贯中

谥号,且“愍”字意为怜悯、哀怜的意思,夏侯渊战死沙场,魏帝同情而谥为愍侯;李典英年早逝,也被谥为愍侯,足见李典在曹魏中地位,李典为当时之名将,不足为过。

  ——转自舒凯平新浪博客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曹阿瞒智救袁本初东汉末年两个最厉害的屠夫玛雅神谱之玉米神族曹操兖州之战是意志的胜利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恐怖故事最干净的眼睛临渴掘井自作聪明的驴子流血的女孩经商思维应因时而变的小故事:刻舟求剑属于寓言故事风水圣地人骨教堂惊魂能断人生死的黄婆婆兔子巧克力的故事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天经地义的故事王后要自杀偷东西的小孩与他母亲关于亲情的童话故事白头翁的梦校园之死亡音乐图书馆奇妙夜企业管理要真正地尊重员工的小故事:华尔连锁商店短小鬼故事之铁母鸡沙漠里的两个朋友故事我的高考逆袭明镜高悬最了解你的人一直陪在身边天职演员驾驭木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