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梵语时期的神话传说主要收集在往世书里。往世书是梵语文学中以“往世书”命名的一些神话传说作品的总称,其意为“古代传说”或“古事记”,可是为了与历史传说相区别,往世书实际指的是神话传说。
在古典梵语时期,婆罗门教继续发展,但佛教势力的兴起,使婆罗门教 的势力大减,为了吸收更多的民众信仰这种宗教,婆罗门开始注意与民间流行的信仰相结合,并取其所用,后来,它逐渐变成新婆罗门教,即现在通称的印度教。印度教仍崇拜多神,但把毗湿奴、湿婆和梵天奉为了三大主神,围绕这三大神,印度教又分为毗湿奴教、湿婆教和舍格提教三大教派,这些教派在印度社会中有很大的影响。
属于印度教神话系统的往世书共有三十六部之多,分 18 部大往世书和18 部小往世书。大往世书包括《梵天往世书》、《莲花往世书》、《毗湿奴往世书》、《湿婆往世书》、《薄伽梵往世书》等约四十多万颂,小往世书实际不止 18 部,它究竟包括哪 18 部,各家说法不一,大小往世书的主题思想基本一致,都采用的是史诗式的“输洛迦”诗体,用梵语写作。
印度人在 7 世纪左右将往世书的主题归纳为“五相”,即世界的创造;世界毁灭后的再创造;天神和仙人的谱系;各个摩奴时期;帝王谱系。以后往世书的内容又经扩充,按《薄伽梵往世书》记载,其主题增至“十相”,除以前的“五相”,还包括由神确定的规律和秩序、保护、行动欲望,物质寂灭、解脱等。各种往世书不仅有丰富的神话传说资料,还掺进了许多宗教、法律、医学、天文、手工艺和科学等方面的内容,所以也被视为古代印度的
百科全书式著作。
在现存 18 部大往世书中,与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有关的各有 6 部,三神分别主管创造、保护、毁灭。梵天虽被尊为创造神,但他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却比不上毗湿奴和湿婆,不过有关他的创世神话都十分有趣。按一般说法,世界之初是一片汪洋,而至高的存在将自己的种子撒在大海里,长成了一个金蛋,金蛋打开,里面躺着的就是梵天。1000 年时代之后,梵天醒了,于是蛋分作两半,就成天和地。接着梵天创造出神、仙人、凡人、妖魔、动物等生灵和物质。后来梵天又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婆罗室伐蒂(文艺女神),他为自己所造的女神的美所吸收,就狂热地盯着她,女神害羞,就躲到了梵天的左右及后面,梵天为看女神,便生出另外三张面孔。女神不得已跳往空中,梵天又在头顶上长出一面孔,成了五面孔神,婆罗室伐蒂无耐嫁给了梵天,与他繁衍后代。后来梵天头顶上的面孔被湿婆砍掉,梵天成了四张面孔的神。对于梵于的出世,神话中有各种说法,《莲花往世书》称,梵天生于莲花之中;《那罗陀往世书》中说大毗湿奴是最高之神,梵天出自他的右肋。但无论怎样,梵天他为创世神是一致公认的。
毗湿奴是三大神中地位最高的,他在往世书中常被描写成全能的神,但主要职能还是保护神,他曾二十多次化身下凡,从罪恶和灾难中拯救了世界和人类。著名的《薄伽梵往世书》就是颂扬毗湿奴大神的,这部书的地位仅次于两大史诗。有关他的功绩主要有十次。一是当洪水降临人间时,毗湿奴化身为头上长角的鱼,牵引了一条船,拯救了人类的始祖摩奴;二是天神和妖魔阿修罗搅乱海时,他化身为海龟,作了天神搅捧的底座。天神和阿修罗用一条巨蟒作绳索缠在搅棒上,每揽一次就会搅到一件宝物,有一件宝物是吉祥天女,她成了毗湿奴的配偶。最后他们搅出甘露,这时毗湿奴化作美女摩希尼引走了阿修罗,而天神则独享甘露。三是他化身为野猪,杀死阿修罗希罗尼亚刹,托住了大地。四是他化身为人狮,杀死折磨毗湿奴信徒的阿修罗希罗尼耶格西布。五是当阿修罗伯利夺取三界统治权时,他化身为侏儒,乞求伯利让出两步之地,即天国和人间。六是他化身为持父罗摩,先后21次从大地上肃清傲慢的刹帝利。七是他化身为罗摩,消灭十首魔王罗波那。八是他化身黑天,在人间除暴行善。九是他化身佛陀,怂恿妖魔和恶人渺视吠陀,弃绝种姓,否定天神,最后自取火亡。十是在世界毁灭的“迦利时代”末期,他化身为婆罗门,铲除****势力,重建“圆满时代”。
这里所谓的迦利时代,圆满时代是往世书神话中的时代。按这种神话体系,世界都处在三大神的主宰之下,从创造、保护到毁灭;世界就这样周而复始、无限循环。而每一次循环,世界都要经历四个迦利时代。四个时代共432 万年,组成一个摩奴时期。有关往世书中摩奴时期的传说内容十分复杂,这里也只提及一笔。
三大神中湿婆被视为毁灭之神,但他也具备创造力,所以也是仅次于毗湿奴的大神。湿婆是位苦行者,居住在雪山顶上,他通过苦行和静思以获取得深奥的知识和最神奇的力量。相传他有三只眼睛,第三只眼长在额头,能喷射火,他曾烧毁了三座妖魔城,也曾将爱神化为灰烬。据说他又会舞蹈,曾创造了刚柔两种舞。有时他酗酒,便与妻子波哩婆提(雪山女神)共舞。波哩婆提有两个化身,一是难近母,二是迦利女神,有降魔的本领,现在印度一年一度的杜尔迦节就是纪念这位女神的节日。神话还说,湿婆的头发盘作犄角状,当恒河从天而降时,是他用头顶住了洪水的暴发,并让河水沿他的头发,分成八条支流流向人间。有神话说他的脖子呈青色,那是因为天神和阿修罗在搅乱海时搅出了一种能毁灭世界的毒药,湿婆为拯救世界而吞下毒药,当药力发作时,烧坏了他的脖子。
往世书把三大神抬高到绝对高的位置,而其它的神祗如因陀罗、太阳神、
火神等只是这三神的辅助神。三大神各显其能,被印度教视为最高的崇拜,但有时湿婆地位很高,有时毗温奴又占据最高位置,有时三神又地位等同,这反映了婆罗门教在转变成印度教时的变化,也表现了人们对三大主神的崇拜的不同取向。
作为吠陀文学和两大史诗的后继者,往世书收集和扩充了前人的成果,也承袭了前人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同时在内容方面也有许多重复,如天神的故事,沙恭达罗、补卢罗婆娑和优哩婆湿的故事等。小往世书则基本是大往世书的翻版,只是更富有地方色彩和宗派倾向。
印度神话除了吠陀神话,两大史诗,往世书外,还有佛教和耆那教神话,但后者影响不大。
一、罗摩出世及其在阿逾陀城的生活 在印度远古时期,在喜马拉雅山以南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拘萨罗。在它的都城阿逾陀城住着远近闻名的十车王。十车王手下有八个大臣,个个...
因陀罗还打死了阿修罗中最强大的那牟质。 那牟质是檀奴之子,在阿修罗中作战数第一,因而骄横跋雇,不可一世。有段时间他与因陀罗结成联盟,他们发誓,不管是白天还是在黑...
月神苏摩自从成为星辰、祭司、植物、仪礼的主宰者后,不禁为自己的荣誉和权力而忘乎所以了。有一次,他看中了祭主美丽的妻子陀罗,便趁机拐跑了她。 祭主十分爱他的妻子,...
从前,在天界的舞女群中,有一个极为出色的阿普莎拉丝(天女)。 有一次,她在众神面前跳舞,普夫达 (接受许多祈愿的神,因陀罗天的别名) 看了非常满意,特地指派她到...
天女乌婆丝自天界下凡,下嫁布鲁拉帕斯王。婚礼前,乌婆丝就与王约法三章: 别让我看到你赤裸的身躯。 婚后不久,乌婆丝有了身孕。另一方面,乌婆丝在天界时的同伴,乐师...
福身王是声名显赫的俱卢王的第十五代后裔。他们又都是印度人引以为自豪的婆罗多大帝的后代。 福身王的第一个妻子是化身凡人的恒河女神,当初女神嫁给福身王时提了一个要求...
孤儿克拉克父母早亡 ,家里除了兄嫂再没有其他人了 。哥哥马尔克为继母所生,对他冷酷无情。克拉克在家里要忙这忙那:喂牲口、种地、干家务,却整天吃不饱、穿不暖。马尔...
古典梵语时期的神话传说主要收集在往世书里。往世书是梵语文学中以往世书命名的一些神话传说作品的总称,其意为古代传说或古事记,可是为了与历史传说相区别,往世书实际指...
大家一定知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吧?这个神通广大的孙猴子,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斗魔,机智勇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要去的西天,实际上就是我国西南邻邦印...
在因陀罗之后,阿底提生的第八个儿子是苏里耶。他一生下来并没有像七位兄长一样被确认为天神。因为他丑陋无比无手无脚,体宽与身高相等,能像球一样滚动。 他的兄长密特罗...
毛足国发生了大旱灾,整整一年天上没有降下一滴水来,土地干涸,庄稼颗粒无收,举国上下一片恐慌,不祥的恐惧瞅准了每个人的心,毛足国王一筹莫展,祭司们说:只有鹿角仙人...
梵天在创造出宇宙万物之后,十分疲惫。他把宇宙的统治权交给了后代天神和阿修罗们,自己来到一棵桑树下休息。 阿修罗是天神的兄长,拥有强大的军队和无穷法力,他们能千变...
陀湿多是阿底提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建筑神,他的技艺非常高超,创造了很多罕见的物品。他的妻子是属于阿修罗一族。陀湿多有一个儿子三头巨龙毗萨鲁帕和一个女儿萨拉尼尤。陀...
创世之初,至高无上的梵天倍感寂寞孤独,他也需要有人分担他的痛苦与快乐。这样,他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创造出一个女性,取名莎维德丽。 莎维德丽貌美惊人、简直没有第二人...
象城的福身王是天下国王中的佼佼者。他在一次外出中,偶然遇见了一个美绝人寰的女郎。这女郎体态婀娜,细腰丰臀;皮肤黝黑,面容娇好;秋波盈盈,美如莲花;樱口小巧,玉齿...
从前有一个国王,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以致连向天神献祭也抛在了脑后。祭司劝他敬奉天神,但国王对于这些话却是充耳未闻。下至老百姓,上至王公大臣、婆罗门都对他极为...
高西基河畔住着一位名叫毗邦达卡的修士。有一天,一只牝鹿将他排出的小便和水一起喝了下去,而生下一个人类的孩子。这个孩子的额头有一只角,于是被取名为里舒耶舒林伽 (...
很久以前,菩萨投胎为波罗奈国王的儿子。少年时,他在波多西摩学习法术,掌握了一种魔法,可以听懂所有动物的语言。在他二十岁时,菩萨回到波罗奈。父亲虽然把他立为王子,...
夺回被盗的奶牛也是因陀罗的伟业之一。 住在天神和阿修罗世界之处的波尼妖魔部落,从天神那里把奶牛偷走了,赶到远在天边的国度,藏在山洞里。 祭主看到波尼部落盗牛,马...
从前在摩德罗国有一个美丽的公主,她的名字叫莎维德丽。她因为从阎王那里求得了很大的恩典,获得了 忠贞妇人 的美名。 摩德罗的国王马主没有孩子。他很苦地修行,希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