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即狐狸。中国夏代开始,民间就有大禹治水时曾娶九尾白狐——涂山氏的女儿为妻而生下夏朝第一代君主启的传说故事,说明了早在5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视狐狸为吉祥动物加以崇拜了。民间普遍认为狐狸有灵性,能作祟作妖,也能成仙。它们精通道术,能报德,能复仇,同人恋爱,还会捉弄人。同时也能为人医治病痛。许多巫师在进行巫术活动时,也常常说自己是狐仙附体,并以狐仙的名义对病人发号施令,解答问题。旧时,天津在河北建有三太爷庙,天后宫中也有胡三太爷的塑像,常有信徒前去进香朝拜。人们还赋予狐狸一种灵敏机智可爱的性格,喜欢把它想象为善良多情而浪漫的女人,在民间传说或文人墨客笔下的“狐狸精”多是美妙的风情女郎。当然,也有人将“狐狸精”贬为勾引男人的不正派女人。
狐狸精最早以祥瑞的形象出场。说起它们的祖上,那可比现在风光多了。狐狸精对中国第一代王朝 ——夏朝的建立也有突出的贡献。治水的大禹,整天忙着工作,有一次走到涂山,看到一只九尾白狐,意有所动(九尾意味着子孙众多),就在此地娶妻生子。后来,各地的大禹庙都说涂山在自己这里,九尾狐也在这里——抢着跟狐狸精攀亲戚。
狐狸在汉代的地位最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什么的一起成为祥瑞之一,这大概与汉代人喜欢到处跟神仙套近乎有关。还有人上纲上线,总结说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着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但是,狐狸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汉代灭亡之后,祥瑞的在版编目急剧萎缩。狐狸的地位也急剧下降,先前对狐狸的好话全没了,剩下的都是要把狐狸批烂批臭的言辞。按照当时的规矩,一定是用生活作风问题作抓手,所以,狐狸成了著名的淫兽,几乎没法翻身。
修仙术兴盛之后,狐狸又成为修仙的先锋。修仙一要讲究缘分,二要讲究灵气。因为狐狸在动物界的灵性一等一,所以动物修仙的责任,理所当然地落在了狐狸身上。从人这方面看,想修成神仙,却不愿意投入金钱和时间,又懒得研习复杂的的修仙理论书籍,那么编点狐狸精修仙的故事,讲一讲,听一听,也能达到替代性的满足。这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
人不是个个都能成神仙的,狐狸也不例外。狐狸要修仙,首先要举行资格认证。据说是泰山娘娘每年举行一次狐狸精考试,试题不是世俗的八股文,而是讲究性灵的诗词歌赋。只有会写美文的才能成为生员,不通文理的称为野狐。野狐谈禅在佛教里也是旁门左道,修仙的资格证书当然也没份。
成为生员不过是拿到修仙许可证,后面的路还长呢!曾经有一位狐仙对人陈述修仙的艰难:
“我们狐狸要学仙最难,要先学人形,再学人说话;学人说话之前,还要把四海九州的鸟语先学全,无一不精,才能学会人说话。这就要花掉五百年的工夫。而且在这期间,操行得分还要是优。你们人类多舒坦,凭空就比我们少修炼五百年。要是祖上积德,三代都是贵族、名作家,修炼时间还可以打个对折,算起来,有些人只要两百年就能成仙,你们人类还嫌辛苦漫长,不肯用功,真是资源浪费,昏头了。”
狐狸修仙先要炼形,就是炼成人形,我们熟知的 “狐狸尾巴,时不时会露出来”,说的就是炼形炼到一半的尴尬情景。有些狐狸精因为尾巴问题不能成仙,还要请人给她做断尾手术,这样又多少满足了人类的优越感。有的狐狸精已经炼成人身,但头还是狐狸头,晚上修炼时脱下狐皮,等天亮时再披上成为狐狸。
炼形只是完成硬件,还有软件,就是德行的修养。狐狸精为了生存、修仙,不仅要勤于修炼,还要讲求 “修齐治平”。修炼成人形不容易,要是不小心做点坏事,多少年的心血会全都白费。所以有些狐狸精拼命做好事,来积攒点阴德。有一对狐狸姐妹,二十年如一日帮助一位大嫂推磨,才被上帝嘉许,特批为狐仙。
有时,在对待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方面,狐狸精甚至比人还极端。清朝时,山西有一位姓孙的富商,接纳了姓胡的一家租住。孙富翁与胡氏全家一接触,就猜到他们是狐仙。胡氏持家极严,每天都要读《道德经》和王阳明的《语录》,整日讲求心性问题。孙家的人都叫他们 “狐道学”。可是有一天,胡家的孙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对孙家的丫鬟进行性骚扰,丫鬟去胡氏那里告状。胡氏说:“你放心,我会收拾这小崽子的。”
第二天,胡氏一家离奇失踪。孙家的人在他们租的房子里发现作为房租的三十两银子,还有一只掐死的小狐狸精。讲求道学到这种地步,即使朱熹、王阳明再世也未必做得到。
狐狸精的修炼过程与人的修炼过程差不多,也分不同的档次。最高的是吸取日月之精华,内结金丹,然后羽化登仙,但这需要极高的智慧和缘分;其次是采补术,利用人类帮助自己修炼,但是损人利己,往往会遭天谴;第三档是乘人睡觉时,吸取人的鼻息,就像蜜蜂采蜜,自己得到修炼,同时也无损于人类。
修炼经常要与人打交道,所以很容易产生人狐之恋。从狐狸精的角度看,这是为了采阳补阴;从男人的角度看,这也多少满足了自己的欲望。狐狸精行采补术,风险极大,一旦当事人发觉,采取手段报复,狐狸精几百年的努力就要付之东流。(人狐恋爱的故事,我觉得多半是书生们在准备科举考试的时候编出来的,试想一下:一位贫寒的秀才,窗前苦读,有狐仙来打理生活,不仅衣食无忧,还有 “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香艳景象,读书人谁不渴望?)
狐狸修仙真不容易啊!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狐力、财力、物力,还要躲避和尚、道士、捉鬼的钟馗、雷神的追杀。
有一位会作法的和尚,因为有克制狐狸精的法器和咒语,经常四处大捉狐狸精。有时候,狐狸精想来报复他,但是由于法器和咒语的威力太大,它们多半不能抵挡。后来,有一个老太太来求和尚捉狐狸精,和尚拿出照妖镜,确认老太太不是狐狸精,于是放心地跟她走。
不料走到一个湖边时,老太太突然抢走他的法器,扔进湖里,和尚正在懊恼,突然间成群的狐狸精大举出现,一时间板砖横飞,把和尚砸得满脸花。幸好他还记得咒语,狐狸精不能近身,否则小命不保。和尚狼狈逃回庙里,第二天就灰头土脸地溜走了。原来,老太太确实是人,但她女儿爱上了一位狐帅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爱女及狐,于是替姑爷设下了这么个十面埋伏阵。
人对狐狸精也是如此,一只小小的狐狸精,再有灵性也不能跟万物之灵长相比,连狐狸精都能修成正果,咱们人类来练,还不是小意思吗?而且狐狸精修仙,必须借助人类,有人往往因此得到意外的好处:良田美宅,美女在怀,长生不老,这些不都是人类最世俗的愿望吗?
小小的狐狸,寄托了人类多少因为偷懒而产生的理想,你们能不努力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在我国已经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为融入了一个凄美的民间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现在许多青年男女将七夕节作为中国式情人节。 小时候,听老...
从前有条白龙,它非常贪玩,由于龙身太长,在水中嬉戏并不过瘾,于是它就常常变成鱼,潜入水中,在水里优闲地游来游去。 这一天,白龙又化身为一条鱼,跳入河中,在水里优...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中国神话中的生肖猴的故事主要告诉你,在很久以前,生肖猴和老虎是兄弟。 因为猴子救了老虎的命,为了报答猴子的恩惠,猴子和老虎在人的生肖中并排放置。 之后,虎与猴不...
天地玄黄! 黄级最低,天级最高。 而每一品级都有上中下三级别,开山拳就属于黄级下品,是大灵帝国最基础的入门武学,很容易就能免费学到。 想要学到黄级中品与上品的武...
文言文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
传说一 相传轩辕 黄帝 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
传说在清朝初年,关外有个小伙子名叫唐阿里,他不但心地善良,仪表堂堂,而且能骑善射。一年,他随顺治皇帝入关,到湖南一带打仗。战事稍停,大军便驻扎在一座风景怡人的山...
苍山是云南大理有名的地方,很久以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美丽动人的故事。 苍山有十九峰,其中有一峰叫做云弄峰。云弄峰有一潭清澈的、约有两三丈宽的泉水,浓密的...
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女娲补天神话解读女娲补天神话的内核可能是华夏先民烧瓦覆盖房防漏措施,反映的是女...
狐仙即狐狸。中国夏代开始,民间就有大禹治水时曾娶九尾白狐——涂山氏的女儿为妻而生下夏朝第一代君主启的传说故事,说明了早在5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视狐狸为吉祥动物加以...
传说故事一: 当年与宙斯的大儿子阿波罗互相爱慕。终于,有一天阿波罗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对月桂女神的爱恋,对她展开的追求。 可是因为阿波罗自己是太阳神,身体聚集了大量...
中国神话中十二生肖鼠的故事主要告诉你,老鼠和猫曾经是好邻居,但在玉皇大帝的生日那天选择了十二生肖,并且最早的一个排在第一位,并且 总共只有十二个。 一天结束后,...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的传说已经流传了千年,无论是在人们的心中还是史学家们的考证中,她一直都是自远古以来人们尊崇的一个女神。 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她曾经很有可能真实...
据说在开天辟地的时候,人们不懂得种地,天上下雪就是白面,下雨就是油,随便接随便吃。那时候,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成天东游西荡。 这天,玉皇大帝想看看人们的心眼儿怎么...
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文化传承中,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有很多种神兽,如白泽、夔、凤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鸟、毕方、饕餮、腓腓、诸犍、混沌、庆忌...
在中国神话十二生肖龙的故事中,古代的龙没有角,当时的龙生活在地上。 身体强壮,飞行能力强,游泳好,想成为十二生肖,也想成为百兽之王,取代老虎的地位。 于是,天下...
故事讲在很久以前有一天,大龙和精卫、小太极一起到远古时代去玩,居然看到了传说中能顶住上天、撑开天与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丽的女娲娘娘,甚至看到女娲补天的过程。那真...
传说在很久以前,东北某地的花脸沟有一个十来户人家的小屯子,在这里居住的人都以打猎为生。他们每次打猎回来,都把采到的山货和打到的猎物交给屯子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部落...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我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尽力填平大海。《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它的姓名叫精卫。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