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8年,在你风华正茂的35岁,我7岁。我们家穷得丁当响。那时候,最深刻的影象是你整天抱怨工作的单位,一家国营西餐厅。作为一名厨师,你不满这个餐厅好久了,可是辞掉公职再找工作却不轻易。当有一日,因为一道牛排你和经理发生争执,在你把“辞职”两字说出口的时候,马上,全餐厅的人都热烈欢送你,你也许是第一次体会到众叛亲离的滋味,但你说,真是畅快。
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段很稳定的失业期。打麻将成为你的每日必修课。你倒是不总输钱,每日还能赢点儿小钱,拿给我妈买菜,大概给我买零食。钞票在小卖店的橱窗里换成为更多的零钞和跳跳糖,跳跳糖在舌尖上碰到口水发生小小的爆炸,那种微痛、刺麻以及甜甜的橘子味道,是我童年时代唯一觉得温馨的回忆。
老师要全班的学生写下家长的职业。我先写“厨师”,然后涂掉,又写“打麻将”,7岁的孩子不懂打麻将不是一种职业。老师叫我站起来,她用异样的眼光看了看我,然后叹了口气,又让我坐下。我不知道这意味深长的一路一坐意味着什么,但却体会到了当中的那丝同情。我那时便发誓要做全班最好的学生,要让他们瞧得起我,纵然我是一名赌鬼的闺女(daughter)。
2
一个晚上,输掉了家中一切的存款,和妈妈大吵一架过后,你决定罢手。我在楼下的公用电话亭看到你,你在给谁打电话。我听到“出国”“签证”之类的字眼,问你要去哪里。你拍拍我的头说要去一个发大财的地方。
你带我去你工作过的国营西餐厅,要了一桌奇异而昂贵的早点。你跟我讲,钱对于人来讲,并不是那么主要的东西,做人不要被钱的事吓到。
然后在那年冬天,你收拾了―个大皮箱,跟我妈说等你发达了返来接她和我,模样甚像电影里黑社会的老大。那时候我读了一点点《水浒传》,觉得你有点儿像我心目中的林冲,一个现代浪子版的林冲,不同的是你“落草”的地方是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4年后你从欧洲返来。跟你出发时一样,依然那个大皮箱,钱没赚到,倒学会了外国式的牢骚。你说厨房里讨生活不是件轻易的事,菊苣得削得像雪纺一样薄,连续8小时不停地把胡萝卜转成橙色的小足球,给牛舌剔筋,给腰子刮油,给猪肝去膜。你说作为堂堂一名大厨到比利时成为个小工。
你说这些时笑逐颜开,宛如彷佛那些窘态与你无关,只是―个玩笑。11岁的我带着早熟的心态默默地评论你――爸爸长大了。
3
你终于认命做了一间小餐馆的厨师。你总说自己的厨艺有多好,但是险些没有人记得哪些菜式是你做的。多年以后,当我成为一名记者,带着版面就要开天窗的美食版同事去采访你时,你滔滔不绝地报告着关于厨房里的一切,那时候我才发现你的孤独。
我给你买了一架傻瓜数码相机,鼓励你把做的菜上传到博客里。点击量起初很小,只有我的狐朋狗友来捧捧场。可是你却兴奋极了,(www.xigushi.com)锲而不舍地更新着。老派的西餐做法有些已经过期,但依然吸引了一批古怪的粉丝,他们浏览你。这也许是你一生做过的最光辉的事儿。爸爸,你从没有做成功任何一件有益的事,但是你起码在自娱自乐方面战胜了许多寥寂的老头子。
有一日,我看到你博客上贴出了一只蛋糕,上面写道:
"庆祝闺女30岁生日。作为父亲(father),从来没有自动给她过一个生日;作为厨师,从没有给她做过一次生日蛋糕……"是的,我已经30岁了。那天带着孩子和老公回到家中,对着那个蛋糕,我很想说上一句谢谢爸爸,可最终说出来的却是句很没良心的“还这么麻烦事干什么”……而你也以逗孩子为借口躲开了本该有的煽情对话。
夜深了,我抱着孩子睡了。按平时的习惯,妈妈总会过来给宝宝掖掖被角。但是这一天走过来的是你,半梦半醒中,我知道你在阴郁中待了3秒,然后弯身,我以为你是为宝宝但却是为我掖了掖被角,然后轻轻关闭门离去。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泪一会儿就涌了出来。
他一直与父亲没有多少交流,他们彼此都是沉默寡言的人,他一路读书顺畅,几乎没有让父亲费过多少气力。事实上,即便是他有了问题,也不会去找父亲,更多的时候他选择自己独...
她最早的记忆,是在三岁左右。她能清楚地说出当时的人与事,这一点让很多人惊奇。三岁的小人儿,走路尚且不稳,但每天却摇摇摆摆地独自上路,且很有主见地,朝着一个方向奔...
正月间,我和爸爸去舅公家拜年的车上,爸爸给我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个男人,当他还是个舅舅的时候,在他的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事件的起源来自一个民间迷信,大致是这样...
那年,她十岁。十岁生日那天,她的爹再也没有从井下上来,瓦斯爆炸后,她的爹,永远的离开了她和娘。娘几乎哭瞎了眼睛,一年之中,头发全白了。娘说,孩儿,娘带你走人家吧...
父爱是有滋味的,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甜美。 1992年大年三十,四处传来鞭炮声,人们沉浸在一片节日的喜庆氛围中,可他感觉到的却是一种无边的忧愁与苦涩。 他盛了一碗...
不知这是第几次动员父亲进城了。白天,我追着父亲的脚步从坡上到田坎,又从田坎追到沟渠。父亲扛着锄,这里铲一下,那里挖两锄,其实土里一根草也没有,在我看来他的动作完...
我的“青春期”我的青春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从杨逸远正式离开我和妈妈那一天算起吧。杨逸远是我的父亲,只是自从记事起,我从来没有喊过他。我想,我对杨逸远全部的...
我一直没有发现,其实自己很爱您。您和妈妈在我中学时离异,我跟弟弟后来选择跟妈妈住,因为我们不擅与您相处。我考高中的时候,您写了一封信要我去考您住的镇上的那所高中...
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
清晨6点,在天津的一条街道上,宋宏磊扛着—袋馒头,大步地向前奔跑。他已坚持了3个月,还要继续奔跑下去。因为,女儿需要肝移植,他的肝最匹配,但他有脂肪肝,只有通过...
父亲一生对钱守得很紧,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可一辈子下来,父亲没存下多少钱,反而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很早就得了高血压。母亲一生对钱看得很淡,时常穷大方。母亲...
他真的是一位非常笨拙的父亲。这是一个大型综艺节目,类似于各种选拔赛。台上一个个帅哥靓女,或歌唱,或舞蹈,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才艺发挥到最好。精彩之处,台上台下...
一段骑行,拍下一个能够表现两代中国人的故事——讲起故事的缘由,父亲孙立军这样开篇:“我50,女儿18,从来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原来这个可逗可玩可骂的姑娘很快会变...
母亲说我出生的时候,欣喜若狂的父亲跑遍了医院所有的房间,告诉每一个人他有儿子了。尽管从母亲的叙述里我知道他很疼我,但在现实中我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感受。记得我5岁那...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
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一对父子。父亲40岁的样子,儿子10多岁吧,都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我见过他们吃饭,一人端着一个大碗,吃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应该都是别人剩下...
一我和他一直都没有共同语言。我总怀疑自己是他捡来的,但事实上,我的确是他亲生的儿子:有与他一样棱角分明的脸,一样淡漠冰冷的神情,甚至眉毛的走势,都是一样的倔强而...
我父亲是长在改革前后的农村娃,在三兄妹中排行老大,所有很多事都由我父亲扛着。上学前要割猪草喂猪,然后趁着天微亮的光线踩着泥路上学,放学后来不及完成作业就背着用旧...
一 2005年,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人群里很容易看见他,个子很高,脊背挺得笔直。 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