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父祝员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日,祝员外说:“我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让女儿到杭城读书去吧。”大嫂为人忠厚,听了之后,没讲啥。小嫂说:“小姑杭城读书回来,必定外甥抱回来。”听小媳妇这样讲,祝员外也有些不放心。祝英台说:“爹爹,侬放心好啦。我有一对花鞋,一只交给小嫂,一只带在自己身边,如果两只花鞋变颜色,必定外甥抱回来,两只花鞋没变色,我清清白白回家来。”祝员外说:“好咯。”祝英台动身读书去后,小嫂把留下的一只花鞋丢进阴沟里,心想,就算侬正派,不抱外甥回来,花鞋的颜色也会变。
梁山伯比祝英台早到杭州读书。祝英台去杭城那天,学堂正巧放假,梁山伯到外面游玩,遇到头戴书生帽、脚踏靴子、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两人越讲越亲热,就结拜成兄弟,一同去学堂。在同一书房读书、同桌坐、同床睡,一个叫其师兄,一个叫其师弟。
一日,学堂放端午假,两人外出游玩,走到半路,祝英台讲:“师兄,我有点尿急。”梁山伯讲:“侬去撒嘛!”“这里没有蹲坑。”“后生撩起衣裳撒好啦。”祝英台讲:“侬人呀,也算是读书人!我们不是田头百姓,日有日值神,夜有夜值神,污气冲天怎么行? 一定要有坑子,没坑子也要蹲着撒。”从此以后,梁山伯撒尿也蹲着啦。
还有一次,梁山伯讲:“贤弟,我怎么胸脯平平,你怎么胸脯高挺?”祝英台讲:“贤弟,我怎么胸脯平平,你怎么胸脯高挺?”祝英台讲:“古话说,男人奶大做宰相,女人奶大好生养,侬以后没得做宰相,我明朝好做宰相了。”这样一说,梁山伯信以为真。
有次两人夜里困觉,梁山伯脱衣裳是点灯脱,祝英台要灯吹灭后脱。梁山伯问:“贤弟,侬脱衣脱裤为啥要灯吹灭?我们后生家嘛,随便脱好啦。”祝英台讲:“侬这人,真不懂规矩,我们读书人,不好点灯脱。”从此以后,梁山伯也灯吹灭后脱衣脱裤啦。
夜里困觉,祝英台脱了鞋,袜子还要穿着。有一日,梁山伯脚伸过去,碰到祝英台的脚,讲:“咦,天气这么热,侬袜还穿着?”祝英台讲:“我们读书人,困觉不应该乱动。”梁山伯想想又伸手去摸腿,讲:“侬皮肤这么滑,我的皮肤糙糙的。”祝英台听了真担心以后要露出马脚。
第二天夜里,祝英台说:“梁兄,我给侬讲,以后我们困觉,我困里半边,侬困外半边,当中放碗水。水倒里边,是侬倒的,水倒外边,是我倒的。谁倒了一次,就罚谁一锭墨、一刀纸、一支笔。”梁山伯家里不富裕怕罚,以后困觉时都非常小心,紧靠床边。祝英台知道他家里穷,隔三五日故意把水碰倒一回,自罚墨、纸、笔,有意帮助梁山伯。
这年的中秋节,学堂放假三日,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到紫金山去游玩。山下有个凉亭,八月里花开得正鲜艳,祝英台摘了两朵,讲:“梁兄,这两朵花侬猜是啥花?”“八月桂花。”“这两朵花有雄雌,哪朵花是雄,哪朵花是雌,侬认得出吗?”梁山伯讲:“我认不出。”“侬这读书人,一点都不懂,我说给侬听,这叫雄,这叫雌。我和侬两人也有雄雌,侬是雄,我是雌。”梁山伯讲:“阿弟,这侬错啦,我们两人,一个是祝家根,一个是梁家根,怎么好分雌雄?”
紫金山下有个八角凉亭,两人在石凳上坐下休息。祝英台靠拢过去,梁山伯让开。祝英台说:“梁兄,我坐拢,侬让开,我人臭是不是?”“不是臭,我们坐要坐得循规蹈矩。”祝英台讲:“我坐拢跟侬讲两句真心话。”“真心话?”梁山伯坐拢过来。“我看侬容貌蛮好,我屋里有个阿妹,我到杭城读书时,妹妹跟我讲,侬杭城读书,有好的书生,侬阿哥给我作主做媒好啦,现在我把阿妹配给侬,我做媒。”梁山伯讲:“贤弟,这你做不了主,就算侬妹妹真心,还有侬大人呢!”“师兄侬放心好了,大人肯定欢喜我做媒。”“可做媒无聘怎行?”“我妹妹的一只花鞋交给我,可以为聘,另一只花鞋妹妹留着,妹妹只认花鞋不认人,花鞋到丈夫到。证人嘛,可以请师母为证。”梁山伯说:“好的。”祝英台把花鞋交给梁山伯,花鞋只有一点点大,梁山伯想想,心里很高兴。两人回转学堂请师母作证婚人。
不久,祝员外几封书信催促祝英台回去。梁山伯十八里相送到长亭。梁山伯送罢回学堂,师母告诉他英台是女的,阿妹就是祝英台,梁山伯知道后马上动身,去会见祝英台。
祝英台回家后,忙去拜见爹爹:“爹爹,我回来啦,侬为啥写信催我回?”“只因马家来做媒,不知你是否喜欢?”祝英台讲:“我巳自配婚自做媒,找了同窗梁山伯。”祝员外听错了,把“梁山伯”听成了“两三百。”祝员外“嘿嘿”一声笑,心想,哪有找两、三百个老公的,以为女儿在讲笑话,因此也没有在意。就接受了马家的聘礼,喝了马家的酒。
祝英台又去见小嫂,讲:“阿嫂侬讲我杭城读书回转来,必定外甥抱回来,侬鞋子拿出来,看看颜色变没变?”小嫂赶快偷偷地把鞋子从阴沟里拿出来,一看,鞋子仍然崭新。这时,小嫂只好红着脸对英台说:“鞋子颜色没有变。”等了一会儿,小嫂反问:“侬那只花鞋呢?”英台答道:“我的那只送给了同窗梁山伯。”
梁山伯赶到祝家,得知祝英台已经许配给了马家,气得口吐鲜血,不久就死了。
梁山伯死的那天,刚巧马家花轿来抬祝英台,祝英台无奈,只好里穿白,外穿红地上了轿。
花轿经过梁山伯坟头时,祝英台立即下轿,跪在梁山伯的坟头上哭着叫:“梁兄,侬显显灵,我跟侬一道去,做鬼也要配夫妻。”这时,天上玉皇大帝令雷公打开坟墓。坟墓刚刚裂开,祝英台一下子跳了进去。随即坟墓又合拢如初,只见坟里飞出两只蝙蝠,一雄一雌,双双飞到天上去了,人们说,这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精灵。
俞正财 讲述
于海辰 记录整理
流传于浙江舟山一带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
(印度尼西亚)从前,苏门答腊岛上有个贫穷的农夫,在他那一块小小的土地上,长着一株独一无二的香蕉树。这天,和尚、医生、高利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
从前,岩坑人到董村亭下去,要走一条盘山小路,从龙化寺院门口经过。如果,顺着势开一条横路,走起来平坦,还要近好几里,可是龙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
在丰润县城的东南方二十里处,有一个村庄叫金川院。金川院本是常庄一个姓王的大财主所建,有一天王财主闲来没事到村外溜达,当他
很久以前,中国东北部有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其中下游南岸有一个繁华的小集镇,叫乌龙寨。乌龙寨有近千户人家,有种田的、打渔的
传说南宋初年,家住杭州过军桥珠儿巷(今鼓楼附近)有一青年店伙计名叫许仙(也有叫许宣的),在一年清明时节,去灵隐附近上
在安溪西坪瓯村,有一个美丽的仙湖,湖畔山崖上生长着一种奇异的兰花,有一位摘茶采花的小女孩为了采到一枝奇异的兰花,她掉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 阿牛家里很穷, 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 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
某岛上有一个懒汉,名叫东条敏郎。他从早到晚都躺在草席上,嘴里不知在说些什么。 东条敏郎,你一天到晚在说什么?邻居小
草原上,并排着两个帐篷。在一个帐篷里住着个普通的贫苦牧人,而另一个帐篷里住着的是一个有钱的牧人。他们各自有一个儿子。
话说魏武帝(曹操)年少时,和袁绍都喜欢仿效侠客的作为。有一次去看别人家娶媳妇,小哥俩就悄悄地潜入这新婚家的园子,到了半夜十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罗布,他有一百个银币的财产,而且力气比牦牛还大,就是胆子小,象老鼠一样;另一个叫塔青,穷得家里只有一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京都城有这么座庙,庙里新来了个小和尚。这个小和尚,名字叫一休,年纪还不到十岁。 因为一休是新出家
清同治四年八月十七日,一起震惊北京清政府官员的大案:藏在清宫军事部内院的太平天国前国王洪秀全的金失踪并被盗。那正好是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失陷后的一年。事发后,慈禧太...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来洞。地处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颇洞天福地之气象。它虽以洞名,其实近代以来较为吸引人的是道观园
有个叫田庄人家的小伢儿去蒙童馆读书,走了一段路,看天要落阵头雨了,就拼命价跑,半路里有一个破冷庙,伊就跑进去躲雨。刚
古时候,苗家有个药匠,名叫侍司懿,本事真了不起,啥病都治得好。吃他的药,不光治病,还能延年益寿。那时候的人,都能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