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康说话了,只有一个字,不是“爸”,也不是“妈”,而是“鸡”。
她看着小康薄薄的嘴唇因为这个发音轻启,还没有合上。她再次拟声:“喔——喔——”
她看着小康,小康看着别处。客厅的挂钟每一秒的声响都像是加重了呼吸。
她看着小康的嘴唇,小康像是在收集什么,3分钟之后,他再次清楚地说出了一个字:“鸡。”
她第三次学鸡叫。这次,她等待了很久,小康坐在沙发上玩魔方,任她不停地“喔喔”叫,不肯再说了。
半个小时后,母亲提着菜回来了,有点不相信小康会说话了。母亲也学鸡叫,小康愣了一下,字正腔圆地说:“鸡!”
母亲的泪哗地流下来,边哭边骂王建不是个东西。王建是小康的爸爸。母亲骂的也是她想骂的,不过她还是制止了母亲。她笑着说:“当心小康学会骂人啦!”
这个中午她高兴坏了,忘记了昨天带着小康找幼儿园的不快。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这一年多的时间,她每天像机器人一样重复说话,重复动作,重复表情,就像十月怀胎的女人,哪个不是等着分娩的好消息?
小康出世时没哭,护士洗去孩子身上的血污抱给她看,那么眉清目秀。
小康很少哭闹,看见的人都夸:“这孩子真乖呢!”
当时她没觉得太乖也是异常。许多孩子1岁时就会牙牙学语了,她有点着急,不过老人说男孩儿嘴笨,开口迟一点也挺正常。小康一岁半时还是不会说话,她不能再等了,抱着他去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医生很谨慎地说:“可能是自闭症……”
这句不太确定的诊断让她剧烈恶心。于是,他们带着小康去北京、上海,确诊了,就是自闭症,也叫孤独症,也叫“星星的孩子”。这是世界性难题,无药可医。
2
她不容分说地辞了职,顾不了繁花似锦的前程,和小康一起住进了上海的训练机构,一住就是5个月。
那5个月的训练对于小康没什么效果,或者说效果她没有发现,可对于她却很重要,这样回家后,她才有办法,比如一点一点抓住小康的目光,在他目光游离时跟着他的目光挪动自己,这是凝视课——目光的抚摸。
她像复读机般重复拟声,学老虎“嗷呜”,学猫“喵喵”,学青蛙“呱呱”,学鸡“喔喔”,学狗“汪汪”,学火车“哐哧”。
她给小康念泰戈尔的诗:“我把糖果放在你的手心,你贪婪地咽着口水,我的孩子。为什么美丽的花瓣包绕花蜜?为什么树上的水果如此甘甜?我找到了答案,当你把糖果吞下的那一刻。我轻轻地吻过你的脸颊,你笑了……”
3
小康会说话了,这消息她只捂了3个小时,还是告诉了王建,她想让他高兴。
半年前,她和他的婚姻走到了头,没有背叛,只是他到了崩溃的边缘。
她说:“离了吧,剩下的事情交给我。”
气氛好得让人想哭。他们去民政局换了证,一对夫妻就此一个成了前夫,一个成了前妻。他只带了几件换洗衣服,坚持净身出户,一个星期后,他打电话说他在去往南方的火车上,想换个环境奋发图强。
这次,她怒火冲天,第一次有了抱着小康跳楼的念头——迄今为止,这是唯一的一次。后来,她因为这个念头内疚了很久。
小康说的第二句话是:“吃饭。”自此之后,像是打开了某个神秘的闸门,尽管小康还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可他会喊妈妈,会指着肚子说饿……
小康进步很大,可这还远远不够。
她在网上看了一部电影《我和托马斯》。托马斯是一条狗。6岁的自闭症男孩儿凯尔不跟妈妈说话,不让妈妈抱,不让妈妈亲吻。为了照顾他,妈妈放弃了工作;因为他,爸爸和妈妈的感情一团糟。这时候,一条狗出现了,这条狗改变了男孩儿,也改变了这个家庭……
她看得泪水涟涟,心想,也许小康也需要一条小狗?
她在为小康开的博客里记录着小康的点点滴滴,偶尔也会贴几张小康的彩笔画,虫子、鸡、小猫,不管画什么都是俯视的角度,有点像航拍,也许这是“星星的孩子”的不同凡响之处吧?
她默默地写,不想引来了一个人,叫林治。林治留言说,看起来小康喜欢动物,但最要紧的是让小康对人感兴趣。这是一个金句。
小康对动画片没什么感觉,可喜欢看《动物世界》。林治建议她直接陪小康上幼儿园小小班,和比他小的孩子在一起。
费了不少力,说了很多好话,上幼儿园的事也没着落。
半个月之后,总算有家私立幼儿园肯接收小康,但有要求:不能跟其他家长说孩子有自闭症,而她的身份是不领工资的生活阿姨。
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小康不唱。
老师教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康不唱。可小康坐在一群孩子中间,这多好啊!
有天清晨,她忽然像是找不着自己了。她去挤公交车,正是上班高峰,被夹在人堆里,她好像才有存在感……
4
王建来电话说准备成家了,她没惊讶,说:“小康会喊爸爸了,不过,他喊的是另外一个人。”王建听她这样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像是一种解脱。
她不是要在口头上占上风,而是林治跟她和小康见面了,还牵着个小女孩儿,也是“星星的孩子”,神奇的是两个孩子一见面就拉起了手。她和他像欣赏一幅画似的看着,然后,眼泪满眶。林治也离异了,像是老天要成全什么。
他们一点点接近,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两个孩子,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家。
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孩子会怎么长大,长大之后又会怎样。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有挂念,她像是回归女人了,而不是单纯的母亲。
那天黄昏,他们带孩子去看电影《海洋天堂》,一位父亲为了让自闭的儿子留在最喜欢的海洋馆,教儿子坐公交车去海洋馆,擦地……这位父亲病得严重,却背着龟壳扮成海龟,陪儿子游泳,跟儿子说他将会变成海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位父亲走了,而儿子学会了去海洋馆“上班”。
两个孩子看得心不在焉,他们安静地看着,没有流泪,只是手紧紧握在一起。
从电影院出来,他们在广场上坐了一会儿,她抬头看,他也抬头看,满天的星星,忽然有一颗划了过去。她缓缓低下头,他揽她过来,脸偎在一起,都是湿的。然后,他们把孩子们揽进怀里……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
1是那个电话,改变了我和他接下来的余生。电话是母亲打来的。她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地说:你快回来,今天就回来。我匆忙请了假,在往老家赶的路上,那块我以为早就遗忘的伤,...
罗莎琳是一位性格孤僻的13岁少女。在她还不谙世事时,父亲就因故去世了,母亲索菲娅一手将她抚养大。因为贫穷,罗莎琳常常受到许多人的歧视和欺侮,久而久之,她对母亲也...
阿兰从小爱吃红烧鲫鱼。每次吃红烧鲫鱼,阿兰妈总是将鱼的中段挟到阿兰碗里,然后将鱼头挟到她爸爸碗里,鱼尾巴挟到自己碗里。阿兰奇怪的问:“鱼头肉也没有,鱼尾巴全是刺...
一直想写篇文章,来记述母亲与鱼的故事。平时忙,有点时间,拿起笔,眼里噙着泪,笔始终落不下。提起母亲,过去的一幕幕如电影般在脑海里放映。说起母亲与鱼的缘分,不得不...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当上帝又让一个生命诞生时,便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天使舍弃了在天堂的美好生活,到人间去保护那个弱小的生命,养育他们长大,孩子为了感恩,称呼那个...
翠花和树生这一对年轻夫妻来自北方一个小县城,已经在这个大城市打了好几年工。他们远离家园,除了赚钱外,还为了躲避计划生育,他们想赶快生个男孩。自从翠花的肚子一天天...
一屋子里空荡荡的,沈姨不在家,手机落在家里,估计她又去了昌平常去的那些地方。两个月前昌平去世,从此沈姨就跟丢了魂似的,整个人心不在焉,我真担心她出事。到几个熟悉...
114岁那年秋天,我偷偷去医院验了血型。化验单上那个鲜明的“B”刺痛了我。因为我知道,父母都是O型血。彼时,我和母亲的关系极度恶化。每次和她争吵完,我总怀疑,我...
燕子上高中那年,大卫带上丽娟去周庄旅游了。半个月后,大卫独自一人回来了。他告诉燕子,说妈妈在周庄找了一份工作,不回来了。“周庄?这么远啊……”燕子撅着嘴,嘟嘟囔...
(一)镇上有位丑娘,总在垃圾堆里翻翻捡捡,佝偻着身子,有时肩上背着一长串脏兮兮的可乐瓶或易拉罐,有时拎着一些硬纸盒或旧报纸,住在傍墙的一间阴暗潮湿的简陋棚屋里。...
明天就是周五了,艾薇儿有些发愁,今天上学时,班里新转来的男孩儿凯森竟然向她发出邀请,请她明天放学后一起去看场电影。这还是男同学第一次和她约会,她欣喜不已,却不知...
现在,吃鱼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一位老乡从集市上买回来几条活鲶鱼,照例放在大锅里烧水活煮鱼,眼看着鱼在沸水中狂蹦乱跳,绝望地探出头来,大口地呼吸着空气。但其中有一...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
没人知道她们从哪里来,没有名的女人和孩子成了淮河村的一个谜。女人白天总用一根长竹竿在河里探来探去,晚上则一个人坐在河边或坝头上,对着河水发呆。女人住在村西头靠近...
打从记事起,每次我们兄妹3个吃饭时,母亲总是催促:“快点吃,不然饭凉了!”我们刚加快速度狼吞虎咽时,母亲又说:“慢点,别噎着了!”于是我们又放慢了速度。我心里纳...
母亲来电话时,费德兰正忙得不可开交。“下班后,你带我去姨妈家拿下收音机,晚上我要听广播。”母亲说。望着窗外飘着的雪花,费德兰试探着说:“今天太冷了,我们改天再去...
自从父亲离开人世后,他就很少再回家了,尤其是近些年。偶尔,他也会想起那个独自待在家里,孤单且寂寞的继母。他6岁时,父亲以感情不和,和母亲离了婚,受到挫折的母亲很...
1.寂寞出租屋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便宜又合适的房子,我才不会住到她这里。房东老太太简直啰嗦得要命。吩咐我将鞋子放在什么地方,怎样收拾房间,不能随便带人来住,不能大...
另类的妈妈14岁那年,父母离婚了,我被判给了妈妈。判给妈妈不是我情愿的,妈妈常年在外奔波,我是爸爸带大的。妈妈是“妖精”女人,“妖精”,是奶奶对她常挂在嘴上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