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时期,出了一位名叫刘琨的英雄。他喜欢与一些有志气的年轻人结交,讨论天下大事,要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博得个青史留名。
一天,他得知朋友祖逖[tì]已经当上了朝廷的官员,心里着急起来,就给亲属写信说:
“我每天都是枕着兵器躺在床上,一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为朝廷出力,杀退贼兵。可惜祖逖比我先一步去建功立业了!”
刘琨到了二十六岁的时候,也被朝廷委任为官员,为司隶从事,一直做到着作郎、太学博士、尚书郎。
在刘琨担任并州刺史的时候,晋阳闹起了灾荒,很多老百姓因为找不到吃的,活活饿死了。灾民没有办法,只得携儿带女逃往南方,剩下的人家不到两万户。贼寇也趁机作乱,百姓们吓得不敢出门。
刘琨得知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招募了一千余人,带领他们去晋阳平乱。平乱之后,刘琨派人将尸骨好好埋葬,重新修造衙门、庙宇,让百姓耕种土地,派军队对他们进行保护。不久,灾区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人口也增多了,又能听到鸡鸣狗叫之声了。
不料,胡人想到晋阳劫掠财富,派兵将晋阳城团团围住。城内只有很少的一点儿军队,没有力量杀退贼兵。大家非常焦急,刘琨表现得非常镇静。到了夜间,他趁着月光,在城楼上吹起箫来。刘琨的箫声悲切凄凉,如泣如诉,城外的胡兵听了,一个个凄然长叹。
到了半夜,刘琨又吹起了胡笳,那乐声使胡人暗生思乡之念。其实,胡兵来打仗实在是身不由己,他们之中,哪一个不想念亲人呢?他们想着家乡,全都流下了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刘琨又吹起了箫,胡人再也受不了了,纷纷骑上战马,回家乡了。
【注音】zhěn gē dài dàn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解释】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用法】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枕戈坐甲、枕戈以待
【反义词】醉生梦死、高枕无忧
【年代】古代
【例句】这支英雄舰队,枕戈待旦,日夜守卫在东海前哨。
故事中的刘琨不论遇到了什么紧急的事情,都是不慌不忙,这样做非常好,因为人在慌张的时候做不了理智的决定。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点,第一点就是情况再紧急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尤其作为首领,更加不能乱了阵脚。第二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要有戒备心,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长绳系日的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皇帝,一直痴迷于长绳系日的传说,以至于寝食难安——他想用一根绳子把日拽到皇宫,因为上面满溢着金水。 经过内阁大臣的一番筹划,他下令...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正遇上鲁襄公逝世,晋平公借口为...
始作俑者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
一成一旅的成语故事 范蠡与文种商议,他们知道吴王夫差好大喜功,只要投其所好,夫差就会接受越国投降的。只是吴国大夫伍子胥具有远见卓识,谋略不凡,担心他会从中阻碍。...
一枕黄粱的成语故事 唐人传奇小说中,有一篇《枕中记》(沈既济作),内容大意是: 青年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翁,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翁...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成语故事 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指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出自 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去世,临死前他把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为了履行对先主的承诺,诸葛亮殚精竭虑,全心全意地辅佐后主刘禅,事必躬亲,...
卖剑买牛的故事 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
程门立雪的故事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
鞭长莫及的故事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
望门投止的故事 东汉时,山阳高平(今山东兖州一带)有一个叫张俭的人,字元节。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张俭出任山阳东部督邮(官名,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
见微知著的故事 箕子是朝歌古代名人,其洞察力之强气节之高为后人称道。 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称他为殷纣王。年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
一目十行的故事 南朝梁武帝非常爱好文学,他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开始识字读书,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儿子这么好学,梁武帝当然很高兴。有一次,...
大智若愚的成语故事 英国的温莎公爵曾经主持了一个招待印度当地居民首领的宴会。在宴会结束的时候,侍者为每个客人端来了洗手盆。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印度客人看到那精巧的...
侃侃而谈的成语故事 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
矮子看戏的成语故事 释译: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
惩前毖后的故事 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登基时间不长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岁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协助处理国家大事。 对此,武王的另外两个弟...
自欺欺人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
蝎子的大钳子的故事 蝎子举着两个大钳子耀武扬威地到处闲逛,它一边走一边嘴里嚷嚷着:“让开!让开!谁敢挡我的路,我就用我的大钳子,咔嚓!咔嚓!” 这时一棵小草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