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咸宁三年(公元277 年)八月,晋武帝司马炎封司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军事。赵王司马伦到任后,滥封官爵,只要是王亲宦戚、亲信部属,即便是奴卒厮役,亦封以爵位。因此,每次上朝,貂蝉盈座(古时大官的官帽上,有蝉形图案的金铛为装饰,并插上貂尾,称为“貂蝉冠”),殿上挤得满满的尽是“大官”。当时老百姓看不惯这股腐败之风,编歌谣讽刺道:“貂不足,狗尾续。”貂尾是珍贵的皮毛,因为司马伦的滥封,大官太多,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巴代替。腐朽的西晋王朝,只维持了五十二年就结束了。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密谋策划,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由于是靠这种手段当上相国,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管,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皇帝时竟达近百人。真是官职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也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
【注音】gǒu wěi xù diāo
【出处】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十八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铺;狗尾续貂。”
【解释】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
【近义词】佛头着粪、鱼目混珠
【反义词】凤头豹尾
【年代】古代
【例句】你这部小说已经写了大半,请我继续写下去,我怎敢~。
关于狗的成语故事:狗尾续貂寓意
晋武帝的叔叔司马伦很有野心,但是却没有一点统治朝廷的才能。自己当上了皇帝以后,把亲戚同党甚至是奴仆,小卒都滥加封赏,朝廷上上下下全都是大官。原本大官都是帽子上的饰物都是由貂尾制成,貂尾不够用,只能用狗尾代替,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呢!
从前有一个很凶的猎人,养了一只猎狗,但是每次都只给猎狗少量的食物。
有一次,狗实在大饿,偷吃了一点猎物。
没想到被猎人发现了,猎人拿起猎刀要将其杀死。
不料,猎狗一时害怕,从园子的很高的围墙也是唯一的逃生之路跳出去了。
猎人惊讶极了道:“狗急还能跳墙!”
狗急跳墙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gǒu jí tiào qiáng
【出处】《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解释】狗急了也能跳过墙去。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用法】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垂死挣扎 穷鼠啮狸 困兽犹斗 孤注一掷 铤而走险
【例句】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防阶级敌人~,做垂死的挣扎。
关于狗的成语故事:狗急跳墙寓意
猎狗东躲西藏,慌不择路,被逼进高围墙。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急中生智,突然纵身一跃,越过高墙,终于死里逃生。“狗急跳墙”这个词在词典里也许是作为贬义词而加以诠释的,词里含有讥笑狗。但是从某个方面来说,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激发了自己的潜能,救了自己一命,也未尝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只不过我们不要做危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就好。
吃过午饭的狐狸很无聊,就独自一人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忽然闻到了诱人的鲜肉香味,他顺着肉香味望去,看到几头狮子正在撕吃着一头野牛。
看到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吓的狐狸连大气都不敢出,悄悄的偷趴在浓密的草丛中,胆战心惊的偷看着狮群,焦急地等待着狮群的离去。
吃渴了的狮群陆续离开找水喝去了,狐狸小心谨慎的站起身,探头探脑的用眼睛环视一圈,确信狮子都已离去,就大摇大摆的从草丛中钻出来。
他走到野牛尸体旁,准备带些肉渣回去当晚饭。这时他的好朋友狗,睡过之后出老寻找食物;狐狸看到了,就大声叫唤道:“喂,狗大哥,快过来啊!这里有很多肉!”狗听的狐狸的喊叫,一溜小跑过去。
狗刚跑过来,狐狸就捡起其中最好最大的一块剩肉递给狗说:“今天我请客,你慢慢吃吧。”狗接过狐狸递过来的肉,感激的眼泪都流了下来说:“谢谢,我的好朋友。”
狐狸又从肉堆中捡了一块,对狗说:“我有事先走了,你慢慢在这吃吧。”
喝饱水的狮群中的老大回来看食物,看到狗正在大口大口地吃自己的猎物,很是生气。就走到狗的身旁,二话不说,抓起狗的尾巴,一下扔出几丈开外,狗从半空中落下来,摔折了一条腿。
狗趴在地上,疼的流下眼泪,心里骂道:“好啊,狐狸。我说今天你怎么对我那么大方,原来是拿别人的东西哦。”
狐朋狗友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hú péng gǒu yǒu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须索紧紧的防,都是些狐朋狗党。”
【解释】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务正业的朋友。
【近义词】猪朋狗友 狐群狗党
【反义词】良朋益友 患难之交 良师诤友
【例句】他终日与一批~混在一起,吃吃喝喝,不务正业。
关于狗的成语故事:狐朋狗友寓意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知道,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慷他人之慨的的朋友是不可交往的。而且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多交一些益友,彼此一起进步,去拥有更好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田单不计较骂他的貂勃,备酒宴向貂勃请教错在哪里?
貂勃回答说:“跖犬吠尧并不是尧不圣明而是各为其主。”
田单把他推荐给齐王,齐王派他出使楚国,引起齐王9个宠臣的不满而攻击田单,貂勃慷慨陈词救了相国田单。
跖狗吠尧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zhí gǒu fèi yáo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解释】比喻各为其主。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各为其主
【近义词】跖犬噬尧、各为其主
【押韵词】吃苦耐劳、水落归漕、吮墨舐毫、妖妖娆娆、在劫难逃、千里寄鹅毛、画地为牢、自家撞着、洗髓伐毛、虎啸狼号
【年代】古代
关于狗的成语故事:跖狗吠尧寓意
做人要懂得感恩,故事里的貂勃是由田单推荐给齐王的,而田单也因为这件事差点被攻击。貂勃慷慨相助,我们得学习貂勃的这种品质哦!要记得帮助过自己的人,今后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
春秋时,越王勾践靠着范蠡、文种两个人的全力协助,灭了吴国,雪了国耻,称霸于诸侯。
范蠡看出勾践这个人只可与人共患难,不能与人共安乐,就改名换姓逃到齐国去了。
范蠡到了齐国就写封信给患难之交的文种,劝他早日离开,否则会给越王杀死的。
他在信中打了个比喻:鸟全打完,再好的弹弓也没用,就得收藏起来;猎人捉兔子,兔子死了,帮猎人捉兔子的狗还有什么用呢?猎人就要把狗杀掉烹吃了。现在越王用不着我们了,就要对我们下手了。
文种不大相信范蠡的话,但不多时,勾践就逼文种自杀了。
获兔烹狗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huò tù pēng gǒu
【出处】清·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解释】比喻事成之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过河拆桥
【年代】古代
关于狗的成语故事:获兔烹狗寓意
这个成语故事给我们启示,一个人有价值,他做的事情就有意义。所以我们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要努力让自己增值,这样才不会有故事中悲惨的结局。同时,我们要听得进别人善意的劝告。
含沙射影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江淮间出产一种很特别的甲虫,名叫蜮,又有人称做射工、射影、短狐、水狐。 这种虫常常伤害人,形状很是奇怪,背上长着硬壳,头上有角,身上...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
玩物丧志的故事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
笔走龙蛇的故事 唐朝时期,秘书监贺知章在府上宴请宾客,李白在席上作诗《草书歌行》。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擅长草书,当众被要求作书法,怀素援笔蘸墨,凝神运气挥毫,很快...
1 关于羊的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
畏首畏尾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郑国较弱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故事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
【注音】pāo zhuān yǐn y 【故事】 唐朝时期,有一位诗人叫常建,还有一位诗人叫赵嘏。常建对赵嘏的才华非常佩服,他总想得到赵嘏的诗作,只是没有办法。...
滥竽充数的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
罚不当罪的成语故事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
寒酸落魄的成语故事 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寒酸落魄的穷人...
郑人买履的成语故事 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买双鞋,去之前他先把自己的脚长量了一下。 走到集市,他才发现自己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匆忙跑回家拿了尺码,回到集上时,...
楚囚对泣的故事 刘聪,匈奴人,他年轻时常游历于洛阳京城,广结名士、豪杰,被新兴太守郭颐辟为主簿,这是刘聪政治生涯的开端,后成为十六国时汉国的国君。 公元311年...
白龙鱼服的故事 吴王想要跟百姓一起饮酒,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从前白龙从天上下到清泠的池子里,变成鱼,被善于打渔的豫且射中了它的眼睛。白龙向天帝告状,天帝问...
空言虚语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项羽在乌江被迫自刎之后,楚汉之间的战争正式宣告经束。刘邦的手下以及各路的诸侯商量着请刘邦做皇帝。刘邦听说后说道:这可不行呀。大臣们...
苏秦刺股的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
不拘一格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
箪食壶浆的故事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