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释义: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附肤落毛的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贾坚,善于射箭。烈祖听说他的箭术高超想亲自试验他,就牵一头牛放在百步的地方,让贾坚射它。贾坚说:年轻时可能射不中,现年老正好可中,...
不寒而栗的成语故事 “不寒而栗”这则成语的栗是发抖。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
儿童成语故事:疾风劲草 西汉末年,颍[Yǐng]阳(今河南省许昌附近)有个人名叫王霸,刘秀起兵反王莽路过颍阳时,王霸带领一帮朋友去拜见刘秀,请求入伍,刘秀表示欢...
怒发冲冠的故事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biàn]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故事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
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放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
三顾茅庐的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
老马识途的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指鹿为马的故事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则...
为富不仁的故事 战国时,腾国很弱
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
厝火积薪的故事 西汉时贾谊博学广识,敢于言事,很有参政才能,因此汉文帝颇为赏识,将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 贾谊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文人的慷慨意气。当时正是西汉王...
贫贱之交的成语故事 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虽贵为公主,却早早地失去丈夫。 公主想再找个老公,皇帝也有这个意思,他看中的就是宋弘。一天,有意无意地,刘秀跟姐姐议论起...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
战国时,燕王哙改革国政,把君位让给相国子之,将军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发内战。 燕国大乱,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燕。燕国百姓对内战...
出处:《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
偷梁换柱的故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
卷土重来的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为了争皇帝的宝座,进行了多年的激烈战争。最后刘邦逐渐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公元前202年,垓(ɡüi)下一战大...
倒持太阿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王当政。当时他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贴身侍卫陆琪。开始,陆琪对楚王忠心耿耿。无时不刻的保卫着楚国。处处为楚王着想。 时间长了,楚王见...
【注音】:fng wēi d jin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