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又不高,还让家里的地分着心,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来。他们怕耽误了儿子,就送到城里去。
妻的一个表妹嫁到城里,帮儿子联系了学校,并让儿子在她家吃住。
他们每月除了送去儿子足够的花销外,还要给表妹家带去绿豆、红枣、核桃之类的山里土产,还有一脸的感激和千恩万谢。
他们的收入,大部分都用在了儿子身上,村里这家买彩电,那家建新房,他们不动心、不眼红。儿子每学期带回来的奖状,他们觉得比什么都珍贵。他们把能省下的钱都攒着,以备儿子将来上中学、上大学用。
可事不遂人愿。妻的表妹因丈夫有外遇而服毒自杀。两家一场大闹,断了亲戚。儿子自然不能再去她家吃住;儿子在城里上学成了问题。
他们夫妻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丈夫去城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儿子上学。
他到一家建筑工地干小工。他没文化、没技术,只能靠力气挣钱。那家工地为了赶进度,每天中午管一顿饭,可他从不在那里吃,下了班赶忙往家里奔,给儿子做饭。
每顿饭他都做一份可口的饭菜给儿子,他则吃妻送来的煎饼、咸菜。妻每次来时都劝他说,在外打工出力,也不能太节省了,熬坏了身体。他总是说知道知道,照样舍不得。为了儿子,他觉得吃点苦算不了什么。
不知道什么原因,儿子升入四年级后,成绩急剧下滑,期中考试,一下子由前五名滑到了中下游。
他一听急了,先是劝说,继而便打,把儿子白嫩的屁股打得血红肿胀。儿子趴在床上疼得直哭,他则在一旁心痛而失望地抹眼泪。
他想辅导儿子,拿过儿子的课文,才知道现在的课程深了,小学毕业的他,最多只有现在三年级的水平,根本辅导不了四年级的儿子。他想像城里人那样,请个家教,他干小工挣的那点钱,除去了房租和爷俩的花销,根本请不起。他认为那也不是办法。
他犯愁了,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叹息一声连着一声。
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这是个笨办法。但他只有这个办法了。这个办法就是与儿子同步上学。让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后,把一天所学的教给他,儿子当老师,他当学生。
年幼的儿子觉得好玩,一下子提起了兴致,上课再也不交头接耳、搞小动作,眼睛瞪得跟老虎似的,巴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住,以便晚上教父亲。
晚上,儿子老师样地讲,父亲学生样地听。讲完后,儿子还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转手给父亲,然后父子俩各做各的。
父亲有不懂的就问儿子,儿子有的会,有的也不会,但儿子从不说不会,却反过来训他,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父亲就羞愧而无奈地点点头。儿子还说,自己想去,明天再告诉你。
父亲心里笑笑,并不点破,就一边想去了。第二天晚上,儿子准会把那题详细地给父亲讲一遍……
渐渐地,父亲能问住儿子的总是越来越少,后来,他绞尽脑汁也难不住儿子了。小学毕业,儿子竟考了全校第二名。
他的笨办法如此有效,让他意外、欣喜,决定把这个办法继续用下去。
儿子升入初中后,开始上晚自习,每晚9点之后才回来。他怕耽误儿子第二天学习和长身体,就让儿子简明扼要地讲一遍,等儿子睡下后,再慢慢地看书,细细地理解,验证儿子是否把该学的都学会了。
他基础差,白天又要拼命干活,因此他学得很吃力,常常要熬到深夜,白天干活时,总感到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来,有几次,还差点出了事故。
儿子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后,变得懂事了,看着还不到40岁就像个老头样的父亲,理解了父亲这些年来的苦心和艰难,就对父亲说,您今后不要再陪我学了,我长大了,我会努力学习的,您放心就是。
父亲欣喜地连连点头,可晚上照样让儿子教他。
儿子再不忍心父亲陪他受罪,想了想说,高中的课程对您来说太难了,您仅用晚上的时间是没法学会的,不如我每晚回家后,把学的东西背一遍给您听,你认为可以了,我就睡觉,您认为不行,我就不睡觉,继续学,直到您满意为止。
儿子的懂事和体贴,让父亲泪眼朦胧。
从此,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父亲复述当天的所学及其重点,难点。儿子每次考试,都把试卷拿给父亲看。儿子的成绩稳稳保持在第一名。
三年的时光,既快又慢地过去了。儿子以全县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儿子成为他们镇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儿子临走那天,镇政府开了欢送会,镇长、教委办主任亲自来祝贺。锣鼓喧天、鞭炮声声。儿子披红戴花,被人们簇拥着、注视着、称赞着,真有点“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味道。
父亲看着即将到北大上学的儿子,感觉如梦幻一般,眼眶直发热。
镇长走过来,拉住他的手说:“老哥,你教子有方哦!谈谈经验吧。”
他忙说:“我几乎是文盲,既没教也没方,是孩子争气啊!”
镇长就对儿子说:“那你介绍一下经验吧,好让我们镇将来有更多像你这样的学生。”
儿子摇了摇头说:“我没有经验,真的没有。”
儿子又说:“我能走进北大,完全是我父亲一步一步推着、扶着我走过去的。是爱,让远在天边的梦想,近在咫尺。”
她最早的记忆,是在三岁左右。她能清楚地说出当时的人与事,这一点让很多人惊奇。三岁的小人儿,走路尚且不稳,但每天却摇摇摆摆地独自上路,且很有主见地,朝着一个方向奔...
我婚礼那天早晨,阳光明媚而温暖。一切都很顺利。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就要来临了。我穿着母亲亲手为我缝制的美丽的绸缎衣服,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然而,就在这...
从我记事起,他就是一个爱占便宜的人。每次去买东西,他跟人讨价还价半天,买好后总是会再拿人家一根葱两头蒜。有一次他去买鸡蛋,临走时他一手提着鸡蛋袋子,一手在下面托...
读完朱自清的《背影》,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现在已是一个月未见父亲了,着实有点想他。虽然平常没少通电话,但总觉得见到他的人才会安心。 父亲今年整整59岁了,头上的...
一童年的记忆中,父亲对我总是宠爱地笑,从来都不会生气。而母亲却要严厉许多。记得小时候,最喜欢那些水果味的硬糖。母亲担心我的牙齿,不准我吃。父亲就会悄悄地买回来,...
山妮从小便没了爹,娘告诉她,她三岁的时候爹出车祸死了,娘带着她从山的那一边回到了娘家,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不少人给山妮娘提亲,山妮娘都拒绝了。15年过去了,山...
我跪在继父坟前,说:“爸爸,如果您还活着,我就是结草衔环也要报答您的恩情啊!”可再多的悔泪也唤不醒憨憨的继父了。拒绝继父进家门我的亲生父亲是个走村串户的货郎,在...
从我有记忆起,就记着我的瘸子父亲从来都偏心于同样瘸拐着脚的哥哥。我哥是7岁入学,我到9岁才进学校的大门。父亲的解释是因为家里穷。可是,母亲去街上为我买的新书包,...
那年,她十岁。十岁生日那天,她的爹再也没有从井下上来,瓦斯爆炸后,她的爹,永远的离开了她和娘。娘几乎哭瞎了眼睛,一年之中,头发全白了。娘说,孩儿,娘带你走人家吧...
A那天深夜,我做了一个可怕的噩梦。梦里,我看到两个男人怒目而视,那眼神恨不得将对方一口吞下去。这两个男人,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个是我的继父。父亲西装革履,穿着讲究...
站在城北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
市里举办了一个书画展,观众络绎不绝。展览中有一幅画,画面上洪水滔天,淹没了地面,连树木也被洪水吞掉了,只留下水面上零星竖着的几根树枝;一个母亲浑身湿透,头发凌乱...
那是深冬,快过年了,本埠即将枪决一批犯人。高墙外,一群亲属正等着与犯人们作最后的诀别。这是根据高法和高检关于人性化执法的规定做出的最新安排,好让犯人平静上路。再...
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视野之中。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
自我懂事起,我就知道父亲在很远的省城工作,一年难得回来几次。那时,母亲带着几个哥哥和我在家乡过着普通农家的生活。习惯了乡村生活的我对于离我们千里又在城里生活的父...
她与父亲之间,一直拘谨而且少言,见了面,还没等开口,就已经觉得索然无味。她一直认定父亲对母亲的去世,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假若当初他能从外地赶回家,而不是为了坚持去...
小时候我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砂器》。影片讲战后日本东北部一对失去土地的父子,他们到处流浪,在大雨滂沱中赶路,在大雪天里乞讨,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有一次,儿子被富家...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
尧自强考上了名牌大学,可就在他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母亲尧素梅突然病倒了。尧自强慌忙把尧素梅送到卫生院检查。结果一出来,尧自强就觉得天塌了。尧素梅得了淋巴癌,而且...
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值得大家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